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丁华杰:是时候为“菲斯科竞购”降降温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丁华杰
2014年01月17日 10:06:4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丁华杰

作者:丁华杰

核心提示: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典型的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包括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但是菲斯科汽车并购案例却有着较大的不同,沃尔沃等传统汽车企业具有核心吸引力:具有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

凤凰汽车评论 新能源汽车近期的热点是,自上周五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宣布将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公开拍卖后,同时华人的万向集团老板与李泽楷反复较量,昨日李泽楷旗下公司更是将价位提升为5500万美,这是经过三轮争抢后,超出最初价位2500万美元的两倍。

这个时候,笔者建议,回到年初菲斯科汽车开始在中国几家汽车制造商游说兜售的态度,冷静对待这次并购行为,并且应该认真考虑此次并购能给购买方带来的价值,也即是新能源汽车方面利好,否则有可能沦为第二件“两庞萨博收购案”。

事实上,无论是吉利汽车东风汽车还是北汽集团,都对菲斯科汽车表现出兴趣,进行国际并购都有几个基本的驱动力,这也是自主汽车“原始冲动”:购买品牌来增大消费者的认知度、购买传统车企沉淀的技术来提升自身技术含金量、靠购买车企赚取利润,除此之外,作为国有自主汽车还要满足相应的政治任务。志愿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发力是件好事情,至少能够说明,在一些尚未明确的车市有着努力的行为,落到实处,想从这家频临破产的企业找到相应的食物却非易事,笔者简单分析三点。

第一、新企业菲斯科核心价位未必物有所值。

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典型的汽车企业并购案例,包括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汽车,但是菲斯科汽车并购案例却有着较大的不同,沃尔沃等传统汽车企业具有核心吸引力:具有完整的研发及生产体系、一定数量的忠实消费者、以及完善的管理和资金注入可以快速进行营利,这些对于菲斯科汽车来讲,也是从未经历的、梦寐以求的事情。

菲斯科品牌价值不足、技术积累有限。事实上,菲斯科车企的名气远不如设计师菲斯科大,作为行业的人士,对于这家车企的认知更多体现在媒体上面。对于公众来讲,更是这样,这家公司成立仅仅几年的时间,从建立的2007年到现在,这家公司给予大家的印象就是一次美国地质灾害中多辆车辆受到损害然后和保险公司开始了长期的官司。从品牌来看,这家企业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著名设计师菲斯科,意见不和,离开公司。

归结到技术和车型上面,甚至到目前,这家公司整车加工中心还是委托代工,这样的一家企业,和中方需求的品牌、技术都相差甚远。换成任何人花费大量的钱财去购买这样的车企都不能算是一种成功。中国车企对于现有品牌的渴求超出你我想象,可以回顾下“两庞萨博收购案”失败告终之后,青年汽车继续不舍地追逐破产的萨博,反反复复,历尽艰苦,目前万向老板和李泽楷之间的竞购或多或少有此前的影子在里面,显得很不理智。

第二、菲斯科未必能够打造成新“特斯拉”。

没品牌、没技术积累,那主要的原始冲动应该就是赚钱,无论是万向还是李泽楷竞购菲斯科汽车的原因是因为特斯拉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热潮,做类似领域的菲斯科汽车似乎也显得前途无限,这里面要谈两点,第一点是特斯拉汽车目前并没有完全验证高端电动车已经是一条成功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几次失火之后,还有很多需要特斯拉汽车的老板艾伦木斯克去应对。第二点目前的菲斯科汽车无论从产品上还是从商业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下的特斯拉汽车,这样的情况,这样摊子花大钱去购买,并没有太多的可利用之处。

特别是,菲斯科真实的情况就是因为没钱赚,才找下家救助。当然,很多人要提示笔者,特斯拉汽车赚钱了,能否把菲斯科整合成特斯拉汽车赚钱?万向或者李泽楷是否具备艾伦木斯克的能力?这点可能也需要怀疑。

第三、并购新能源车企不如创新打造。

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既定的规则,这里面需要找到本土消费者的兴趣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让新能源汽车企业找到真我,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人想要找到捷径,特别希望能够找到金钱能够买得到的捷径,这里面是否真的合适?

归结到菲斯科汽车并购上,目前两个竞购方都是对新能源汽车抱有兴趣,并且都是华人的身份,可能以后还要引进国内,这个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车型是否真正让消费者认可?简单地讲,中国车市消费者购车行为多数属于第一辆车,购买第一辆车总是偏向于成熟技术、性价比高的汽车。如果换到多年前的美国或者欧洲也是这样,初期的我们对于油耗没有概念,对于汽车日常油耗的成本也没有概念。所以从这点来讲,中国消费者,现阶段的消费者还没有接受电动车。况且,菲斯克做的是电动车里的超级跑车,在中国玩超级跑车的人少之又少,即使玩跑车怎么可能选择这个非著名品牌的跑车呢?

所以,更清楚一点来讲,我们现在去花钱并购菲斯科汽车,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其它的路径,特别是万向目前已经用了电池制造商A123,完全可以拿出这些钱和一些比较著名的超级跑车联合研发,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上名气大的新能源超级跑车的品牌,这样的话,不仅仅性价比很好,在市场上可能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更高,同时对于李泽楷来讲,同时作为华人,也不用花如此多的价钱在冤大头上,这些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汽车博士,独立自由攥稿人,在长春、底特律从事汽车技术十余年,爱写作、爱摄影、爱汽车!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