反垄断调查能否榨干豪车“水分”?

导语:近年来,针对国内汽车市场的反垄断调查持续推进,却迟迟没有实施。就在最近,执法机关终于准备“动真格的”了。 多家车企已接受了反垄断调查,执法机关已确认一些车企存在横向限制、纵向限制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涉嫌垄断行为,相关处罚结果或将出台。[网友评论]

车企主动“示弱”?

进行了三年之久的汽车“反垄断调查”,终于引起了汽车企业的重视。近日,捷豹路虎、奥迪、奔驰等多家车企纷纷降低车价、“零整比”和售后保养价格 。

捷豹路虎主动降价

针对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针对国内汽车行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捷豹路虎中国作出回应,对旗下3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格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中最高降价幅度达到了30万元。这是针对反垄断调查,首家大幅降价的豪华车厂商。

自2014年8月1日起,捷豹路虎中国将对旗下在售的路虎揽胜加长版5.0V8、路虎揽胜运动版5.0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进行厂商指导价的下调,这几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平均下调了20万元。其中揽胜加长版5.0V8SC巅峰版的官方指导价将由现在的359.8万元降至329.8万元,下调幅度达到30万元。

奥迪下调“零整比”

一汽-大众奥迪宣布,涉及旗下所有国产车型,从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上万种原装备件价格,平均降幅达20%。奥迪A6L TFSI 舒适型2.0升TFSI发动机降价22%,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箱降价38%,车身总成降价16%,ABS单元降价25%。这使得零整比明显下调,例如奥迪A6L从411%降至291%,消费者在车辆的后期使用方面支出的费用得到显著降低。 。

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最高达1273%的“零整比”暴利触目惊心。

奔驰降低售后保养服务

从今年7月1日起,梅赛德斯-奔驰一早就对保养服务的价格进行了明晰和调整。在提供统一、规划和透明的保养套餐的同时,保养菜单价格相比过去的套餐降了20%以上。

有消息指出,奔驰等豪华车制造商在中国被发改委等部门约谈,原因是这些车企某些行为或将导致其在中国市场上构成垄断,将天价施加于消费者。奔驰中国CEO倪恺(Nicholas Speeks)承认正在和发改委对话,但否认接受调查。

汽车反垄断 要动谁的奶酪?

>

有关部门为何在这个节点进行反垄断调查,而汽车反垄断要动谁的奶酪?

打破零部件、地方保护垄断

以进口豪车反垄断为切入点,打破零部件垄断、地方保护垄断,为成熟的汽车市场、新能源市场铺路。显然,本次反垄断重点在于整治地区封锁,之前关于豪车价高的垄断调查、汽车配件垄断调查都是在为消除地方保护垄断开路。

随着环境保护压力凸显,新能源汽车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发展初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汽车的地方保护、地方垄断等区别对待现象非常突出,打破地方垄断意味着盘活整个汽车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反制西方国家对华贸易摩擦

借汽车反垄断,反制西方国家对华贸易摩擦。事实上商务部每一轮反垄断调查的背后都有贸易摩擦的影子,从2012年起美国、欧盟就开始了对华太阳能企业“双反”调查,做为应对商务部也开展了在医药、奶粉领域的反垄断调查。

比如曾在2013年对美赞臣开出2.4亿罚单、对欧洲医药品牌葛兰素史克开出200亿巨额罚单。而此次商务部反垄断调查正是在美国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开启“二次”双反调查之后。

给自主品牌提个醒儿

目前在中低端汽车市场,合资品牌价格已经下探,豪车价格高因为有高额的税收作为支撑,但豪车价格垄断受到审查后必然会推动豪车国产化,比如路虎就一直在进行着国产化努力,豪车本土化生产对自主品牌来说并不是好消息,留给自主品牌的中高端市场机会会越来越少。

垄断处罚治标难治本?

品牌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

2005年版《办法》出台的初衷是为解决汽车销售和售后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汽车质量不稳定或存在缺陷等问题,但实际上却在今后加剧了厂家和商家之间极不平等的地位,也未达到最大化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效果。

《办法》出台后,汽车市场整体价格相对透明和稳定了,但显而易见的是消费者买车成本却增大了,4S店甚至出现“店大欺客”现象,有关汽车投诉案例并没有因此减少,反而年年有所增加。

厂家、商家地位悬殊

当前,由于《办法》的存在,导致厂家和商家之间极不平等的地位,经销商需获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才能到工商部门登记获取经营资格,导致某些厂商盲目要求经销商耗费数千万元建4S专卖店。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市场亟待规范,促使了2005年《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出台,规定汽车4S店成为汽车厂商销售与售后的唯一合作模式。这直接导致权利的天平严重倾向汽车厂家,如今,除了零部件价格以及保养价格被垄断,本应由厂家提供资金建设的经销网络却全部由4S店承担,厂家还可以随意压库,并对新车终端零售价进行干预。 。

渠道开放或是最佳方案

对于零部件市场的畸形现状,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分析:“汽车原厂配件的纵向垄断包括,规定供应商设计的零部件的知识产权归整车厂家;4S店只能从整车厂家进配件;4S店在维修时必须使用原厂配件等。”“这一垄断行为的产生是因为渠道的垄断。渠道供应、零配件定价全部由汽车厂家说了算。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下游的经销商,再到消费者都没得选择。”

打破垄断就需要在渠道上进行放开,而已出台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了。

>

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现状,没有强制规范可能会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这次执法落地,可以视作大规模整治开始的信号。

结语

虽然2008年中国出台了《反垄断法》,但多方利益的复杂关系以及自主车企与外国车企的共生关系,处罚措施的实施一直受阻。不过,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现状,没有强制规范可能会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这次执法落地,可以视作大规模整治开始的信号。

凤凰汽车产业部出品 欢迎收藏 策划及编辑:王巍 监制:张红 邮箱:auto_pinglun@ifeng.com
向左 向右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