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角度解析:一汽与东风合并难度大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这几天关于一汽和东风合并的传闻猜测占据了各种头条,随后,东风在经过了半天的停牌后便发布了辟谣公告,称合并之事还未得到任何政府层面的通知。
凤凰汽车评论 这几天关于一汽和东风合并的传闻猜测占据了各种头条,如果按照传闻那样,过上个几年一汽和东风如果真整合成一家特大型的国有汽车企业了,那么这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将是具有颠覆性作用的。而也正是在这种重大利好的刺激下,股市的汽车板块也纷纷以大涨响应这一传闻。随后,东风汽车和一汽轿车相继宣布停牌,东风在经过了半天的停牌后便发布了辟谣公告,称合并之事还未得到任何政府层面的通知。
可见,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汽车业界,对于一汽和东风合并都是高度关注的。资本市场的事情笔者不甚了解,接下来咱们就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一汽和东风如果真的要实现合并,会有哪些问题需要梳理,看看两家央企的合并难度究竟有多大。
先来看两家企业的母品牌板块。
毫无疑问,一汽和东风在改革开放之前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基础。但一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被一纸通知停产了红旗之后,整个一汽品牌乘用车的建设就几乎趋于停滞。整个一汽集团的中心完全放到了大众品牌的建设上,用三十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中国第一大的世界级工厂。一直到2006年有了奔腾轿车,一汽品牌乘用车建设才算得上是迈入了正轨。但是放到市场上和其他的中国品牌一比,一汽品牌乘用车的存在感依旧不高。
东风的大自主战略很显然要比一汽落实得更好,微车领域东风小康已经站稳了脚跟,近几年来随着东风集团的几次大手笔收购以及与合作伙伴保持的良好关系,合资品牌洋为中用的技术路线也在东风的乘用车品牌中成为了现实。不过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东风的这几个乘用车品牌在市场上同样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如果二者合并,必然要打造一个放在国际市场上都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那么,企业自有品牌的建设就必不可少。梳理一下,一汽在乘用车领域拥有奔腾、夏利、红旗、骏派、欧朗、森雅、佳宝七个品牌,东风在乘用车领域拥有风行、风神、风度、小康四个品牌,其中风行品牌下又有一个景逸作为子品牌。如果二者实现合并,并且要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产品阵营的归拢就必不可少。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事难度不小。
首当其冲的就是通用化的问题,这两家企业的自有品牌技术来源真的是太杂了。就拿家用轿车这个板块而言,奔腾源自马自达,风神源于日产和PSA,风度和风行则源自于日产,欧朗源自于大众。简单一数就可以发现,这一系统里竟然涵盖了德系、日系、法系的造车理念。而这三种理念里有绝大部分的观点都是相反的。多的不用举例,就拿图纸来看,日系标准里投图是第三象限,德系法系是第一象限。怎么个意思呢?同一个零件的图纸,日系图纸里显示的和德系、法系图纸里显示的内容是相反的。即便是同属于日系,奔腾学马自达那一套和风神学日产的那一套在很多理念上也是千差万别的,理念上的差别直接导致了设计伊始方案选择的差别,而设计方案选择的差别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了生产方式的差别上。如果要把东风和一汽合并到一起,新产品的统一设计还真是个大问题。
所以,如果二者实现合并,且需要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时,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原有品牌消失。同时融合各个派系车型间的理念差异,然后打造自己的品牌设计理念。这一工程无疑是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研发体系,甚至还要有全新的研发标准。由于欧系车和日系车在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差异,未来这家企业恐怕还是会把乘用车板块一分为二,欧系技术板块和日系技术板块,一个集团下多品牌的策略还需要存在一段时间,直至真正拥有了中国特色的产品设计理念为止,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年两代车型进行积淀。
这个过程对于两家企业而言都是一次涅槃重生的过程,整个过程将伴随着改革带来的阵痛和巨变,所面对的阻力和压力是难以想象的,实现这个过程还真需要耐住那么几年的寂寞。当然,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前提是这家特大型企业的重心一定要放在自有品牌的建设上。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家企业的合资板块。
相比于孱弱的自主品牌,一汽和东风的合资板块那就是相当有存在感了。一汽坐拥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两大乘用车合资生产基地,并且拥有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一汽大众2014年以178.09万辆的销量排行中国汽车行业榜首,一汽丰田2014年总销量58.6万辆,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销量10.25万辆,三家企业2014年总销量为246.94万辆,占一汽集团2014年总销量308万辆的80%以上。
东风则拥有东风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悦达起亚、东风日产等几大支柱型合资企业,2014年,神龙汽车实现70.4万辆的销量,东风日产95.42万辆,东风悦达起亚64.8万辆,东风本田30.8万辆,这几家合资品牌总销量为261.42万辆,占东风汽车2014年总销量380万辆的68.7%。
不难发现,两家企业的销量和利润都倚仗于合资企业的贡献,特别是一汽集团,几乎完全倚仗一汽-大众的强劲市场表现。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是一汽和东风实现了合并,成立了一个特大型的汽车集团,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合资为主的企业格局并不会改变。不过在合并的问题上,两家企业众多的合资公司并不会从技术层面上影响合并进程,原因很简单,合资造车模式下赋予了合资企业更高的独立性,就像前文所说的,我们完全可以从投资公司的运作模式来看待这些汽车集团下的合资企业,所以合并并不会对合资公司的生产方式以及现状有所更改。只不过到时候合资公司多了,集团内部的竞争也就激烈了。
所以合资板块对于二者合并的更多问题恐怕还得是资本市场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是上市公司,而一汽还没有实现整体上市,那么,二者实现合并怎么实现中外双方资本的运作?这个问题权当抛砖引玉,留给懂资本市场的同学进一步解读,在此不表以免贻笑大方。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必然是外向型的产业经济,中国汽车也要迈上走出去的发展道路。产业整合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虽然合资板块为我们的汽车产业贡献了大量的利润,但是这些板块却不足以支撑走出去的战略,有了整合的资源,接下来应该捋清楚的是自身品牌的建设以及品牌特性的打造,只有这样,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够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至于一汽与东风合并的传闻,笔者倒是认为这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只不过现在是时候未到而已。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近期更新
闲聊英国脱欧对中国车市的影响
2016-06-24 16:02:28
聊聊汉腾 恐怕不需要这么一个品牌了吧
2016-05-11 09:25:00
处理方式很重要 换思路看汽车质量问题
2016-03-11 11:05:10
两会成风向标 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03-07 10:08:59
新能源车配额增加 产品目录也应该跟进
2016-01-13 09:06:32
展望2016 混合动力将迎来普及“春天”
2015-12-29 15:34:00
上海大众更名:看放下架子的大众和上汽
2015-12-13 09:43:04
治理雾霾 车辆共享机制将得到推广
2015-12-08 10:28:04
雾霾来袭 其实我们更应该推广混合动力
2015-12-02 09:57:55
恒大夺冠光环正在被失信蒙上阴影
2015-11-23 10:51:48
汽车行业腐败制约中国品牌发展
2015-11-03 09:44:39
出租车和专车之争:最终还是合二为一了
2015-10-17 10:52:59
维修信息公开 4S店体系短期内不会重构
2015-10-17 09:44:45
大众造假门事件或为混合动力提供机会
2015-09-29 12:00:11
看成都车展:西部市场的地域化影响力
2015-09-04 10:30:4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