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能過剩迷局難破

导语:6月23日,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开工,这也是继4月3日沧州工厂奠基后三个月内北京现代建设的第二座工厂,与之相对,长安福特则宣布削减在华产能。在国内车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加之愈演愈烈的车企官降潮,让中国汽车产能是否过剩的争论再度成为热门话题。[网友评论]

汽车产能过剩激辩 孰是孰非难厘清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称,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能将达5千万辆,比实际销量高出一倍,因而产能利用率将只有50%。报道指出,2015年中国车市已现降价潮,产能严重过剩将导致局面更加恶劣。这一报道引起了汽车业内极大的反响,让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悲观论点再次摆到桌面,但是产能是否真的过剩,需要人们擦亮眼睛。

机构预测产能存在过剩 自主利用率仅65%

今年3月,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市场获得大量来自全球的代工合同,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该报告预测,2011-2018年期间,2012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会达到最高点,占28.5%。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为15%。

业内认为,目前合资汽车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相对较好,而过剩的关键问题来自自主品牌。国际咨询公司IH·Automotive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汽车行业2010年整体产能利用率为91%,预计到2015年将降至68%,已低于70%的产能利用率“红灯值”。其中,外资品牌在华的产能利用率为85%,自主品牌汽车产能利用率只有65%。

据了解,对于汽车整车行业而言,产能利用率达到75%-80%才能达到盈亏平衡,85%是大型汽车企业达到盈利的门槛,而诸多自主品牌并没有达到该门槛。普遍认为,自主品牌汽车滞销产品过多是造成产能闲置的重要原因之一。[详细]

中汽协表态存在局部过剩 总体未过剩

董扬是汽车产能过剩论的最大反对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至去年年底,全行业产能为3100万,处于正常水平。坊间流传的4000万产能,不知从何说起。局部的产能过剩确实存在,主要是部分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其原因是产品品牌竞争力不足。

董扬表示,当前市场增速明显放缓的原因有二,一是宏观经济放缓,主要影响是商用车产销下降;二是股市火爆,民间资金“脱实向虚”,主要影响是乘用车。即便如此,1-5月份轿车加SUV仍有7.5%的增长。

那么,为什么还要讲产能过剩呢?董扬认为,讲产能过剩的可能是两种人。一是部分政府官员和专家,意图在于希望加强政府管控;一是部分汽车经销商,意图在于将矛头指向生产企业,在市场增速放缓的困难局面中为自己减轻压力。

董扬指出,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本质上是利益共同体。在困难面前理应携手共同面对,而不应炒作产能过剩话题,互相指责。事实上,经过去年的反垄断调查和品牌销售政策调整,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关系已大大改善。[详细]

车企首度承认过剩 悄然降薪减产应对

在2015(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上,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刘卫东首次承认由于销量上的不甚景气,产能过剩已是事实,并表示,“从前年开始,东风开始严控新项目的发展”。

他说道,最悲观的预测认为,2015年中国汽车总产能达到4000万辆,比全年预期销量高出一倍,产能利用率不到80%。其中自主品牌整体产能利用率尤其不乐观,根据有关报告显示,在抽样调查的19家自主品牌中有15家产能利用率低于50%。

据了解,在市场预期不乐观的背景下,合资企业已经悄然减产。从产量数据来看,包括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北京现代等车企的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一汽-大众4月产量同比下降25%,东风日产出现20.9%的大幅下滑,北京现代下降了8.8%。

此前,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在5月确认了福特采取减少在华产能的做法,并表示减产现已完成。同时,福特方面在4月就已对2015年中国整体车市的产销规模预期下调了50万辆,并将产销增幅预期设定为8%或更低。

业内认为,部分汽车企业减产只是应对市场增速疲软的无奈之举,但中国汽车市场的庞大规模使相关企业对扩张产能充满了“底气”,以期切割更大的“蛋糕”。[详细]

调查

  • 1.您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产能是否过剩?(此问必选)
  • 2.您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此问必选)
  • 3.您认为引发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什么?(此问必选)
  • 4.您认为解决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之匙在哪个方面?(此问必选)

车市拐点火与冰 产能扩张与市场减速并存

>

如今,中国汽车产业也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小说《神鞭》一样,逼近涅盘的拐点。车市增长进入低速发展的新常态,降价大战此起彼伏,库存日益高企。传统汽车技术的优化已面临极限。与此同时,各路互联网大佬纷纷抢滩,杀到汽车领域,他们咄咄逼人,虎视眈眈,要掀起一场颠覆传统汽车业的革命。一时间,汽车产业这艘百年巨轮已经驶到了大变革前夜,中国汽车产业作为后起跟随者,更在变革中面临重生的机遇与挑战。

