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周磊: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宽进严出”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周磊
2015年01月20日 09:40:5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周磊

作者:周磊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来,工信部相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64批)》(简称《推荐目录车型》)以及《车辆...

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来,工信部相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64批)》(简称《推荐目录车型》)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简称《公告》)进行清理。包括东风奇瑞、浙江豪情(吉利)等在内的20家车企64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已被排除在《推荐目录车型》之外,累计757家国内车企旗下超4万款产品(包括整车和底盘)目录被撤销,并从2014年12月31日起停止生产销售。工信部此次大力度清理汽车生产目录无疑是在清理长期产量极低甚至零生产的车型,以及不符合《公告》要求的汽车产品,并为落实此前关于汽车行业实行退出机制探路。

这样一种尝试汽车行业实行退出机制的举措是必要的,但从扶持中国汽车产业长远的发展角度,仅有这样的举措还是远远不够的。虽然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汽车企业或品牌相比,我们的自主品牌与其存在的相对差距数十年来并没有明显的缩小。为什么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展了这么多年,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与海外品牌有较大的差距?

我认为,导致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原因,一不在我国汽车人的能力高低,二不在自主车企的资金实力高低,三不在自主品牌所属企业的体制机制有没有问题。核心原因还就在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引导层面,就在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严进宽出”的政策。

众所周知,在我国并不是谁都能搞汽车的,想搞汽车必须要拿到国家给的“准生证”,也就是所谓的生产资质。而这一纸生产资质的获得,难度是相当大的,可谓“千金易得,一纸生产资质难求”。而这样一种“严进”,无疑阻挡了很多有志于造车的人由于相关资源的不到位而被拒之门外。也因此,在中国我们看不到国外成熟汽车市场那种由看似小作坊所打造出来的世界知名的名贵汽车,也几乎不可能会出现类似于特斯拉这类创新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同时,在“严进”的要求之下,国内的汽车产业都必须走所谓“正规化”路线,因此就没有了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异想天开、更多的个性与时尚体现,而这样一种现状就很难让中国汽车社会形成汽车文化,毕竟一种文化的形成注定是要包容、要百花齐放。

而与上述“严进”不同的是,“宽出”也确实让汽车企业感受到了什么叫“够宽”。对于汽车企业来讲,虽然拿到一纸汽车生产资质很难,但一旦拿到这个生产资质,就相当于高中生考上了大学。争取拿到汽车生产资质就相当于高中生面临的高考,难度可想而知,而汽车企业拿到生产资质之后,其生产的汽车能否达标,其实就如同高中生考上了大学后所享受的大学生活——轻松。虽然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产品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出出厂合格证后才能上市销售,但这一纸出厂合格证比上述汽车生产资质好拿得多,只要汽车企业将准备上市的汽车送到出具出厂合资证的相关主管部门处检验合格,就可轻松拿到这款车的出厂合格证。而目前很多车企的做法都是保证送检的车辆都能达到出厂合资证上的各项要求,而此后在生产线上批量生产的同款汽车产品“条件就可适当放宽”。这样的一种“宽出”,会使我国汽车产业对汽车生产有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思想,从而最终导致自主品牌始终难以赶上甚至超越海外品牌。

因此,我呼吁国家相关的主管部门要从管理者的角度,从以市场为导向的角度,全面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汽车产业相关政策,从对汽车产业的“严进宽出”调整到“宽进严出”。只要确保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能够达到出厂要求,就不要太过拘泥于一纸生产资质这样一种形式上的东西。

我相信,对于汽车产业的“宽进严出”必然会促进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赶超,必然会促进中国汽车社会文化的加速形成。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现任多家主流网站汽车频道评论员,长期对汽车产业进行跟踪研究,拥有参与汽车产销规划、整车营销策划及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工作丰富经验。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