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监管透明是避免恐慌性维权的一剂良方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王概
2015年03月13日 09:34:3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王概

作者:王概

核心提示:马上就到3.15了,对于车企和公关公司来说,这是个难熬的时刻。回顾过去,汽车维权仍然是难解之题。

凤凰汽车评论 马上就到3.15了,对于车企和公关公司来说,这是个难熬的时刻。回顾过去,汽车维权仍然是难解之题。仅中国质量万里行曝出的数据就有3637例。按理说,三千多例的数字已经非常之高了,但是对于一个年新车销售量过2000万的市场来说,这个数字不过是相当于“在太平洋中敲了几颗鸡蛋”而已。

但问题是,数字中的“个案”往往会引发普遍性共鸣。基于对厂家和产品的不够信任,消费者会下意识的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不幸案例。于是,在不够透明的环境下,消费者下意识的恐慌性维权跟时下紧张的医患关系比起来还真是很有相似性。

其实,无论汽车维权还是医患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信任问题。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相关部门要走规定的程序,那就是一定要等事件发展到某种程度之后才会启动调查方案。而车企呢,往往以“个案”来一言蔽之。于是,这就造成了汽车维权难以令消费者满意的现象。

既然厂家和相关部门难解决,中国式维权有时候就一定要带点“暴力色彩”。

柴静说过,无论中国还是海外,人性是差不多的。你看,断轴问题在中国搞的这么激烈,为什么在美国没有人闹呢?这是因为美国除了有三包政策之外,还早在八十年代就出台了汽车保用法,也称“柠檬法”。这部法律的核心在于它将产品的质量否决权交给了车主。如果新车在一年或若干里程内出现某系统三次故障、两个系统4次故障或者故障导致该车20天停用,消费者就可以根据各州条件不同向厂家提出退款或者换车要求。

在这过程中,州消费者协会给与消费者以充分的保障,消费者与厂家之间的过程简化到用维修单据来说话的程度。这样一来,消费者不用去上访甚至完全不需要打官司了,厂家也会一心一意的做好产品与服务。那如果厂家置之不理呢?此时,监管部门就要发挥作用了。在当时那个年代,美的力量是强大的。光美国这三大汽车公司就在两年内为此赔掉了十亿美元。由于柠檬法案出台,促使美国汽车“产业升级”,为今天美系车在中国赢得质量口碑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汽车三包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设置中国版的柠檬法案显然是很奢侈的事情。在现有国情下,笔者认为信息透明才是实质之选。通过某些公开的渠道,消费者如果既可以查询到车款的投诉情况,又可以跟踪到事件的处理进程的话,那势必会对厂家形成某种压力。因为一旦数据影响到口碑,厂家的销量就会受影响。

公开透明,可以斩断暗箱的嫌疑,让监管部门有条不紊的运作。车企会直观地面对问题。对于车主来说,在道路不太畅通的环境下,不再有恐慌性维权,我们的车产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和谐。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科班出身的资深评论员、专栏作者、独立研究员,观点独到、文字锐利、务实求真、视角多元,致力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