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吴迎秋:如何正确看待车市的新常态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吴迎秋
2015年06月08日 13:36:3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吴迎秋

作者:吴迎秋

核心提示:5月份的汽车市场数据出来了。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统计:5月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57.3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轿车销量89.7万辆,同比下降9.8%。

凤凰汽车评论 5月份的汽车市场数据出来了。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统计:5月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57.3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轿车销量89.7万辆,同比下降9.8%。

面对这个数据,自然会引发一波热议。我注意到,说好的说坏的都有。其实,今年来,围绕着每月市场数据的变化各种议论从没断过。这中间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人认为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热捧的“大众”品牌将遭到严峻挑战,并且开始唱衰。

无论如何,5月的数据已经表明,代表“大众”品牌的两个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依然以较大的优势位居销量榜的前两位。这是否表明,我们需要换个角度和思维来看待当前车市的走势,以及背后一些未被注意和分析到的影响企业销量的因素呢?

竞争激烈,增幅下滑一定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新常态。必须看到,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车市增长太快了。每年两位数以上,甚至三四十地往“高窜”。这同时,也将人们的预期拉高了。这两年,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高预期的惯性还在。包括汽车企业的一些负责人,还在用当年的高增长比例来定指标、压任务,总觉得当年能做到,现在也应该做到。当然,企业负责人这种鞭打快牛的现象我们还是能理解的。而旁人的起哄架秧,一味地抬高预期,并且达不到目标就认为企业做得不好,这种现象就得另当别论了。别忘了,对于一个销量基数低的企业而言,自比的高增长可能还行,可对于像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这样的企业,还运用一个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来要求它,并且以此还判断出一些什么来,实在是没道理的。

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汽车市场也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无论是环境、能源、交通、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因为长时间来的汽车市场的增长扩容已显现出不少问题和不适应。这种调整首先就会表现在汽车消费增长的速度放慢。不说别的,就说大城市的限牌,就可能遏制了一个城市80%的消费需求。

“跑赢大势”是目前不少企业引以为傲的对自己表现满意的表述。的的确确,当前中国经济、汽车市场现实面前,能够保持增长,并且还高于行业平均数非常难能可贵。但像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企业能以如此大的优势领先行业,更应给予点赞。

判断预测市场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仅从一些市场数据的变化就得出一个企业的成功失败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记得一个多月前,我就上海大众途观主动调价写了一篇文章,告诉大家别小看了上海大众的每个调整。就想说明,企业竞争力是体系能力的体现。它不是以一时一地的得失来评判的。

企业对发展是有总体考量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越是成熟的企业,心中越有数。我们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依然还在踩着自己的节拍往前走,而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车市排行一直是上海大众在前,一汽大众紧随,两家领跑。但谁能保证,他们没有突然变招、发力的时候。既然竞争是新常态,像上海大众、一汽大众这样的企业就不可能看不到别人所说的所谓问题和危机,并且拿出对策改变这一切呢?至少,我已从企业那里多多少少了解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可以肯定一点,他们绝不会无动于衷、停止不前的。

竞争是靠做的而不是说的。如何看车市,如何看竞争的态势,甚至是企业的发展,看他们怎么做了后再说也不晚。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寰球汽车传媒总出版人

近期更新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