车市拐点尽显 15年来产销首现负增长

最新的数据显示,5月,汽车生产196.42万辆,环比下降5.56%,同比下降0.58%;销售190.38万辆,环比下降4.55%,同比下降0.40%。这是中国汽车市场少见的一种产销同比都下降的局面。

为何今年车市突然“失速”?业界分析,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车市,庞大的体量决定了增速必然回调。但对于去年还在忙于扩充产能四处建厂的主流车企来说,新车销售由热转冷的变化还是来得有些突然。

5月份,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6家销量出现下跌,其中上海大众以144008辆的销量再次夺得前十企业销量排行冠军,但同比出现小幅度下跌1%;一汽-大众同比下跌22%;上海通用同比下跌9.7%;北京现代同比下跌12.1%。

今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预测,全年车市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但随着5月车市持续回落,这一目标眼看将要落空。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明确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与GDP增速高度相关的汽车行业发展也将进入新常态。

刚刚结束的重庆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预测,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已进入拐点期,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可能面临3%以下的增长速度。这也是大部分发达国家车市的增速水平。[详细]

经销商库存难消 亏钱赚吆喝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期对外发布2015年5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5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 1.70,环比上升2%,同比上升11%,经销商库存水平仍处于警戒线以上,库存压力继续加大。根据协会统计,自2015年2月以来,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已连续4个月高于1.5的警戒线水平。

“好像一夜之间,着急买车的人都不见了。”京城一家合资品牌4S店销售负责人表示,连宝马、大众这样从来不愁卖的品牌,今年日子也非常难过。在全国各地,经销商陷入资金链断裂风险的案例不绝于耳。

曾经不惜加价提车的消费者去哪儿了?张女士的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本来已承诺父母在今年给他们买一辆好点的车,钱都准备好了,但股市太诱人,去年40万建仓的两只股票,到现在已经翻一番变成了90万。”张女士说,这让全家人都觉得花二三十万的真金白银买车太不值。相比车买回来就迅速贬值的状况,投资股市博取高收益,落袋为安后再买车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经销商的盈利能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受到挑战。2014年仅有三成经销商盈利,另有四成经销商基本收支平衡,三成经销商亏本。这种情况在今年更是岌岌可危。根据庞大集团的一季报,净利润同比下滑54.7%;亚夏汽车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159.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经销商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库存。”[详细]

车企无奈掀起官降潮 不改扩产初衷

4月6日,上海大众正式宣布宣布下调部分车型官方售价,成为车企“官降”大战导火索,引发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悦达起亚等多家企业纷纷跟进。车企“官降”每年都有,只不过未像今年这般“高调”且集中。但无论各家车企的管家手段如何不同,其背后意图都大同小异,那就是以官方降价的形式吸引消费者,撬动市场的销量增长。

与官降同时进行的,还有新一轮的扩产潮。5月24日,上海大众规划年产能30万辆的长沙工厂举行了建成暨首辆轿车下线仪式。这标志着长沙工厂的正式投产,该工厂也成为上海大众继安亭、宁波、南京等之后的第八个工厂。上海大众官方表示,长沙工厂的建成,不仅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大众汽车的产能升级,也将促进上海大众在中部地区的布局。

不仅仅是上海大众,就连刚刚宣布减产的长安福特也依然不会改变其产能扩张规划。萧达伟表示,从2011年至今,福特在华年产能几乎增长了4倍,到2015年底将提升至190万辆。他仍然看好在中国市场取得增长,福特内部也预测中国市场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为福特全球销量增长贡献60%增量。与此类似的是,4月份悄悄减产25%的上海通用却在4月底的上海车展上宣布,至2018年间向中国投资140亿美元,兴建5家新整车厂和2家零部件工厂。

与此同时,4月15日,广汽和丰田宣布启动阶段产能为10万辆的广汽丰田第三生产线建设,并于2017年内投入运作。值得关注的是,这将是丰田汽车自2012年暂停在全球新增整车产能的步伐之后,再度扩产。几乎在丰田宣布扩产同时,长安汽车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60亿元,将长安汽车新增产能建设。[详细]

