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红:二手车能火起来?还为时尚早
作者:孙晓红
核心提示:政府一直都意识到二手车的问题,也一直想要规范二手车,曾经有机构还办了二手车评估师的培训班,甚至在2004年时,就召集了不少专家进京学习,并且着手制订相关交易法规……眼看着...
凤凰汽车评论 今年前9个月,全国二手车的交易量达到348万辆,同比增长14%,远高于新车的增长幅度。昨天,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已经从2000年的25万辆增加到2011年的433万辆,增长了17倍。预计今年二手车交易量将突破500万辆,达到乘用车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看起来,二手车交易将会成为汽车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是,二手车市场的乱象,大家一直心里有数。可以说,一般人甚少去二手车市场,就是觉得那里太复杂,太“社会”。感觉那里跟黑中介什么的有莫名的关系,没事最好少走动。至于说去看看?拉倒吧,没事惹事啊。
所以,尽管欧美成熟汽车社会里,二手车的交易量是新车的二倍,但在中国,哪怕已经成为汽车第一大生产国,二手车依个上不去。2013年也不过500万辆,占新车的三分之一强。跟人家相比,有着六倍的差距。
由于以上的原因,中国二手车交易更多是熟人之间进行的行为。没有别的原因,一来人熟车况熟,放心;二来中国人不习惯上交交易税,觉得你有车要卖,我要买,两厢情愿,凭什么交税,更不说中介费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国家没有相关法规,我交了钱,你也保证不了我什么,我为什么要交?所以至少十几年来,国家一直提倡二手车交易,但是,一直没有什么实际效应,二手车还是那样不明不白地私下交易着,混乱着。而且还由此滋生了不少的问题。
政府一直都意识到二手车的问题,也一直想要规范二手车,曾经有机构还办了二手车评估师的培训班,甚至在2004年时,就召集了不少专家进京学习,并且着手制订相关交易法规……眼看着就要火起来了,各地人们闻风而动,但结果还是功亏一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人认为是汽车保有量不够高,尽管新车市场增长快,但年限不到,不到换手的时候。那么,这个换手的年限多底是多少年?欧美市场是三两年,中国也许五六年?似乎也不对。如果说是五六年,那至少五年前就该火起来。但事实如何?
中国人还是崇尚节俭的,虽然说现在不是以前的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但是相对于几万十几万的汽车,还是一个大件,要换手的话,不会那么随意。
换手是肯定会换手,但是,一般人至少要延长到十年上下。
好,十年也差不多了。所以才有2013年的500万辆交易量。
但是500万辆已经是一个不小的交易量,实在该规范了。更何况,在新车交易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二手车的交易畅通,会促进新车交易。所以,前不久,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政策法规,加快修订《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出台《二手车鉴定评估规范》、《二手车流通企业经营管理规范》等标准;提升现代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品牌二手车,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切实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
这可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所以,尽管这事已经正式开始做,想想一般法规出台的流程,就知道要走的路还有多远了。
二手车市场火起来,到底谁得到利益最多?一是政府的税收,二是各汽车生产商。所以,当二手车交易量达到一定程度,政府会动心,而各汽车公司由于要促进自己的新车交易,当然也会很是积极。至于说到一般二手车市场,未必就有多大改观。现在各大城市都是在限购,买车需要号牌,照一般情况来看,有钱人如果有号会买一辆相对档次高的车,经济紧的也许会买一辆二手车占号,但是,更多是买一辆比较低档的几万元的新车占个号。所以最多的还是汽车生产商会在意这个事情,会尽力促进。
事实也果真如此。不少汽车生产商都有自己的品牌二手车,通过相关的评估、维修,通过置换一方面抓牢老客户促进新车交易,一方面也会置换来的旧车卖出去,还是把客户弄到了自己体系里。由于这些4S店是实体店,有维修力量,所以,哪怕置换的是别的品牌二手车,消费者也对他们更信任些。
但是,政府希望的肯定不仅仅是限于4S店内的二手车交易。那么,政府就要通过相应的法规,营造一个不弱于4S店的交易环境才成。而这事说说简单,想想都觉得复杂。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所以,不要以为二手车马上就会火起来了,还早。至少三五年内,二手车只限于4S店的置换,只限于熟人间的交易。如果政府真有决心规范二手车,那还是在法规以及相应的制度、配套上多投入吧。不要希望喊一喊就解决了问题了,税收起来了,新车交易也被促进了。
二手车终究是会火起来的,只是不是眼下。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北京小客车配置指标:改进中失之粗暴
2016-01-13 08:48:50
谁最想让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2014-12-31 13:38:52
谁想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2014-12-31 11:25:34
谁想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2014-12-31 10:04:45
孙晓红:观致——一张白纸才好画新图
2014-11-11 18:27:01
孙晓红:自主的降维打击与“中国创造”
2014-10-23 18:03:52
自主品牌上探下巩固 收复失地希望几何
2014-10-14 16:09:47
孙晓红:推广新能源车不妨从"试婚"开始
2014-09-09 10:42:57
孙晓红:不再市场换技术 是否行得通
2014-08-18 12:25:02
孙晓红:经销商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
2014-08-14 10:59:39
豪车反暴利 法规和文化观念都要改进
2014-07-30 09:18:28
孙晓红:充电接口之争 能否换个思路?
2014-07-21 09:33:20
孙晓红:世界杯为自主品牌高声喝彩
2014-07-15 10:17:33
孙晓红:风雨不断 长城为何不说话?
2014-06-26 07:26:32
孙晓红:万向造电动车更需要专业精神
2014-05-28 09:35:10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