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寒松:英菲尼迪Q50市场前景几何?
![笑寒松]( http://y1.ifengimg.com/auto/image/2015/1217/045402109.jpg)
作者:笑寒松
核心提示:按照目前3.7升Q50的价格推断,今年秋季将会推出的2.0T版本的价格肯定会在35万以下,而未来Q50还会国产并且加长,国产后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后排空间会进一步增加Q50的竞争力。
凤凰汽车评论 英菲尼迪Q50将于今日(4月16日)正式上市。预计在晚间9点左右公布价格,本次共推出5款车型。
英菲尼迪Q50是什么车?
说到英菲尼迪Q50,就不得不首先说到它的前身——英菲尼迪G,第一代G诞生于1990年,其实就是换了英菲尼迪Logo的高配版日产Primera,前置前驱布局。直到2001年,第三代英菲尼迪G才开始使用前置后驱底盘,并且搭载VQ35DE发动机。诞生于2006年的第四代G是最被中国人熟知的一代,从这一代开始,G正式被引进国内,并推出G35,G25,G37等车型。2013年,英菲尼迪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式,原来的G被改称为Q50,如今的Q50其实就是第五代G。
外观是Q50的一大亮点,在继承上一代G的造型元素的同时新款车型还加入了很多更符合时代的特征。整车视觉感受肌肉感十足但是并不蛮横,粗犷和阴柔结合得恰到好处,运动化的Q50S在搭配上19寸大轮圈之后则显得更加动感。外观相比于过于另类的雷克萨斯新款IS和略显沉闷的宝马3系,Q50给人的感觉更加均衡,时髦而不激进,动感而不妖娆。
相比于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Q50的内饰就显得新意不足。双屏显示是内饰的唯一一个亮点,上面的屏幕主要负责显示信息,下面的屏幕主要负责触屏操作,科技感做的很到位,不过两块屏幕占用了中控台的绝大部分面积,使得设计师在设计空调出风口和其他实体按键的时候没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所以整个中控造型比较呆板,线条都是横平竖直,和灵动的外观形成比较大的反差。
动力系统方面Q50沿用了之前G37的那台VQ37VHR发动机,3.7升V6自然进气,最大功率351马力,峰值扭矩363牛米,搭配7速自动变速器,国内媒体实测的百公里加速在5.6秒左右。在全世界都被增压风潮席卷的今天,Q50仍然坚持以大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为主力是比较难得的,且不说增压和自然进气各自的优劣势,Q50对自然进气的坚持至少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要知道在W204奔驰C300马上被改款之后,3.7升的Q50就是这个级别唯一的大排量自然进气前置后驱的豪华品牌车型。另外英菲尼迪还会同时推出搭载3.5升发动机加电机的混动车型,该车将会成为这个级别动力最强的混动车型。后期英菲尼迪还会推出2.0T版本的Q50,这台2.0T发动机来自于奔驰,具体动力数据还没有公布。
除了著名VQ37VHR发动机,Q50另一个亮点是线控转向。Q50使用的DAS线控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方向盘的转动角度生成的是电子信号,信号传输给三组ECU电脑,再由电脑将指令传递到转向机来控制前轮转向,这在目前的量产乘用车领域还是首次运用。另外Q50还保留了一套传统机械转向结构作为备份,在线传转向出现问题能及时介入。
英菲尼迪Q50和其对手相比有何优劣势?
作为豪华中级后驱轿车,英菲尼迪Q50最直接的对手为宝马3系,奔驰C级,雷克萨斯IS,凯迪拉克ATS,另外奥迪A4,沃尔沃S60虽为前驱,不过其定位和定价也和Q50相似。
其中奔驰C级濒临换代,雷克萨斯IS只有2.5这一个排量并且定价过高,奥迪A4和沃尔沃S60都为前驱并且主力车型的价格都在35万以下,所以Q50最大的对手为宝马3系。相对于3系,Q50的优势在于更为动感的外形以及宝马所没有的自然进气发动机,并且根据英菲尼迪给出的预售价,其3.7升车型的起售价仅为40万,这仅仅相当于328i的价格,而3.7的Q50动力却是和335i的动力对等的。ATS也是采取了这种高动力低价格战略,ATS低配的动力和328i对等,而价格却只相当于320i。
从某种角度来看,Q50其实和ATS挺像,都是二线豪华品牌,定价都不高,都以宝马3系为主要对手,不过由于Q50和ATS的市场都有限,所以他们俩倒是不会出现大规模冲突。大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更平顺的动力输出和更强劲的后段加速表现,不过其油耗和车船使用税都高于小排量增压车型,这也是Q50相比其对手们的一大劣势。
并且面临着3系长短轴距齐上阵的夹击,目前进口版的Q50后排空间大致和短轴版的3系相当,和长轴版3系相比还是全面落后。除此之外,Q50不及3系的地方还在于其品牌,英菲尼迪的品牌价值在中国还是无法和宝马相提并论,除了知名度外,经销商的数量宝马也全面占优。
英菲尼迪Q50前景如何?
目前要上市的Q50的核心竞争力在于40万就能买到3.7升的版本,对于自然进气的簇拥者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而对于更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尽快推出更低排量更低售价的车型才是更为重要的。
按照目前3.7升Q50的价格推断,今年秋季将会推出的2.0T版本的价格肯定会在35万以下,而未来Q50还会国产并且加长,国产后更为低廉的价格和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后排空间会进一步增加Q50的竞争力。
由此看来,先期推出的3.7和3.5混动版本的Q50除了给一部分自然进气忠实簇拥者带来一个绝佳选择外,更多的意义在于打开在中国的知名度,为以后走量的2.0T车型以及国产版本做铺垫。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悲喜交加 2016上半年自主品牌中考成绩
2016-07-18 09:33:35
新款车型和旧款车型交替如何选择?
2016-05-17 09:22:50
2014年前11月A级两厢车市场格局分析
2014-12-23 10:09:02
笑寒松:莫让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形同虚设
2014-05-05 07:22:18
笑寒松:提升车展的国际地位不能靠女人
2014-04-30 09:23:00
笑寒松:江淮整体上市能否实现自救?
2014-04-25 09:32:34
笑寒松:请别为披“别克皮”的欧宝伤心
2014-04-11 09:33:05
百姓需求被忽视 众多提案“缺席”两会
2014-03-12 09:49:26
专栏作家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