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政府干预会拔苗助长 造不出好车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为什么政府规划会落空,最关键的原因是政府是闭门做规划,不了解市场,更不了解技术。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还有限,消费者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在新...
凤凰汽车评论 近日,在2014汽车界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已经是汽车大国,但不是汽车强国。‘汽车强国梦’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对于建设汽车强国及其具体目标,苗圩表示,产销量并不重要,“2025年达到5000万辆也不能说明是汽车强国。要有一两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几强、有一些技术能够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总要有局部领先。”
苗部长讲话的背后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接下来会千方百计扶持、支持汽车工业发展,到2025年,中国一定要有一两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几强,真正实现汽车强国梦。
政府的意愿是好的,但事实上,政府的强势干预不仅无助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有可能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高体系化、强市场化的项目,汽车工业既需要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高精尖的技术,还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是光靠人力大干快上就能成功的。行政力量不尊重科学规律一味“拍脑门”设定汽车工业发展时间表,要么是浪费表情,黄粱一梦,时间表到头来只能是白纸一张;要么就是自欺欺人,重复当年大跃进的故事。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但实际上这一规划已经宣告落空,到现在为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还不到三万辆。
为什么政府规划会落空,最关键的原因是政府是闭门做规划,不了解市场,更不了解技术。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度还有限,消费者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车型方面并没有技术储备,推出新能源车型纯粹是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赶鸭子上架”。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再宏伟,自然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
中国之所以出不了特斯拉这样叫好又叫座的新能源车企,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管制,如果在中国,马斯克连汽车行业的门都进不了,更谈不上推出特斯拉这样颠覆汽车产业的产品了。
而国内的汽车企业在政府的高压下纷纷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看起来好像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大投入、大发展,但实际上内行人都明白,大部分车企都不过是在帮助政府维护面子,“形象工程”,借机骗骗国家的新能源补贴而已。到头来政府只能充当冤大头,赔了银子又丢了面子。
另外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沃尔沃国产化事件,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国产化本应该是件水道渠成的事件,但相关政府部门却在审批环节“卡”了沃尔沃的脖子,使得沃尔沃国产化的时间表硬生生推迟了好几年,给企业经营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学家认为“政府难以正确地获得事实准确的进入管制所必需的有关需求(含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选择偏好)、企业(包括潜在的新的进入者)的成本、以及各企业战略性相互依存关系等条件。简单的进入管制往往会成为过火的东西,产生因损害竞争而导致的严重社会损失”。
在汽车产业中,政府不该管的领域和环节管得太多,而一些该管的地方却又没管好。譬如在汽车业市场准入机制方面,政府管得太严太死,而在汽车产品质量方面,政府却又该管的不管,导致消费者面对出了质量问题的汽车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或者采取极端手段维权。譬如丰田在全球召回独少中国市场,相关部门硬是沉住了气,不说一句话;再譬如大众DSG事件,媒体报道、消费者投诉都沸沸扬扬,相关部门却是视而不见,直到央视315曝光之后再采取相关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这也应该是汽车产业政策的改革方向。
自主品牌汽车要想从外资品牌市场分得一杯羹,在当今这个市场充分竞争的大背景下,唯有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靠政府支持和补贴是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红旗研发费用达到223.4亿,可以研发出好几个特斯拉,但红旗却不过是个山寨货。为什么,最关键的原因是红旗本质上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个政治任务,政府想让红旗复兴,但消费者不一定会想红旗复兴,市场上可选择的车型够多了,红旗有什么更吸引我的?除了政治光环,没有,而政治光环恰恰是消费者最反感的。政治与市场始终是矛盾的,市长不是市场,政府不能代表消费者。所以,红旗最终销量惨淡也是预料之中的了。
历史上伟大的企业和产品都是在良好的市场机制下诞生的,没有哪个政府指令诞生了伟大的产品。
政府干预造不出好车。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黄标车淘汰关键是要解决车主的痛点
2015-10-23 13:44:43
政策救市,春药?毒药?还是麻药?
2015-09-30 09:52:13
车展连连看:揭示车市未来三大趋势
2015-04-23 10:01:54
易新:中高级车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
2015-02-28 10:37:37
易新:全球汽车销量第一背后的龙虎斗
2015-01-23 09:16:41
数据分析 汽车品牌赞助综艺节目哪家强
2014-10-23 17:44:25
入门级豪华SUV进入战国时代 鹿死谁手
2014-09-26 10:40:00
易新:反垄断能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什么?
2014-09-12 10:57:10
易新:不做大众小弟 斯柯达应自立门户
2014-09-04 15:24:54
易新:车企营销大战 谁是真正的赢家
2014-07-24 09:57:19
易新:自主品牌如何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2014-06-22 10:44:34
那些被“联姻”的车企你们过得好吗?
2014-06-13 10:04:54
易新:日系车在中国难以跨越政治鸿沟
2014-06-04 10:16:08
易新:习近平谈新能源 给车企定心丸
2014-05-29 09:47:30
易新:胡茂元的三大得意与三大遗憾
2014-05-27 11:01:09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