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黄嘉刚:从凯翼看互联网造车该怎么玩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黄嘉刚
2014年09月10日 10:01:00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黄嘉刚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把所有人都搞的摸不着头脑。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凯翼汽车正式宣告诞生,伴随品牌发布的...

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把所有人都搞的摸不着头脑。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凯翼汽车正式宣告诞生,伴随品牌发布的还有一款A级SUV的概念车i-cx。像发布品牌这种大事件在早些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上那可是屡见不鲜,三天两头就会冒出一个全新的品牌。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多品牌策略已然被证实了是无效的。于是奇瑞在多品牌的道路上铩羽而归,吉利也回归到了一个吉利的架构。所以这次凯翼品牌发布,还真是在最近几年以来汽车市场中少有的动作。

从凯翼汽车刚刚展露头角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这又是奇瑞搞出的一个全新品牌。特别是当那辆悬挂着凯翼车标的奇瑞A3测试车谍照曝光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奇瑞又打出了低端的入门品牌。甚至还有人批评说奇瑞这是记吃不记打,刚刚才在多品牌战略上被杀了个片甲不留,又搞出这样一个牌子。直到品牌发布,才知道原来奇瑞在凯翼汽车中的作用仅仅是占股比50%的大股东而已,另外的50%则由芜湖市建投和江北产业区投资建设。也就是说,这是一家平行于奇瑞品牌的全新公司。

不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关系并非是凯翼汽车博取关注的原因。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祭出的造车模式。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凯翼品牌一经发布就明确的表示了这将会是一个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全新汽车品牌。

互联网思维造车,这绝对是汽车业中最为高端大气的名词。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这三个字出现在汽车领域的频率直逼新能源。特别是特斯拉品牌在互联网模式造车的架构下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跟风者就跟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的出现。好像这些汽车企业要是不打出个互联网的概念似乎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但是把互联网提升到造车这个层次的,到眼目前好像还真只有凯翼这个品牌。

互联网,这一在传统理念中只应该属于第三产业以其特有的飞速发展,在二十一世纪进入到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开始涉足第二产业。也由此在第二产业开创了一个重要的分支,高科技产品。与此同时,一无经验二无设备的互联网企业也为第二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开发理念,代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苹果还是小米,这些互联网模式下打造的工业产品其实都是在卖自己的概念,至于生产,统统由富士康代劳。所以直到现在,苹果还一直固执的认为自己其实就是一家软件公司,烂大街的iphone和ipad只是用于展示他们软件设计的附属产品而已。专业分工的明确化,这就是互联网模式在第二产业中的集中体现。

再回到传统的汽车行业上来,经过这么些年市场的洗刷,汽车行业也经历了分工细化的过程。零部件供应商取代整车企业成为了掌握零部件开发和生产的核心。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采埃孚、博世、电装等等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都有着极其庞大的技术实力和数量众多的知识产权。相比之下,整车企业在面对汽车设计过程中所要触及到的黑盒子件就越来越多,除了ECU之类传统意义上的黑盒子件之外,小到组合开关、内外后视镜等等都成了黑盒子件。所以说,整车企业在现在的汽车产业模式下,其定位被弱化为系统协调和整车的概念设计。这一细小的改变倒是和互联网模式下的第二产业有着些许的类似。而传统汽车企业的造车模式与互联网造车模式最大的区别恐怕也就出在生产这一环节了。

对于一家由资质的汽车生产企业而言,其最大的资本就在于规模庞大的生产线资源。当一家企业产能不足时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扩建新工厂这样的举动。也就是说,整车企业的新车研发和生产是完全不分家的。但事无绝对,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今天,代工也开始逐渐在汽车产业中出现。企业之间相互代工的情况我们并不少见,比如PSA集团旗下的标致4008雪铁龙C4 Aircross等一系列SUV均是三菱劲炫换标出品。

像富士康那样专职代工的企业在汽车行业也并非没有,在1998年麦格纳全资收购了汽车企业斯太尔之后,麦格纳斯太尔便凭借汽车制造的经验成为了当下汽车界赫赫有名的代工企业。旗下生产的车型包括了大切诺基奔驰G级M级宝马X3克莱斯勒300C等等车型。柔性化的生产机制也使得麦格纳斯太尔拥有了共线生产多款车型的能力,这种柔性化的生产线机制也正式当下互联网模式造车最急需的生产策略。

再回到凯翼品牌上来,很显然,这个全新品牌祭出的互联网造车模式必然是以代工模式进行整车的研发和生产,和苹果手机一样,凯翼卖的只是整车的设计概念。在凯翼的公司架构下,由于不再需要大兴土木建设生产基地,所以在凯翼品牌的公司架构下,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资产。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凯翼更像是一个第三产业的公司。那么凯翼这次互联网造车的尝试,势必要回到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上,卖什么概念和靠谁生产。

从发布的概念车和品牌诉求来看,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车载互联技术是凯翼品牌的发展重点,而传统汽车上最为看重的硬件配置貌似不是凯翼汽车的重点所在。不过实事求是的讲,在目前的受众思维力,车载智能互联技术还有些过于宽泛,并没有具体到实际生活中。也就是说,这个技术到底怎么好用大家也都只是听说过,缺乏用户体验。就像塞班系统还在统治智能手机市场的时候好像并没有人能够明确的把诺基亚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区分开来。直到苹果手机的问世,大家才发现,哦,原来手机还可以这样用。所以凯翼汽车既然打出了智能互联的牌,那么首款产品的智能概念就变得尤为重要,是否真的具有高水平的用户体验,是否具有革命性的改变。否则的话,智能互联只会停留在噱头的层面上。

另外一个层面自然就落到谁代工的问题上。奇瑞汽车百分之五十的股份很自然就是为了生产所准备的,在业界看来,奇瑞汽车的产能多少有些过剩。为凯翼代工,一方面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最重要的是百分之五十的股比也能为奇瑞带来不小的利润。从各个方面来看,凯翼汽车选择奇瑞作为代工企业都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凯翼而言,如果抛开奇瑞也并不现实,首批发布的车型自然离不开奇瑞的原型车。而且可以预见这种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基于奇瑞平台打造整车必然是凯翼的核心纲领。在单纯的整车代工企业横空出世之前,凯翼将长时间的依托奇瑞发展下去。

解决了生产的这个大问题,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有了整车设计概念,陇上一批实力强大的供应商,从设计到匹配再到零部件开发,这样的供应商资源在汽车界可是应有尽有。以分包的形式完成整车的开发,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归根结底互联网造车还是要回到概念上来,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用户体验?这点真的很重要。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