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进:比亚迪冒险“秦”胜算几何?
作者:余德进
核心提示:今年的广州车展,中国制造出算是出尽了风头。除了哈弗H8和观致3饱受争议,另外一款关注度极高的比亚迪秦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比亚迪秦,是...
凤凰汽车评论 今年的广州车展,中国制造出算是出尽了风头。除了哈弗H8和观致3饱受争议,另外一款关注度极高的比亚迪“秦”也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比亚迪秦,是中国汽车制造史上唯一采用“朝代”名称命名的车型,被冠以新能源、多模式驾驶、铁电池等最新环保理念,吊足了众媒体的胃口。秦对比亚迪甚至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梳理这款车,涉及的面较多,随便抽出一个问题抛开来讲都可以致命,所以连续几天不敢轻易出稿。
从名字说起
车型以“朝代”名称命名还是很新鲜的,比亚迪甚至把未来20-30年,整个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产品规划和产品命名都确定好了。“未来产品依次命名为秦、汉、唐、宋、元、明、清。”在比亚迪2014年新车计划中,2014年除了会推出S7和新的F3新速锐和G5等外,还有“唐”也会相继推向市场。
一统华夏的秦朝,和盛世唐朝,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时代。王传福坚决不用目前流行的华丽而带有洋味的车型命名,外国人可能叫着不顺口。足可见其希望祖国强大,民族复兴的真诚愿望。既然号称是“革命性车型”,那就从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抓起,这一点我觉得比亚迪做得很好。
当然,名字只是“秦扫六合”的第一步,严格意义上讲,或许第一步都不是。
频繁炒作门是把双刃剑
这几天群里都在讨论华为的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要把他的卡宴歇了换秦。大家知道华为和比亚迪因同在深圳,曾因在手机、IT业务上竞争,这一次,华为的总裁成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粉丝。余承东的表态引爆了IT圈,深圳不少IT业内人士都开始了解秦。有分析认为,IT业内看好秦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秦本身的科技感设计和超出传统燃油车竞争范畴的性能;二是汽车和IT结合越来越紧密,密切关注汽车发展趋势,可能为IT带来新业务。
是的,2013年,“车载互联”绝对是汽车界的热门词汇。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新需求,以及车联网领域的新蓝海,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家的车载互联系统,以求为新车型增加产品亮点。这么多年,消费者对汽车的评价方式依旧没有变化。排量、马力、空间、品牌、外观、内饰、百公里加速时间、百米刹车距离……但是,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一场关于汽车的iPhone式变革正在酝酿。而引领这场变革的,可能是中国制造。在众多新一代车主眼中,汽车不应该始终保持着冰冷的机械状态,而是应该像互联网产品一样,饱含智慧,有血有肉。从营销的角度看,比亚迪这场圈子营销无疑是成功的,它为比亚迪贴上了“科技”的标签。
比亚迪对秦的期望太高了,从最近一系列的公关宣传中可见一斑,无论是0-400米加速挑战赛,还是“秦直道”溯源穿越之旅,都吸引了大量眼球。在利用圈子关系和IT界的跨界营销方面,比亚迪的推广可谓双赢。不过,相比之下,广州车展上的“划车门”,和不久前的“比亚迪网购拍卖”事件,多少有点自导自演的感觉。比亚迪应该明白,知名度和认可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炒作太过分,老百姓会觉得你很假,不在跟你玩,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笔者建议比亚迪对秦的炒作可以收敛下了,再不住手,我真的很担心比亚迪再拿秦拍一部大片穿越记什么的,说不准寻秦记2已经在策划了。真的不是刻意贬低自主品牌,相信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面都是希望中国制造崛起的,这是没得商量的事情。笔者只是希望比亚迪既然经历了风雨就应该更成熟、更有希望。像秦这样的战略性产品弯路少走为好,像秦这样的营销少搞为好。脚踏实地的搞清楚用户需要的是什么,他们满意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开发自己的产品。新能源车是比亚迪的优势,用得好企业就有前途,用不好那么市场给比亚迪的机会真的就不多了。
我们需要5.9百公里加速吗?
