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丁华杰:日系靠新能源恢复要走很长的路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丁华杰
2014年04月29日 08:10:4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丁华杰

作者:丁华杰

核心提示:谈到日系汽车制造商的困境,离不开政治因素,从最初收到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前段时间看到华尔街关于中国民间索赔日方航运公司就二战财产损失的报道,很多人类...

凤凰汽车评论 北京车展,在新能源车型发布的时候,日系汽车制造商提到了关于新能源发展的几个策略,其中丰田计划大量采用中国产零部件,降低中国市场上混动车的制造成本。本田也在4月20日北京车展期间宣称将在华采购核心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和锂电池,本田准备2016年在中国投产混动车。

当然,我们能够看到媒体报道中汽车制造商可以想要表现出来“中国制造部件”,这是在和中国消费者和中国政府套近乎了,政府重视新能源汽车,这种重视程度让新能源汽车随时位于各个媒体的头版位置,政府首脑在拜访欧洲的时候,签订的一些协议与欧洲的多家汽车制造商关于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联系在一起,这点日系汽车想要以此为阶梯,不过貌似并没有走入主流的队伍,至少还没有进入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阶梯。

日系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错的表现,作为全球汽车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视的中国市场,对于全球范围内车企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日系新能源汽车在这个市场表现平平,让人唏嘘。这里面有着诸多的原因在里面,不过如果要论述发展,日系汽车制造商还有很多自身努力不足的原因在里面。

第一、日系新能源优势原本契合政府需求、但是诚意和努力进展缓慢。

这里不再赘述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情况,这点大家有目共睹,单纯从技术和产品领域出发,日系汽车制造商就具有相关的优势,原本的情况是一方有优秀的产品和技术,一方面有需求,二者各取所需能够有着不错的前景,这点却没有发生。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日本汽车制造商具有更多的优势,包括丰田、日产等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比较畅销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产品或产品储备。从理论上面来讲,如果想要让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日系汽车制造商,特别是丰田、日产等汽车制造商应该利用这一优势,但是目前来看,不知道是日系汽车制造商自己太过于消极,还是日本政府在不适宜的时机提出了不适宜的话题让中国偏偏它顾了。

这里面为什么说它的诚意不足,我们简单可以看到三点,从产品上来看,普锐斯在日本起售价为20,500美,约合人民币12.8万元;而在中国起售价为36,900美元,约合人民币23万元。作为从事汽车行业人士,大家都知道这款产品被视为成功的混合动力产品,但是这个售价,与北美或者日本相比较,都没有显示出自己应有的诚意。

从技术合作上来看,我们看到了这次包括丰田汽车、本田汽车都在谈论要实现本土化零部件,要实现中国制造,这些套话没有意义的,即便你使用一些边缘化零部件对于自己的中国合作伙伴、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不是政府想要的东西,也不是消费者想要看到的东西。

日系汽车制造商在华的本土化研发常被诟病,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比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而中国正在大力发展这样的技术,这两个完全可以对应的口子,而没有把握住,借机改善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不知道是汽车制造商的悲哀还是消费者的遗憾?

从政治因素上来看,从去年开始,看到很多文章开始从多个角度分析日系汽车的复兴,事实上,这种分析有意或者无意地依据部分数据的显示,这种情况并不能给予日系汽车制造商带来根本性的东西,真正的复兴应该在于自己对于现行形势的把握,能否利用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技术优势,可能决定了未来若干年的发展。

前段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证了德国宝马汽车与华晨汽车签订“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深化合作备忘录”、戴姆勒股份公司与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德国大众汽车分别上海汽车集团和一汽集团签订联合声明,这些方面都谈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日系汽车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错过了机会,今后的机会就更加少了。

第二、平衡点还需要日系和日本政府能够做出努力。

谈到日系汽车制造商的困境,离不开政治因素,从最初收到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前段时间看到华尔街关于中国民间索赔日方航运公司就二战财产损失的报道,很多人类推日系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路子是不是更加困难?

事实上,有这种可能性,两个国家政治出现了对抗,势必会引起经济范围内的各种难以预料的状况,这点我们要反思,反思“经济基础”想要的情况是什么?以及“经济基础能否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和经济上,如果回到两年前,中国和日本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而作为日方政府就这种状态进行了挑衅,并打破了平衡,这种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假设,但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作为主要的跨国企业,不能坐以待毙,使用自己的影响力,将一些极端政治力量重新回到平衡是应该做到的事情。

并且,在两个国度中,能够逐步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平衡,让多方重新回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些比在网络上发布几篇公关稿件更加务实、有意义。特别是我们回顾此前的一些对策,更改名字顺序等都是太过于肤浅,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研发方面的动作,还进展缓慢,是自己太过于重视自己的技术了?还是自己发展的思路太过于混乱?这些可能还需要自身去梳理清楚。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汽车博士,独立自由攥稿人,在长春、底特律从事汽车技术十余年,爱写作、爱摄影、爱汽车!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