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察:应降门槛鼓励非车企资本进入(5)
作者:周丽君
核心提示:对汽车产业,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凡是挑战汽车产业进入门槛的车企,目前都获得不错的发展,包括吉利、长城等。为了确保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进一步降低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诸如取消工厂建设、新车设立等审批,以及允许非汽车资本进入我国汽车行业等。
国企发展自主品牌,几乎是死路一条
新闻背景 新京报 作者:梁静晶 按照东风汽车的规划,其在2012年已经建立了全面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调查体系,技术中心完成了汽车10大系统的技术模块化。此外,东风乘用车未来还将在武汉建设一个汽车试验场。据了解,未来上述三大品牌可能在车型平台以及可通用的零部件上进一步共享资源。另据介绍,2013年至2020年间,东风乘用车将投入157亿元研发费用,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5%左右。
点评:
东风在未来七八年,投入157亿的自主研发资金,看着挺多,其实和一汽、上汽比比,真不算多。一汽光红旗就得投一两百亿,上汽也在两三百多亿。而且截止时间,还仅仅是2015年。但不管谁多谁少,反正在整个国内车市,这些大型国有车企的自主研发投入都不算少。但目前都不见得谁的自主品牌能搞得有模有样。
这里头有个简单的经济规律,即比较优势。大型国有车企搞自主研发,推自主品牌,有违比较优势之嫌。
大型国有车企的最大优势,在政策,包括合资机会、上市机会,哪怕补贴机会等与国家政策高度结合的领域,大型国有车企都占有明显优势,表现得无懈可击。如目前最挣钱的合资车企,几乎都被大型国有车企包揽了。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之所以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发展的不错,因为人家除了埋头苦干、自力更生外,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非得逼着大型国有车企,不走寻常路,发展自身本不擅长的自主品牌,那无异于把大型国有车企往死路上推。
大型国有车企有政策优势,有资本尤其,广大民营车企有机制优势,市场优势。如能将两者结合,相信也能取长补短,更好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如广汽专注合资业务,多余利润购买比亚迪股份。再如一汽专注合资业务,把限制的红旗品牌转租给吉利沃尔沃等,相信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最大的败笔,就是鼓励大型国有车企发展自主品牌。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每日热点评论:红旗轿车仅是张政治牌
2013-03-31 10:43
一周观察:应降门槛鼓励非车企资本进入
2013-03-31 10:34
热评:新能源补贴迟早还得落进丰田嘴里
2013-03-28 19:22
热评:国企发展自主品牌几乎是死路一条
2013-03-27 20:33
热评:廉价车来袭 政府需提升技术门槛
2013-03-26 14:30
强推问题DSG产品 大众应判“消费欺诈”
2013-03-26 09:21
今日热评:大众向美国妥协却向中国示强
2013-03-25 15:32
一周观察:牛拉奔驰 中国陷非制度性维权
2013-03-24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