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丁华杰:“黑车非法运营”界定合适么?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丁华杰
2014年11月06日 10:01:57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丁华杰

作者:丁华杰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媒体报道称,沈阳市交通局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客运车辆租赁企业与私家车主借助滴滴打车等手机软件平台,在未取得出...

凤凰汽车评论 媒体报道称,沈阳市交通局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客运车辆租赁企业与私家车主借助“滴滴打车”等手机软件平台,在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情况下,以提供“专车”或“商务租车”服务为名,从事非法营运活动。

没尝试过一号专车或者滴滴专车服务,媒体称,此类型的商务租车是将来自中小型租车公司的车辆、私家车,及劳务公司的司机、个人车主,利用智能用车平台,完成资源整合,平台按一定的比例向每笔交易收取佣金。

沈阳方面关于此次整顿的意见是,《沈阳市客运车辆租赁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指出,所谓客运车辆租赁,是指客运车辆租赁经营者向承租人出租不配备驾驶员的客运车辆,以租赁协议时间内车辆的使用权为经营对象和盈利手段,按时间计收车辆租赁费的经营方式。而上述的配备司机和车型定性为“黑车”。

熟悉笔者文章的朋友可能记得,笔者对于“出租车”、“拼车合法化”以及“黑车”问题都表达过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些能够产生如此大的纠结,主要的原因是各方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没有从市场、消费者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离开本源去谈问题解决都是耍流氓。

第一、商务租车要黑白猫论、不应只关注大公司。

媒体报道“一号专车”、“滴滴专车”等商务租车被沈阳交通局界定为“黑车”,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这些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根据媒体报的情况,这些只不过是把个体运营的“黑车”集团化了而已,而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因为他们组织比较大,所以“商务租车”的问题归根究底就是“黑车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便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把各方的问题进行有序化改革,和以前的观点一致,笔者认为应该从“黑白猫”论来进行定性。

关于交通的问题,不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严重,有几个刚性的需求不可能改变,并且这个“刚需”不像中国大城市房产的“刚需”那么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刚需体现在民众有需求出行,政府给出借口,然后实行限购、限行政策,然后民众只能乘坐公共交通,如果公共交通无法满足相应的需求,前不久被“踢出公共交通领域”的出租车成了选择,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出租车方面也是“打车难”、“打车贵”的现象,这个时候,政府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单纯限制无法从长远上解决问题。

疏通才是根本解决之策,这个时候来讲,因为民众的日常出行是避免不了的,这个时候来讲,如果将庞大数量的“黑车”进行合法化整顿,这个时候,能够解决打车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够接受?

当然,很多人都说“黑车”在安全上、保险上没有完善,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的保障环境?真的有这么难么?只要你进行了放手,或者出台法律法规对于上述的车辆给予保险、行车年限限制,这个问题不就很容易解决么?关键的问题还是愿不愿意解决?而让一些浅而易见很好解决的问题变成了障碍,有点一叶障目、或者叶公好龙之说了。

事实上,笔者不关心几家打车软件公司是否能够转身成为利益受益者,只是关注那么多参与其中的人,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黑车司机”能够在这个庞大的市场范围内,拿到自己原本属于自己的利益,这在当下的社会中,阳光透明的社会来讲,貌似并不容易,这本身来讲就不公平。

第二、为什么多年出租车争执没有结果?

为什么关于出租车辆会有如此大的争议,连续多年一直是整个媒体关注的焦点,反复进行改革,终不见成效,关键点还是庞大的利益蛋糕在里面,市场调研公司罗兰·贝格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租车市场规模将达380亿,未来5年还将以27%的速度保持增长。与之相对,国内租车市场渗透率还很低,仅有0.4%,远低于日本的2.5%,美国的1.6%,甚至低于巴西的1.3%。

事实上,为什么出租车越来越贵,而我们还认为打车越来越难,这些就是根本。前段时间有人举个例子来讲什么叫互联网的免费思维,就是甲方给予乙方一笔资金让做某件事,乙方自己扣掉50%让丙方做这件事,丙方扣掉50%让丁方去做这件事,后来甲方找到丁方出了原来费用的30%就快速把事情解决了,从而缩短了利益链,缩短了整个时间流程,信息化让这个事情的操作有了可能。

现在的出租车市场就是这个状态,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去梳理会有什么后果,事实上,很简单,参与很多环节是这个利益的受益者,自然不会轻易放开这个市场,这些对于消费者来讲,关心的仅仅是我们能否快速打到车、能够打车费用降低以及能否安全抵达,这个问题,相比很多监管者们根本不关心,就像我们谈到的,离开本源谈解决,纯粹的流氓思维而已。

当然,回过头来讲,作为消费者来讲,正如互联网思维那样,如果有更多的选择,提供差异化的市场产品供给,从低端车辆、中端车辆以及高端车辆的汽车租赁服务或者搭载司机的车辆租赁服务,本身来讲,多一种选择,同时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这些是一种不错的举措,直接灭掉未必合适?想想诏安或者变局、换位思考或许才是务实之举,你说呢?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汽车博士,独立自由攥稿人,在长春、底特律从事汽车技术十余年,爱写作、爱摄影、爱汽车!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