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余建良:大众借品牌上升期强化定价权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余建良
2013年12月17日 10:01:5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余建良

作者:余建良

核心提示:对德国大众汽车而言,这确实是其在中国最好的时代,甚至毫不逊于那个捷达和桑塔纳统领南北市场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随着高7的上市...

对德国大众汽车而言,这确实是其在中国最好的时代,甚至毫不逊于那个捷达和桑塔纳统领南北市场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随着高7的上市,大众对定价权的巩固无疑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2日晚,当胡咏通过4位原高尔夫车主手上的高7车模扫描二维码公布价格时,会场除了后面厂方人员的掌声外,几乎没有与会媒体人员鼓掌,而记得在新速腾发布会上公布价格之时,多少还有一点来自媒体同仁的掌声,这样两种情境一对比,便可知道,高7的价格确定定的有些高了,而且相比新速腾,12.19~18.29万的价格区间确实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媒体的预料。

而且,此前宣传甚多的一些高科技配置,比如ACC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系统以及GPS导航系统等也只是选装而已,尤其是后悬梁换成了扭力梁(这是一些潜在消费者的心病所在),一些论坛对此是泡沫横飞。其实反观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这两年上市的几款新车,我们都可以看到官方定价在明显往上提,尽管不乏舆论挞伐,但这两家合资企业所推的新车无一例外都在市场上得到了热销。

这是一个品牌处在上升期所具备的市场号召力,要不然也很难有一个品牌可以承受得了类似“DSG事件”这样的打击。

全新速腾上市时,由于没有使用性能更好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挂,而是采用成本低廉、结构稳定的扭力梁,诸如“减配”、“偷工减料”以及“对中国消费的地域歧视”等批评声便不绝于耳,但今年前11个月,速腾的销量就已经完成了25万辆,领跑所在的细分市场,而且这一成绩是在DSG阴影没有完全散去的背景下取得的。为什么在有多款竞品,价格不低,负面报道未绝等等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下,新速腾还是可以实现冲冠?这可以归因于一汽大众的网络布局到位,营销功力见长,但最根本的还是大众这个品牌这几年所积累的市场影响力还在进一步的释放。

今年6月,上海大众的朗行价格甫一公布,也是受到媒体以及论坛里网友的狂喷,11.59~16.39万元的价格让一些消费者直摇头,有些甚至表示宁愿买高尔夫也不考虑朗行,而事实上朗行上市第三个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所以,当一个市场基础非常雄厚,且处在强力上升期的品牌,似乎没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阻止它的新品不热销。就像苹果,尽管被央视曝光,一些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质量和售后也满腹牢骚,尤其是价格高企不下,但也无法阻止更多的消费者涌向它。

当然,对于正处在这样一个上升期的品牌,可以说强化自己的定价权完全符合一家企业的商业逻辑。拥有定价权,不仅可以在成本上升情况下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其实更可以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提高价格,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这些年,无论一汽大众还是上海大众,经管层每年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降本”。就我所知,上海大众各部门就曾一直开展座谈会,就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这一话题进行了学习讨论,细化到了如何节约水电煤等能源,以及如何降低设备的损耗等,为了尽可能降本,前几年上海大众几大工厂车间原本使用73W双灯控照灯具,灯下照度为500LUX的照明系统被换了下来,新的照明系统在保持原来照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单台功耗只需46W,比原系统降低37%。此外对供应商的成本削减就更不用提了。而大众从2007年开始研发的MQB平台,目的就是通过模块化提高不同车型之间的零部件通用性,从而缩短开发制造时间和降低成本。高7是国内首款出自MQB平台的车型,其制造成本相比高6肯定大有降低,但其售价却还高出,大众强化定价权的目的昭然于世。

当然,客观说,大众如果只是一味减配,品牌力再强也会自损元气。对于这一点,大众应该清楚不过。就如新速腾的热销,与其在空间、安全和舒适方面的提升分不开,而高7基于MQB平台打造,车身质量比第6代高尔夫减轻了65kg,其电子配置、内饰做工以及车辆整体的操控性相比高6都有明显提升,高尔夫加价提车的现象恐还将继续。

这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奈何?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信奉朴实的新闻理想,视批评为媒体的基本义务,并固执地试图将这种批评转为成企业进步的驱动力。作为资深财经媒体人,余建良以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剖析解读中国车市。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