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上海大众合资始末 三军过后“尽开颜”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李安定
2014年02月20日 11:39:38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安定

作者:李安定

核心提示:写在前面的话中国正式决定建立轿车工业,始于1987年夏的北戴河。此前,在1984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试探性的建立了三个轿车合资企业...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正式决定建立轿车工业,始于1987年夏的北戴河。此前,在1984年前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试探性的建立了三个轿车合资企业。到今年正好30年。以合资起步,出于无奈,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中国一年生产上海轿车3000辆,红旗300辆,千人汽车保有量全球130个国家叨陪末位。技术、资金奇缺,即使找到门上,跨国公司以市场小、配套基础差为由拒绝。

《轮上春秋》摘自拙作三联书店出版的《车记》,力求节选以短小的故事,再现中国轿车30年的发展轨迹。

80年代,改革开放起步,发展轿车就排在新成立的中汽公司的日程上,尽管主管部门坚决反对。邓小平亲自在中汽公司关于上汽引进轿车生产线的报告上批示 :“轿车可以合资”。在资金、技术极度匮乏的窘境下,为尝试建立现代轿车企业打通了一条生路。

——李安定

----------------------------------------------------------------------------

从零开始,建造第55车间

中汽公司董事长饶斌为上海的轿车引进走遍世界。当时中国轿车年产量只有3000多辆,跨国公司不屑一顾,只有德国大众接起了绣球。大众和上海的合资谈判前后进行了6年。改革开放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相应的法律、法规、机构尚在初创,处处举步维艰。

1984年10月10日,终于在北京人大会堂签订了合营合同,两天后,上海大众在上海安奠基。

一开始上海大众每天只能组装两辆桑塔纳。而在德国狼堡,大众产量最高的54车间,每天可以生产3000辆,大众董事长哈恩博士是一位战略家,给上海大众首任经理马丁•波斯特送行时,描绘他的目标:“一切从零开始,建造第55车间!” 

1986年我第一次采访上海大众,厂房里没有生产线,装配中的桑塔纳,靠葫芦吊吊起白车身,用钢管焊的架子车从一个工位推到下一个工位。总经理办公室的家具,都是用包装箱的木板钉成的。

每天早晨,等待波斯特的是一堆无法预见的难题:海关发难,急需的设备到港10周却运不出来;工人把残留剧毒物质的清洗液直接排进河水;厂房之间晾着工人上班时抽空洗的衣裤;周边的农户为了浇灌菜地,竟将工厂供水管改道,造成停水……

波斯特和中方一起白手起家:引进大众在日本散件组装的管理办法;争取德国政府援建技工培训中心:在市长现场办公之后的第一个早晨,一辆巨型吊车封堵了穿越厂区的混乱通路。

高标准,还是“卡脖子”

中方第二任副总经理王荣钧,先后参与过一汽、二汽创业,他遇到的最大压力,就是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太慢。按照合同,国产化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必须送到狼堡,由大众进行技术认证。两年,国产化率只有2.7% ,只有车轮、收录机和天线是国产的。

当时,人们最直觉的反应就是,德国人在卡我们的脖子,逼迫我们永远买大众的散件装车。于是,“中国人在合资企业没有话语权”,“大权旁落”的斥责不绝于耳。

面对与世界先进水平半个世纪的差距,饶斌不止一次地和我谈起:搞轿车,我们还是“小学生”,建立合资企业的初衷,就是要边干边学,千难万难地逼出一个世界公认的高水平。

1986年 6月,国家经委副主任朱熔基,专程为桑塔纳的国产化到上海。王荣钧把一张照片拿给他看:一只轮胎在转鼓实验台上,经过高速运转出现橡胶破裂,帘子布翻开。王荣钧说:“轮胎算是经过德国大众认证的,还出现了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国产化的难度不能低估。”

朱熔基陷入沉思,他说:“我们的国产化,如果每搞一个,就是一个不知道哪天会爆发的火山,后果不堪设想。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对不许搞‘瓜菜代’。桑塔纳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

在朱镕基倡议下,建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提出,桑塔纳共同体不搞“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上海牌”,要搞全国择优定点的“中华牌”。

上海大众历史功绩,就是顶住无知和偏激情绪的压力,不折不扣地执行德国大众的质量标准,开了一个好头。如果当初在标准上放了水,今天中国轿车业恐怕只是世界三四流水平!

达到德国大众标准,对于零部件厂是一场脱胎换骨的过程。过去生产方向盘测试指标只有六个,而桑塔纳的方向盘指标竟有一百多个。“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高的标准!”几乎任何一个零部件都让中国人如此感叹。

面对无数次的失败、退货,零部件厂成立了“特区车间”。日日夜夜地实验、攻关。大众派出上百名退休专家来中国,不要工资,帮助解决了大量技术和管理问题。

那些“脱了一层皮”,终于获得大众认可的工厂,都有一种“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欣慰。过去,零部件厂要看整车厂的脸色。一经大众的认可,其他整车厂纷纷主动上门定货,而且“一律免检”。

以“国产化基金”的名义

零部件厂上台阶,资金紧缺是一个“死结”。然而,上海人就是精明,一次座谈会上,国务院领导称赞广东通过卖车集资为办全运会筹款,点子好,聪明。上海市领导马上接过话头说,是不是也能用这种方式为桑塔纳零部件国产化集资?

经国务院批准,自1988年起,以“国产化基金”的名义,每辆桑塔纳价外加收28000 。连没有一个进口零部件的老上海轿车,也收国产化基金5000元。是年,桑塔纳生产了15000辆,国产化基金到手 4亿元。到1994年,国家宣布停收国产化基金时,上海桑塔纳已经收取了国产化基金40亿元。为零部件共同体的技改资金,获得一股源源不断的“活水”。

90年代初,上海桑塔纳的年产量突破10万,国产化率达到 90%。市长朱镕基说:“中国工业品真正达到国际水平的,屈指可数,桑塔纳轿车算一个,它是上海的希望所在。”

1991年春天,邓小平来到上海大众,看着一辆辆簇新闪亮的桑塔纳从电脑控制的生产线上开下来,他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生产汽车还会用锤子敲敲打打,现在大不相同了,这是质的变化!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资深汽车专栏作家,原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内部编委、经济新闻采访室主任,现任独立汽车观察家、新华网首席顾问。80年代初起,李安定亲历并报道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发展全过程。早在1989年,成为公开撰文呼吁轿车进入百姓消费的第一人。30年来,对中国汽车业重大事件的独立见解和系统研究,在决策层和国内外汽车产业拥有广泛影响。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