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嘉刚:聚焦3.15——成本与质量的平衡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2015年的3.15又将如约到来,在过去的几年里,3.15晚会已经让不少的汽车相关企业中了枪。给人的感觉是,现在的车子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皮实了。为什么会这样?
凤凰汽车评论 2015年的3.15又将如约到来,随着我国快速的进入汽车社会,汽车产业也开始成为了3.15所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过去的几年里,3.15晚会已经让不少的汽车相关企业中了枪,这其中也不乏一些知名的跨国企业,而且从消费者投诉的榜单上来看,关于新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也是在逐年走高。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现在的车子好像没有以前那么皮实了。那么,我们倒不如抛出这么一个话题,为什么会这样?
当然,要来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去考虑统计学的原理。在过去的2014年,我国汽车市场一共卖掉了超过2400万辆的新车,老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如此大的销售基数下即便是千分之一的故障率也会导致大量的故障车型出现。所以,现在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是,某款热销车只要出现一定比例的设计缺陷导致的质量问题,就会爆发大规模的质量问题爆发。从这点来看,还真怪不得新车质量越来越不好了。关于统计学的问题咱们就此打住,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产业的事。
新车质量问题的密集发生当然和汽车保有量的提高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汽车保有量的这茬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客观条件。主要问题还是要归拢在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管控和质量管控之间的平衡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取到一个平衡点是目前全球汽车企业都在重点关注的问题。
先来看成本,汽车生产企业表面上来看是整车出品的源头,但是在汽车产业细致化的当下,其实汽车生产企业的作用早就已经被弱化成为了系统协调,在整个汽车生产业生态链中处于下游。要完成一款新车的研发,每一家汽车企业都必须依靠数百家的零部件供应商给予支持,零部件供应商的作用也从以往单纯的生产变成了设计研发制造一体化。较大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规模上甚至都要超过很多汽车企业,比如麦格纳、德尔福、电装等等。对于某些关键技术,零部件供应商甚至掌握着技术专利。所以在这样的产业链里,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成本的的管控也要受制于零部件供应商企业的制约。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车不断推陈出新,新车的售价在市场浪潮下开始逐年下降。随着新车价格的下探,整车企业的单车利润也在下探。要保证利润率,降低整车成本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分钱一分货,要想东西好,价格也得跟上。既然这边成本降低了,有些东西自然是要缩水的。那么,为了成本而降低了某些零件的品质又会产生这样的反作用力,那就是对整车的某个部分产生一定的质量缩水。那么,在成本与质量的平衡上,就不得不去考虑相比于成本较高的结构,便宜的结构在缩水的地方到底会带来多大的质量问题,由此带来的质量问题又会有多严重的后果,然后再在这个地方找到一个平衡。玩“叉劈”了就是质量问题,没玩“叉劈”就会带来大量的利润。用“刀尖上跳舞”来形容这个过程最合适不过。
对于热销车型而言,成本和质量之间取平衡的问题可能还要好解一些。一般来说,热销车型的利润率都要更高,而且销量基数也大,利润总额更高。在成本方面,受益于较大的销售基数,首先热销车型的模具费用、研发费用摊销到每一辆车上都会变得微乎其微。其次,对于零部件供应商而言,热销车型较大的产量也使得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线利用率更高,所以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也会更低。综合而言,成本的压力自然也要小上很多。但是反之,对于不热销的车型而言,模具摊销以及供应商报价都会无形中加重不热销车型的成本压力。
于是,这也就进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车子越不好卖,降成本的压力就越大,降成本的压力越到就导致了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平衡偏向成本一方。质量出了问题又导致了车子市场口碑恶化,销量和利润进一步降低,然后又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这样的循环直至企业的死去。
当然,热销的车型也不是说就完全没有降成本的压力,随着在市场上销售时间的增加,热销车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末端利润率也必然随着不断下探的车价被进一步压缩,在这个时候,成本的压力又将成为主导因素,把成本与质量的平衡偏向成本一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新车相比起老款会越来越不耐用,配置方面也会有所缩水,就是这么个道理。成本闹的,同样是一个循环。
近年来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汽车产品大规模的质量问题爆发里有很多都是因为零部件供应商的问题。和汽车企业一样,零部件供应商也同样存在着成本的压力。一方面,汽车企业会把大部分的成本压力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头上。另一方面,零部件本身也是一个产业,也同样受制于上游。所以,在汽车企业允许的前提下,零部件的质量也会有所缩水。比如电器元件少上一两个电容,密封件少上那么一两个垫圈、内置结构件取消几道工艺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单一零件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匹配到整车,恐怕就会出现些次生问题。统计一下之前大规模爆发的质量问题,其实基本都是因为某些设计和工艺的取消导致的整车问题。是铤而走险保成本,还是降低利润保质量,这个命题放倒哪里都是一个悖论。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降成本就是一个贬义词,事实上,对于每一家企业而言,降成本的工作都是至关重要,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拿捏好的还是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平衡。随着汽车市场销量的逐年上涨,任何一个小的质量缺陷都会爆发成大规模的质量问题。而品牌和质量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的,有可能质量问题爆发的时候,品牌的形象并不见得会马上受到影响。但是,品牌形象的滞后反应会使整个市场口碑恶化,到时候要提升品牌形象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当然,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平衡这种事情不单单是汽车企业自己的事,提高汽车企业的违法成本,警钟长鸣才是杜绝汽车产品质量问题高发的最有效手段。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近期更新
闲聊英国脱欧对中国车市的影响
2016-06-24 16:02:28
聊聊汉腾 恐怕不需要这么一个品牌了吧
2016-05-11 09:25:00
处理方式很重要 换思路看汽车质量问题
2016-03-11 11:05:10
两会成风向标 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03-07 10:08:59
新能源车配额增加 产品目录也应该跟进
2016-01-13 09:06:32
展望2016 混合动力将迎来普及“春天”
2015-12-29 15:34:00
上海大众更名:看放下架子的大众和上汽
2015-12-13 09:43:04
治理雾霾 车辆共享机制将得到推广
2015-12-08 10:28:04
雾霾来袭 其实我们更应该推广混合动力
2015-12-02 09:57:55
恒大夺冠光环正在被失信蒙上阴影
2015-11-23 10:51:48
汽车行业腐败制约中国品牌发展
2015-11-03 09:44:39
出租车和专车之争:最终还是合二为一了
2015-10-17 10:52:59
维修信息公开 4S店体系短期内不会重构
2015-10-17 09:44:45
大众造假门事件或为混合动力提供机会
2015-09-29 12:00:11
看成都车展:西部市场的地域化影响力
2015-09-04 10:30:4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