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收购洋品牌北汽该如何找“北”?
作者:方向
核心提示:品牌收购之后,洋品牌与原品牌共处在同一车企集团屋檐下,极有可能发生品牌价值外溢,所以,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有意识将洋品牌的平台、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资源向自主品牌导入,...
凤凰汽车评论 4月3日,北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准备从欧洲或者美国收购一个“中至高端品牌”。媒体报道,北汽这一举措的动因是“北汽自主品牌在海外知名度较低,因而北汽在全球市场破局需要较多时间,而收购海外品牌则是一条捷径。”
收购真的能快速解决问题吗?北汽的问题又到底是什么?如果连病根在哪都不清楚,即使收购了洋品牌,也有可能仍然找不到“北”。
北汽的品牌价值明显与北汽的实力不相当,急需补上木桶这最短的一板!
在2013年北汽集团216.4万辆的整车销量中,北京现代做出最大的贡献最大,当年实现整车销量103万辆,北京奔驰整车销量11.6万辆。在剩下的100多万辆中,挂“福田”标的北汽福田66.5万辆,而北汽股份自主品牌只有20.2万辆,这个数字还是在2013年通过翻番增长实现的,2012年只有10万辆左右。偌大的200万辆级的产销量中,仅仅只有十分之一的车挂“北”字车标,是不是品牌的悲哀呢。所以,北汽别说是在国外知名度低,在国内也是低得可怜。
问题的产生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过分倚重合资部分。北汽集团合资部分挂洋车标的车约有114万辆,占总销量比重一半还要多。合资产销量占比很高是中国前六大车企普遍的问题,除长安自主部分勉强过半外,一般都只有三四成的比重。如果将中国主要车企按2013年汽车产量排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结果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吉利、江淮。相比较2012年奇瑞从原第9位出局,江淮晋身第10位。而按照世界汽车工业协会只统计自主品牌部分的原则,其排名是上汽、东风、长安、吉利、北汽、一汽、长城、奇瑞、华晨、江淮,很明显,一汽排名后移三位,广汽更是直接出局,原因就是一汽的合资部分占总产量的比重超过七成以上。如果扣除合资部分产量,原本看起来很强的东风、一汽、长安、北汽自主品牌产销量悉数都会落在印度塔塔汽车身后。
二是自主品牌的多元化导致品牌价值分散。旗下子品牌气势盖过了集团母公司的品牌,如儿子辈的“福田”影响力超越了老子辈的“北汽”,造成特殊的品牌尴尬。3月份英国Brand Finance公司发布的《全球汽车品牌2014年百强榜》中,全然没有北汽的名字,而福田在列(全球第60位),品牌价值为12亿元,大致相当于榜首的丰田公司(349亿美元)的三十分之一,尚不及国内汽车销售企业庞大汽贸公司(品牌价值17亿美元)。在去年11月北汽收购昌河汽车70%股份后,实行双品牌独立运行,品牌多元分散局面进一步扩大。同样,“五菱”的气势也盖过上汽,对非业界人才的普通消费者,在他们大多数人眼里五菱就是五菱,至多是柳州五菱,不知道与上汽有何干系。
三是自主品牌以商用车为主体的产销结构不利品牌价值提升。在北汽自主品牌中,包括北汽银翔公司威旺、北汽福田公司在内的商用车产销量占8成以上,因为不是大众消费品,所以品牌不便传播。北汽的乘用车目前只有绅宝、E系列和北京吉普,销量还比较有限。
北汽品牌提升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要理顺品牌关系,特别要强化集团层面的主体品牌。
首先要在集团层面调整完善品牌战略部署,要厘清“福田”等子品牌与“北汽”大品牌的关系,有可能的话,应在福田的汽车产品外观上或其网站、宣传页上强化与“北汽”的从属关系,福田要为北汽品牌价值提升多做贡献,实现光“北汽”的宗,耀“北汽”的祖。
同时,要平衡好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关系,尤其是在合资自主的中间地带更要慎重行事。近期,北汽现代正在致力推出名为“首望”的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包括轿车、跨界车以及SUV等多类型,动力分为传统动力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相信这将对北汽扩大产销规模大有裨益,但在品牌建设方面就值得商榷了。多一个品牌,品牌建设就要零起点投入,费时费力费钱,北汽集团公司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分散化,难以形成合力。
