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孙晓红:万向造电动车更需要专业精神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孙晓红
2014年05月28日 09:35:10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孙晓红

作者:孙晓红

核心提示:造电动车,技术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专业的制造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我们国人最缺乏的。我们崇敬德国人的认真,崇敬德国制造,如今这个神话也破灭了,于是我们信心倍增。但是且...

凤凰汽车评论 造电动车,技术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专业的制造精神。

鲁冠球这个人不算是汽车行业新手吧?他的万向集团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那毕竟是零部件行业,人们关注整车行业还关注不过来。所以,之前他就说过要造车,要造电动车,也收购了美国的123电池公司,还收购了菲斯科,但是人们给予的关注度还是不高。

最近他有沉不住气了,近日,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放言:“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收入都用来制造电动车,会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豪气干云,颇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他透露,万向正在集中精力在美国生产,未来将在中国获得制造电动车的许可。

难道造电动车也需要这样的悲壮?还是他就像当初的李书福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同时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少人还是挺不愿意听他这样的宣誓。觉得李书福也就一个,鲁冠球还是不要这样炒作才好。

那么鲁冠球真的只是炒作?或者就是人们说的作死?

都不是。

鲁冠球并不需要炒作,他本来就是名企业家;或者说他不需要单纯的炒作,但是需要引起人们关注不假,他本身拥有的一切都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那么,他做电动车,到底会不会成功,或者说是不是作死?本人倾向于肯定的看法。

为什么这么说?就工业制造和汽车制造本质来说,就技术来说,都不成问题。为什么这样说?

汽车制造也罢,电动车制造也罢,本质上来说,无非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财力,技术,管理。财力上,万向不成问题,而且又是上市公司,不论是万向本身具备的赢利能力还是鲁冠球的适时喊话,都会令股票市场足够的关注,融资不成问题;技术,电动车跟传统汽车相比,无非是多了电池、电动机少了发动机,底盘也几乎一样,如果不是采用比亚迪那种轮子就是电动机的模式的话,万向自己一直是零部件老大,底盘整合问题不大,电池也由自己收购的123公司来做,电动机虽然是汽车专用的电动机,但是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对了,更不说还有收购的菲斯科本身就具备的一些技术;管理,似乎也不是问题,按说能管理偌大一个万向集团的管理,不至于差到什么地步,只不过更要借重菲斯科这样的国际公司,管理上更要国际化现代化互联网化而已。他既然由零部件业进军电动车,其中不同他在做项目调研时就应该明确。

再加上现在国家对于电动车以及新能源空前的热衷,政策的支持上不会比李书福当时差。虽然现在中国还没有电动车生产许可,可是在美国是现成的,美国也不讲这个。他是可以顶着菲斯科的牌子继续做的。在美国做了再回中国,不论做得好与不好,都算得高起步,中国市场会认可。另外,跟比亚迪比起来,现在整体的市场接受度也比较高,不必像比亚迪那样担当拓荒者的角色好多年。

虽然说这一些都会些想到想不到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嘛。但是,按真实情况来评价,万向现在面临的情况,比起李书福当初,比起比亚迪当初都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所以,万向成功的可能性是相当地高。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万向就成功在握了。

不是故意兜圈子来回说话。

之所以说万向一类的电动车企业会成功,大气候良好是很大的原因:一来是国家特别需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需要改善空气条件,从而对新能源诸多支持和希望,二来是,传统汽车技术确实几乎达到了顶点,每一点滴在燃效上的提高,都会带来好几倍的风险,还有更高的成本负担。比如说德系深受T+DSG之毒害,宝马更是因为追求更高的发动机进排气技术而导致最近的召回危机,人们又纷纷转投自然吸气的日系,可是,自然吸气,也不是根本就不会出问题。

而电动车本来也是个车,是可以借助传统汽车的许多技术、经验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再者,电动车一切都是新的,新技术还有许多提高的余地,也有选择的余地,不至于像传统汽车那样捉襟见肘,有着非常广阔的天地。

但是,正因为电动车也是个车,就依传统汽车的经验教训来看,电动车的发展虽然不是个问题,技术也不是问题,可是问题依然很多很多。

大家都知道,试验室里的技术跟生产线上的技术,跟市场化的产品上的技术,几乎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不知道每年多少专利都死在教授们的抽屉里。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尤其是汽车电动车这样高速移动的工具,关乎着太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是关乎着产品和企业成败的三点。

我们都知道,传统汽车在开发一款新车型,是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再加上一些复杂的路试等等,就算一款原有车型的升级也需要很多时间,德系一般需要四年一换代,丰田更甚,因为大召回而心有余悸,最新款的卡罗拉居然七年才换代。所以,无论是比亚迪还是上汽还是奇瑞,在造电动车这方面,几乎是前无古人,连借鉴都不太可能,如果想在在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上达标,一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更多的实验和反馈。所以,鲁冠球可以时不时地喊一下话,但是到产品环节,还是要慎重再慎重。否则,人家德系也罢,美系也罢,日系也罢,都有着比我们长得多的造车历史以及品牌力,还消耗得起,我们一张白纸,虽然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是一旦被污染了,弄坏了,那可是从根上就完掉了。再说这些百年老店也没有闲着,人家也不会看不到电动车这个机会,人家也在造车,甚至还有可能冒出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

急急忙忙喊个大口号,永远都不是必胜的办法,往往是出漏子的可能性较大。我们需要弯道超车,不但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专业的求真的制造精神,甚至需要一点对于技术和市场的敬畏。

造电动车,技术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专业的制造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我们国人最缺乏的。我们崇敬德国人的认真,崇敬德国制造,如今这个神话也破灭了,于是我们信心倍增。但是且记:信心是要有,专业求精精神更必需。连认真的德国人都栽了跟头了,你还能够放任自己?

当然,不论万向还是比亚迪还是上汽还是奇瑞,本来都是制造行业的领先者,也许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吧。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就写从业汽车新闻十几年,做过记者编辑,做过纸媒,做过评论,现在专门从事评论与挑剌。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