汽车产能释放难题待解 重在顶层设计

汽车产业需提高准入门槛 完善退出机制

“在经过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我国汽车产业虽已进入平稳期,但产能增速却并未放缓,出现产能过剩是必然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导致当前经销商库存高企,车市爆发的价格战也都在说明对当前汽车行业的产能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年初,工信部相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64批)》(下称《推荐目录车型》)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下称《公告》)进行清理。包括东风、奇瑞、浙江豪情(吉利)等在内的20家车企64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已被排除在《推荐目录车型》之外,累计757家国内车企旗下超4万款产品(包括整车和底盘)目录被撤销,自2014年12月31日起停止生产销售。

这是工信部首次发布清理《推荐目录车型》的公告,大部分为客、货等商用车,以及垃圾运输车等专用车,占撤销产品总数的86%,其余产品则为纯电动轿车;《公告》则是工信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汽车产品目录撤销公告,涵盖了国内绝大多数车企,撤销产品包括客车、货车、环卫车、运输车、校车等多类整车及底盘。

业内人士认为,工信部此次大力度清理汽车生产目录旨在清理长期产量极低甚至零生产的车型,以及不符合《公告》要求的汽车产品,并为落实此前关于汽车行业实行退出机制探路。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3月份发布的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则是当前国家政策层面试图抑制汽车产能过剩的明确信号。相比此前对外资投资政策项目持开放态度不同,该目录除了对关键性汽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的投资实施鼓励政策外,将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和摩托车制造的投资,均列为限制类项目。对于争论中的中外合资车企股比,则坚持“中方股比不低于50%”。而此前诸如“坚持同一家外商在国内只能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规定,在本次目录中也进一步强调。[详细]

兼并重组优胜劣汰 提高产业集中度

谁会是下一个“南北车”,这既是资本市场最热门的话题,更是中国制造海外输出的整合与思考。实际上,以“南北车”为样本的国有资本调整、运营试点,以改革推进合并,成为“新常态”下的重组路径。这对汽车产业是否具有“施工图”意义?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6月初的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曾大胆提议:一汽和东风能否实现企业重组,即便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整合,能否率先实现资本层面的交叉持股。其他地方性国有汽车企业能否也在资本层面联姻,实现利益联动。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摩托车120家、专用车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5家。

“预计从目前中国的车企总数看,到2020年至少有20%以上的车企会出局,也就是1/5以上。如果说的激进点,可能能够达到1/3。”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大胆预计。

而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14年,排名前十位的汽车集团共计销售汽车2107.66万辆,占全年汽车销量的89.72%。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曾表示:排名前十的汽车集团产销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

上汽、东风、一汽和长安等没能给外界一种整体的、战略层面的出口印象,任由旗下子公司信马由缰,最终也只落得散沙一片。目前来看,结构调整的确势在必行,而兼并重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在全球范围打造出具有知名度的汽车品牌,中国汽车的强国之路仍是一纸空谈。[详细]

加快走出去战略 国际化品质赢海外市场

5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汽车等“走出去”提出了具体指导。同时,国务院鼓励汽车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设立 汽车技术和工程研发中心,同国外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合作,提高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国家力推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决心之大由此可见。

《意见》要求,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个行业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 推进国际化进程。具体的路线为,先以亚洲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为主要方向,然后逐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力推自主品牌走出去的决心之大由此 可见,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显然是一大利好。

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出口应在巩固既有优势市场的同时,向中高端市场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谈到中国汽车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这一问题时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在现有贸易方式的基础上,巩固发展中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加快向中高端市场转变,稳步进入发达国家的整车中低端市场。同时,深化合资合作,推动合资企业出口,共同开发海外市场,逐步培育中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就此而言,国家力推汽车走出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则应当以海外严格的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和服务需求作为质量把控导向,力争在做好出口的同时,依靠更高的品质重塑自主品牌的形象和口碑。[详细]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典型的战略性并购。2012年,沃尔沃与吉利签署汽车安全技术和车内空气质量技术合作协议;2013年9月,吉利又在瑞典哥德堡与沃尔沃联合成立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打造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

结语

汽车产能过剩是一个老话题,从汽车市场腾飞跃居世界之巅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存在争论。实际上,中国汽车市场如此之大,利润如此之高,早已让西方汽车列强们闻风而动,抢占制高台才是他们所关心的,而且在本轮合资品牌减产之前,所有迹象显示的都是产能不足,从某种意义上加剧了车企的扩张潮。在凤凰汽车看来,产能过剩不过剩并不是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家加强汽车产业引导,车企提高市场竞争力才是取胜之本。

凤凰汽车出品 欢迎收藏 策划及编辑:宁晓辉 监制:王巍 邮箱:auto_pinglun@ifeng.com
向左 向右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分享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