王传福给对于秦,强调测试测试再测试。秦的零至百公里每小时加速性能加速由原来的6.9,到6.4再最后到5.9秒。可见比亚迪对秦的重视程度。不过,在这个满城尽是电子眼的城市里,老百姓需要5.9秒的加速性能吗?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5.9秒能做什么?加速超车?交警的罚单和医院的药单等着你呢。或许一个宽敞的空间和主动车辆安全保护,比这个5.9秒来得更实在,如果纯电能续航里程能达到160km,比这个5.9秒更令人称赞。王传福也说过,“电的世界是你无法想象的,一旦进入汽车,传统的思维将被颠覆,未来的汽车将不再是速度的竞争,因为所有的电动车速度都很快。”既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那秦肯定不能把核心竞争力一直纠结在这个5.9秒之上。所以,比亚迪对外的新闻稿5.9秒宣传也不易过多,否则就只有上赛场了。在此我特别备注下,我的意思不是说5.9秒不重要,对于电动车来说,至少5.9秒不是核心竞争力。王传福说的未来所有的电动车都能跑5.9秒甚至更快,那么,比亚迪就应该多在空间设计、智能设计、续航里程,车辆主动安全等方面多下功夫,捍卫自己在电动车市场的老大地位。
另外,秦的最高时速能跑到185公里/小时,可能比市场上诸多能跑200公里/小时以上的车型没法比,但是,你没事高速会开到185km/小时以上么?现在高速监控“闪死人”。所以,秦的百公里最高时速不算是软肋(动力足够)不过,对于大多数百姓家用车而言,什么百公里加速/最高时速普遍用不到,比亚迪应该切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得家轿市场者得天下。保罗•沃克已经走了,那个速度与激情的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
不得不承认,5.9秒的零至百公里加速能力代表这比亚迪技术的进步,值得鼓励,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可是现在的比亚迪环顾四周,中国车市的竞争早已不是F3推出的那个时代了。前有合资、外资的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本田,中有难分伯仲的吉利、长城,后有其他国产品牌在奋起直追,甚至合资自主品牌也想进来分一杯羹。现在比亚迪最缺的不是5.9秒的加速能力,而是中高端产品的销量,销量才是硬道理。这种车型的推出从某种角度讲是拖延了时间。比亚迪现在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耗在这种没有销量的车子上的,毕竟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普及过程。这无疑是给后面虎视眈眈的对手时间。腹背受敌,比亚迪把全部希望压在秦身上,赌注还是有点大。
分析下比亚迪为什么“冒险”秦?促进品牌的影响力这是一方面不用多说。在网上也看到不少评论认为未来自主品牌产品过多,厂家过多,竞争可能会淘汰部分落后自主车企,安徽省政府就一直有意对奇瑞、江淮两大汽车企业进行整合重组,以实现“大安徽汽车”的梦想。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车型都想“高端大气上档次”价格往上走,而合资品牌价格却往下探,在价格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更加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且汽车价格的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是不成比例的,也许几年后,原本计划买5万自主品牌的人,已经有能力买10万甚至几十万的合资或进口车了。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多数人还是越混越好的)。那么,自主品牌的未来路在何方?竞争力在哪里?向上冲,完全不行,合资很轻易把你打下来,而下面低端区又一大堆自主车企在里面厮杀,两不讨好。
很显然秦不是用来走量的,也不是用来“显摆”的。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开始肯定不能老想着赚钱,战略性亏损很重要。一旦有了足够的认可度和销量,那么未来推出秦2代以及汉、唐、宋、元、明、清就会如鱼得水。论坛里面不少网友攻击秦的外观内饰褒贬不一,很多人纳闷DMII双模混动系统为什么不用在B级车或SUV上?我的理解是比亚迪的精力有限,有可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未必流行我们现在的传统汽车设计。所以,比亚迪只要努力把秦做好,核心的东西被接受,被证明,其他的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
品牌不是靠忽悠出来的。俗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忽悠一时,但是不能忽悠一世。最终还是要有真功夫。桑塔纳从普桑到桑塔纳2000到桑塔纳3000再到桑塔纳志俊,总共进行了几百项技术改进,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最终成就了大众=耐用的代名词。试问市场上哪一个著名的品牌的没有自己的深层含义,宝马=操控,奔驰=舒适,现代=外观。未来秦对于比亚迪就是一种诠释。混动、快、省、电子化。有了这些核武器,比亚迪再针对相应的车型推出绿混、DM、传统燃油版本就容易多了。
继续依靠机械的提升来提高汽车在中低级市场的占有率,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丰田的混合动力已经占了其20%的销量。混动,是未来汽车的大方向。比亚迪拥有这个,就拥有了和国内自主车的核心差异化,以及挑战合资车的资本。比亚迪可以不从价格上去竞争而是完全和你不同来竞争。这样以来比亚迪和合资就是平级了。因为我有你没有。当然,这要建立秦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1.6的油耗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1.6L/百公里的油耗的确很低碳,与市场上动辄8个10个甚至10个以上的油老虎比,竞争力是大大的有。不过,这都是比亚迪实验和理想状态下的东西,希望老百姓拿到手上这个数字不变为好。可能有人会认为即使油耗缩水那么一点点,秦的竞争力犹在,但是别忘了,秦的价格都差不多20万了,即使补贴后也是10多万,消费者肯定会折算多的钱按自己的里程换算成油费,看是否值得购买。所以,秦的定价一定要谨慎。
好了,差不多该收笔了,千百年来,历史上的秦始皇的功过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关于比亚迪秦这么意义重大的产品,一篇文章岂能说清,未来秦如何越过地方保护主义等等都是大问题,再写下去没完没了了。不管如何,让我们一起恭迎秦王驾到吧!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中国品牌与合资真实差距究竟有多大?
2017-05-08 09:26:29
购置税减免政策到期,车市会走下坡路?
2016-11-30 09:22:34
数据解读|自主两厢型小车市场为何跌宕起伏?
2016-11-16 10:38:35
为什么燃料电池很难普及起来?
2016-11-13 08:42:55
购置税减半政策缘何被厂家做足了噱头?
2016-11-08 15:11:52
没有这三大基础设施,汽车电商就是扯淡
2016-11-03 12:04:04
为什么各大车企纷纷布局中型SUV市场?
2016-11-02 10:57:20
BBA共享移动互联数据预示着什么?
2016-09-29 15:47:57
自动驾驶缘何在中国道路难以执行?
2016-07-11 11:23:42
另一个新的角度详解换机油的学问
2016-07-07 15:47:20
“中国式加长”还需量体裁衣
2016-06-29 21:40:47
余德进:美系SUV来势汹汹 能否赶超德系
2015-01-09 10:47:49
余德进:斯柯达品牌想要单飞靠什么?
2014-11-12 17:55:19
赛场风云 北汽赛道抢镜或暗藏玄机
2014-10-24 09:10:09
余德进:弯路是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
2014-06-23 09:49:03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