虽然华晨宝马“之诺”、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也都是这么做的,独立建立新的合资自主品牌,但是别人做的也未必是对的,多品牌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内耗”问题。吉利汽车在品牌建设上就走过一段弯路,去年提出要回归“一个吉利”,帝豪、英伦、全球鹰将下降为产品序列。同样,奇瑞也已在先期通过品牌整合将此前的四大乘用车品牌收缩到一个“奇瑞”上来。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最成功的中国合资自主品牌是“五菱”,而非近几年才出现的这些小字辈。上汽通用五菱合资后,没有采用通用车标,而保持了“五菱”品牌和车标。正是“五菱”难得的坚守,这让中国单一车型的销量纪录属于自主品牌,而没有沦陷为合资品牌。
综合上述,北京现代的“首望”完全可以考虑适度降格为“北汽”品牌下的一个车系,不必单独以品牌形式出现,以免重蹈覆辙,剩下的事就是如何调整北京现代与北汽集团的利益关系。
二要选择好新的收购对象并要大胆实施品牌价值转移。
无论北汽集团选择的欧美名媛佳人是谁?北汽集团的意图在于借力,如果仅限于此,那么这个出发点就显得有些短视,即使敲开了一个个新市场的门,那也是收购的洋品牌起的作用,而非“北汽”品牌车型作用,那么就总会让人觉得是狐假虎威,也只能证明北汽的资本实力和战略控制力,而对“北汽”这个品牌提升作用有限。买来的仍然不是自己的,只是资本暴力下的强势占有,并不是真正在里到外是自己的。品牌的内涵需要岁月的积累,若干子品牌堆砌不出大品牌来。
相信,极少会有人做出将买来的汽车品牌废掉,将其车型、技术注入到自己原有品牌或再创立新品牌,这将是极其愚蠢的。品牌收购之后,洋品牌与原品牌共处在同一车企集团屋檐下,极有可能发生品牌价值外溢,所以,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有意识将洋品牌的平台、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资源向自主品牌导入,让自主品牌吸纳转化被消费者认可的洋品牌价值优势。通过这些努力,自主品牌部分的车型品质就会提升,销量比重也自然会随之扩大。
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1988年一汽通过启动轿车先导工程“借壳上市”实现“红旗”的重生,即搭载自己的发动机保留奥迪100的车身,等有条件再筹资解决红旗的冲压模具,到1997年的十年间,一汽生产奥迪轿车9.55万辆,借力生产红旗2.78万辆,借助奥迪生产线办了我们自己所办不了的事情,最后到2000年红旗世纪星下线,分两步走最终实现红旗的重生和换代。
其实,北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绅宝”的方式也得独特,北汽购买了萨博的技术平台, 无疑“绅宝”在技术上较大程度地继承萨博的血统,上市却依然挂的是北汽车标,巧妙地使用萨博的香港译名“绅宝”,保持了与萨博的品牌联系,完满实现了鱼与熊掌的兼得。其实,这就是变相实现了洋品牌跟着他姓“北”,绅宝只不过是“名”,而且是洋味的。
强化主体品牌,不仅是北汽要做的功课。同样,东风要找“东”!上汽考虑如何“上”位!一汽怎样才能做第“一”!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方向:汽车话剧营销 此处无形胜有形
2014-11-13 17:46:15
方向:大众考题——矛利还是盾坚?
2014-09-30 09:35:26
成都车展前瞻 概念到量产 车企在加速
2014-08-27 12:04:12
方向:世界杯营销难在接海外“地气”
2014-06-23 09:56:33
方向:国家发展电动汽车为“长远利益”
2014-05-13 09:59:55
当我们谈自主品牌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2014-04-15 09:25:4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