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易新:鲁冠球造车可“取经”左宗棠造船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易新
2014年02月27日 10:09:45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易新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对于鲁冠球来说,其始志不渝的造车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其在造车的路上走错了道。万向有的是钱,缺的是造车的人才,造车的技术。万向收购菲斯科显然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凤凰汽车评论  鲁冠球有句广为人知的名言:“做梦都想造汽车。但实力还不够。等条件好了,一定做汽车。我这一代做不了,我儿子也要做汽车。”

在造汽车的路上,鲁冠球可以称之为当代愚公,1999年万向集团便开始试水电动车领域。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2009年万向集团宣布投资13.65亿,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最近,万向又以1.4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电动车生产商菲斯科。据了解,1999年涉足新能源汽车至今,万向集团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研发投入已超过30亿元。

对于鲁冠球来说,其始志不渝的造车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其在造车的路上走错了道。万向有的是钱,缺的是造车的人才,造车的技术。万向收购菲斯科显然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是菲斯科现有团队对万向并不感冒,在万向收购菲斯科之前,菲斯科管理团队认为万向认购A123是导致菲斯科最终破产的原因之一,对万向“心存芥蒂”。万向收购菲斯科之后,这些管理团队如果不认同万向,不愿意合作,万向就极有可能爆发当年上汽和双龙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

其次,菲斯科并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相比特斯拉在电池控制系统上优势,菲斯科最为人称道的实际上是其外观设计技术,菲斯科在美国拥有18项专利其中 15项是设计专利。而在核心技术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和控制系统上,菲斯科采用的是量子技术公司的技术,并把其他开发工作和组装生产统统进行外包,生产也是由芬兰Valmet代工,。因此,在A123停止向菲斯科供应电池之后,菲斯科就全线瘫痪,不得不宣布破产。因此,菲斯科严格意义上是一个设计公司,但万向如果要找设计公司,何不找宾夕法尼亚之类的大佬呢?

第三、有特斯拉珠玉在前,菲斯科超越难。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是神 一般的存在,尽管已经连续五次传出失火的负面新闻,但特斯拉好像是越烧越“火”,一点也没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无论是在美国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都受到了上到政府官员、当红明星、商界强人的青睐。菲斯科尽管也受到了很多明星大腕的喜爱,但其经历的多次由于 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召回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声誉。在与特斯拉的赛跑中,菲斯科明显落后一大截,前景不明。

鲁冠球要圆自己的造车梦,笔者倒建议鲁先生不妨向学习学习当年左宗棠造船所采用的路径,取经左宗棠先生。

鲁冠球矢志造车的精神也和当年左宗棠矢志造船的精神非常相似,1840年,还连个举人都不是的左宗棠就在写给他的老师的信中积极主张设立造船厂,制造大船火炮,抵抗英国侵犯。

不过直到1864年,已是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才有机会实现自己当初的“造船之志”,他在奏折中写道:“臣愚以为欲防海之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年,左宗棠在杭州制成一艘小轮船,“试之西湖,行驶不速”。1866年8月19日,左宗棠在福建设立了当时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配套的零部件,怎么办?

当时轮船技术最先进的是英国和法国,左宗棠之前组建的洋枪队里刚好有两个法国小军官,一个叫德克碑,本是法国水师员弁,长于制造;一个叫日意格,当过船主,当过江汉关税务司事,熟悉洋务,通晓官话汉字。二人在洋枪队多年,快成中国通了,左宗棠就决定请他们来帮助中国制造轮船。通过两人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法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并购买了大量造船需要的核心零部件。左宗棠还在与法国人签订的合同中规定:合同期满后,要教会中国工人各种造船工艺。

左宗棠在大力引进外国人才的同时,还认识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的主张。1867年,他们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船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

八年之后的1874年,福州船政局已共建造了15艘蒸汽船(其中包括1艘巡洋舰,9艘运输船和5艘炮舰),其吨位都超出了预计的标准。其速度超过当时船舰的平均速度,技术水平远远超过同期的日本造船厂。

然而船政局最显著的成就则是它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中级技术人员,使他们后来不需要外国工头的指导,便能根据图纸实行各自主管的工作,福州船政局从无到有,掌握了一套在欧洲尽管早已反复验证,但却是复杂而又高精的技术,日本的造船厂在前期就大量雇佣了这批中国造船工人。

尽管后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现代工业技术的不重视,导致左宗棠呕心沥血引进的造船技术失传,并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后辈日本(日本比中国引进造船技术还要晚),但在当时,左宗棠确实是非常成功地引起了造船技术,为我所用。

韩国现代的发展壮大也和左宗棠造船采用了同样的路径。1974年,刚刚起步的现代聘请了英国前奥斯丁汽车的总经理George Turnbull,George Turnbull同时带来了五位英国当时顶尖的汽车工程师,包括造型设计师 、悬挂工程师和底盘工程师。在他们的帮助下,现代在1975年推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款车型:紧凑级别的Pony。虽然这款车型并没有热销,但却为现代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进步的基础。2010年,现代聘用了来自通用汽车的Philip Zak为其做造型设计,而起亚则从奥迪挖来了Peter Schreyer(奥迪/大众前首席设计师)。在两位全球顶尖设计师的帮助下,现代和起亚成功实现了新的跨越,销量和品牌形象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国内的观致汽车其实也走的是这条路,引进全球顶尖的技术人才,为我所用,从观致汽车产品本身来看,产品品质、质量都获得了一致认可,当然销量还有待市场检验。

所以,对万象这种“技术空心化”的企业来说,要造车就必须效仿左宗棠当年的做法,先从引进人才,并培养人才做起,脚踏实地,一点点掌握造车的核心技术。而不能妄想一口吃个胖子,通过收购来解决核心技术的掌握问题。蛇吞象虽然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最多的不过是经济利益的增长,核心技术最终还是掌握在“象”手里。否则,即使收购成功,自己没有“大将”派驻,也驾驭不了被收购的企业,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从事品牌传播工作,爱汽车,爱评论,爱生活,希望在凤凰汽车和每一位热爱汽车的朋友一起聊聊汽车,聊聊生活。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