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底特律——中国自主汽车的危与机
2009年06月18日 15:41商界评论 】 【打印已有评论0

文/高 斌,汽车评论员

中国取代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否直接意味着中国自主汽车的历史已经到来?

未来一二十年内,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一定会因成本问题破产。”2001年,当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一次汽车高峰论坛上抛出这惊人观点时,许多人将其当作老李一贯的“雷人”语录冷嘲热讽,但如今一语成谶。在4月份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克莱斯勒申请“破产重组”。此前,奥巴马政府还不止一次暗示,“破产重组”也是通用汽车的最佳选择。

没到10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两家就已经轰然倒塌,另外一家公司福特汽车在出售了旗下一系列庞大的资产后,正瘦身为一家专注于小型车生产的专业汽车公司。

美国引领全球汽车业百年的历史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中国汽车2009路线图

正如当年李书福所预料的那样,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正向亚洲、向中国转移。今年一季度,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这一出人意料的变化,也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汽车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但低价汽车却因此受到消费者的追捧。4月份,廉价汽车制造商韩国的现代起亚,在美国的销量达到5.9558万辆,市场占有率破天荒地达到7.6%,并在23年来首次超过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

面对这一难得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做好了冲击欧美发达市场的准备。在4月底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所展现出来的整体水平,让常年在汽车圈摸爬滚打的汽车记者都感到大吃一惊。

吉利汽车展出了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品牌下的22款即将量产的实车、9款发动机、3款变速箱,并一口气公布了12款车型的投放时间表,涉及B级、C级家用轿车,以及SUV、MPV等车型和所要达到的安全碰撞标准。奇瑞也展出了四大品牌32款新车。

除此之外,上汽、东风、长安等也都有自主品牌新车力作亮相,就连进军轿车市场才两年的长城汽车,都展出了12款全新车型、3款发动机。

这些自主品牌展车在外观造型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造型是制约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改变造型水平落后国外几十年的被动局面,吉利、奇瑞、长安、长城、华晨等厂商纷纷聘请国外设计公司或请国外设计师操刀造型设计。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及李书福等人都毫不讳言地表示,这些即将上市的车型不乏全球战略车型,在开发时已充分考虑到欧美市场因素。

如果熟悉汽车产业,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会发现,李书福等人此言不虚,有些车型甚至专门针对的就是欧美国家开发的,在中国几乎就没有市场,例如柴油车和高档皮卡。上海车展时,有摄影记者拍到有趣的一幕:一个外国记者钻进吉利的“小劳斯莱斯”车下观察其底盘构造,以推断其技术的先进性。

除在造型这一看得见的地方下大力气改进外,自主品牌还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也狠下功夫。吉利、奇瑞、长城等在本届上海车展还都展出了自主发动机。在3月末,吉利还收购了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DSI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是全球第二大独立于汽车整车厂商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是汽车动力总成的两大重要部件,也是最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其技术水平决定整车的先进性。

中国政府曾投资8亿元,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家研发自主变速器,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在此之前,吉利虽然开发出可以用在低档车上的小扭矩变速器,但还不能开发出用于中高档车型上的大扭矩变速器。完成对DSI的收购后,中国在自动变速器这一短板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吉利汽车承诺,将以具备竞争优势的价格向所有自主汽车厂商提供DSI技术的自动变速器。

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将吉利的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早在2007年,吉利汽车的高层就向笔者描绘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蓝图:第一步,利用成本优势打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第二步,取代那些缺乏核心技术的欧洲普通汽车制造商;第三步,是挑战日本汽车公司,与现代起亚进行全面火拼。

据笔者掌握的信息,在完成对DSI公司的收购后,吉利汽车或将收购一家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动机公司,从而加速这一战略目标的完成。

不过,虽然金融危机使跨国汽车公司减缓了研发、放慢了新车的投放速度,给了中国自主品牌一个赶超的机会,但进军国际市场前景如何仍未可知。

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鲜有成功经验。不久前,联想创始人、已经退居二线多年的柳传志被迫宣布再度出山,原因就在于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失败。此前,TCL等公司也走了相同的道路。

豪赌新能源

与家电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样,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国际著名的汽车企业相比,也存在缺乏关键技术、制造水平相对落后、品牌知名度差等诸多问题。

虽然自主汽车厂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提高传统汽车制造水平的同时,纷纷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普遍被认为与国际汽车巨头处于同一技术水平的领域投下重兵。上汽、长安、奇瑞等公司都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投资计划。

不过从世界汽车工业目前发展的状况看,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淘金热”更像是一场危险的赌博。本轮新能源汽车热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为了获得政府的资金援助,避免破产的命运,通用汽车推出了高达数百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计划,但结果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与通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豪赌不同,大众汽车致力于提高传统燃油汽车的经济性,不仅巩固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其命运也截然不同。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大幅下滑,通用等汽车巨头亏声一片。但大众汽车在全球仍销售新车630万辆,同比增长1.3%,销售额达到1138亿欧元,同比增长4.5%;全年营业利润达到63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3.0%;税后利润达到47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大众汽车决心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崛起,成为全球汽车业的新霸主。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丰田混合动力的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任何一家汽车公司都不会再沿着丰田的技术开发新车型,这也是通用等公司淡化混合动力直接开发电动车的最主要原因。

这一幕与当年彩电业的技术之争极其相似。上世纪90年代,为了扭转索尼凭借特丽珑技术在传统显像管电视机上形成的绝对领先优势,松下、LG等公司推出了等离子技术,而三星和夏普则致力开发液晶技术。最终,液晶战胜了等离子和特丽珑,三星也因此跻身国际著名跨国公司行列。

这一根本技术的改变,也让中国彩电企业在传统电视机制造技术上所做的努力前功尽弃,不得不重新走上“买技术”的老路。

当年,中国一些彩电企业也曾打算自主研发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但因为投资巨大、前景不明,最后不得不放弃。

与彩电业相比,汽车是全球化程度更高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很难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中脱颖而出。但彩电业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虽然加入到对世界先进技术的追逐是‘找死’,但不加入这场竞赛就是等死”,两者结果虽然都一样,但前者至少还有一线成功的希望。因此中国自主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蜂拥而上,虽令人担忧,但也显示出中国汽车业的强烈进取心,这一点与彩电业大不相同。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汽车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广汽等大的汽车集团,在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还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抓紧推出为旗下合资公司拥有的子品牌,凭借合资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积累,与自主品牌联袂出击国际市场,从而摆脱“代工厂”的尴尬局面,这也是中国大汽车企业迎来的另一个难得机遇。

相关专题:

穿越底特律 直击汽车城崩溃现场

相关报道:

潜伏底特律 直击汽车城崩溃现场(组图)

系列报道二:潜伏底特律 直击汽车城崩溃(组图)

系列报道三:潜伏底特律 直击汽车城崩溃(组图)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ouyh

商讯

车型库
·按价格
·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