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最想让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作者:孙晓红
核心提示:大众现在在中国一家独大,红得不行。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被人惦记着啥时倒下,进而分得一杯羹也是常态。只是,谁最想让大众倒掉?谁又最有...
大众现在在中国一家独大,红得不行。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被人惦记着啥时倒下,进而分得一杯羹也是常态。
只是,谁最想让大众倒掉?谁又最有能力可能让大众倒掉?如果大众倒掉,谁能分得最多利益?
日系吃亏的不止政治局势
日系。估计大家心里第一个冒出的就是日系。
在德系大众得势之前,日系在中国是老大;当下,日系的丰田还是全球老大,在中国除了美系的通用,日系也是强势的一支。谁不想把失去的夺回来?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一回事,力有足的情况下,必然会想,不但会想,还会付诸于行动。
但是,在中国做事,一切都得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对日系相当不利。为了一个钓鱼岛,勾起了中国人民压抑在心的深仇大恨。虽然说在商言商,但是,如果你买了车会被愤怒的青年砸掉,连你的人也可能被打,中国人本来购车就挺情绪化,这日系车还是先放放吧。
本来中日一衣带水,文化上,那日文的书面语言中汉字词最多,又都是黄种人,但是正因为了句话亲盼富邻盼穷,中日两国从来就是一对冤家。但是打成这样,也说明了双方相近的地方太多,心理都差不多。所以,日系车其实很对中国人的路子,外形漂亮,内饰精致,省油节能,性情平顺,用起来省心。在没有政治原因之前,日系车在中国本就是老大,从紧凑型到中级车再到豪车,再到“小众”的SUV,日系都已登顶,当仁不让。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德系。
为什么日系的地位会让德系给抢了?之前没有钓鱼岛风波时,日系已经被德系赶下了神坛的。现在政治局势阴晴不定,日系能稳住自己的阵脚守住现在的份额已经不错了。
德系科技领先影响力巨大
为什么会这样?
德系与日系最大的差别是:做工精致,工艺精良,敢于投入新技术,宣传上独树一帜,以追求汽车性能为乐趣。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日本O型血占比是30%,德国的O型血人比例为41%,O型血的人最富于创造精神,最有战斗性,所以二战时日德为法西斯轴心国。血型与性格之说暂时不必相信,但是,德国人与日本人可以称得上旗逢对手。二战后迅猛发展起来的这两个国家民族性格上有着太多的相近之处。只是日本汽车行业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数一数二的地位,再加上对于中日历史的顾虑,所以在中国总也没敢大放步伐,而德国汽车工业在二十年前还远远不能与日本相比,所以面对中国这个大市场,投入了全部精力。新技术、新车型源源不断地带到中国,合资伙伴又是中国的一汽、上汽,取代日系也是情理之中。
到今天,中国的汽车文化都已经德国化。虽然德国人并不满意中国的汽车文化,但是,现实却正是如此。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问问题的人,多数都是说:这个车性能好不好?如果你说家用车就日系车就不错,或者小排量就很好,他一定会说:这车一档起步很肉,加速不行;大多数人买第一辆车,首先考虑的是大众车,最多问一句:速腾的后悬不再是扭力梁了,没有问题吧?有好几个人一直想买高7,只是纠结高7的扭力梁,你说如此在意这个,换日系美系好了,他却还是想要大众车。大众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平心而论,买车是买个自己喜欢。相对平顺的还是暴燥的,外观中庸的还是嚣张的,内饰清致的还是配置丰富的,都在于个人选择。只是进入汽车社会并不久,汽车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个比较贵重的东西,其中不免有显摆的成分,所以,涡轮增压就比自然吸气更吸引人,大方上档次就比中庸来得痛快,双离合就比6AT更有科技感,更有操控感。再加上德系三豪车的带动,大众真是带着绝对的优势。
其实最有希望的是自主品牌
风水轮流转。不论是谁,都不会永远处在顶峰。虽然说大众还在如日中天的位置,但是别人也不会都闲着。
美系里,通用一直处于上游,跟大众平分秋色。但也只能平分而已,并没有取而代之的迹象。至于福特,虽然也开始发力,但是离登顶还差着几个档次。法系也在发力,最近也找到了感觉,“科技适用原则”,既提倡科技突出欧系本色,但是却又绕过了新科技带来的风险。虽然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风险与收获成正比,风险小了,相应的收获也小。不过对于一直不太顺利的法系来说,稳稳地进步比一切都重要。
韩系这几年进步很快,在全世界表现都可圈可点。属于后起之秀。但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品牌内涵,底蕴上都差了点。韩系所具有的优势,自主品牌也几乎都有;而自主品牌却又不止一家,各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所以,韩系不必去跟大众斗,实力上不具备,倒是比它更后起步的中国品牌才是它的劲敌。
自主品牌进步神速,这是不争的事实。长城专注SUV,中低端SUV已经被其占据,最近正在向中高端进发;长安扎实做研发,现在已经到了发力的阶段,紧凑型轿车、SUV都表现不错;吉利自从收购沃尔沃之后,其品牌得到提升,技术上有沃尔沃背书,新帝豪已经月销2万;比亚迪号称新能源的旗手,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赢得了承认,E6和K9证明了其纯电动的功力;奇瑞今年差不多完成了战略转型,尽管销量还不算令人满意,但是其新产品瑞虎5、瑞虎3,艾7、艾3都令人眼前一亮,明年的销量一定会非常好看;上汽是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不俗表现,如果说起收购老品牌的话,上汽是走在最前面的,双龙和罗孚的收购案大家历历在目,给上汽带来的好处也体现在荣威和MG上面;广汽更是发挥自己旗下合资公司的积淀,中高档发力,传祺品牌下面所有车型的价位都略略上扬,但是销量却一直不错。也许各个中国自主品牌情况都不太一样,但是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最近都完成了战略的转型和梳理,都在紧凑型轿车站稳脚跟的基础上,向着中高端发起了冲击。
技术上,发动机都偏重涡轮增压,变速器方面,有不少企业都攻克了双离合的堡垒,至于一切比较高档的配置比如车身稳定、制动力控制、上坡辅助、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等等都在其中级车上得到运用。外形上,现在的自主品牌都基本上摸着了门道,家家造的车都非常漂亮,虽然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家庭特征,但是,都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质量上已经与同档次合资产品不相上下,这一点早有了共识。
其实自主品牌重点是在学习大众好榜样。而且学得不差,进步神速。后来者固然有市场劣势,但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才能看得远走得快。而车联网和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更是为自主品牌提供了绝妙的好时机。
虽然说德系大众运用新技术有风险,而且也确实让大众吃了点苦头,但是,就人们精神层面上来说,追求新技术和新科技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流,再说新技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成熟,风险会逐步降低。幸好有大众在前面挡了石头,自主品牌吸取了教训,走得更稳健是不争的事实。
眼下中国的汽车文化还远不到汽车只是代步工具的阶段,就算将来人们的消费意识成熟了,用车讲究一个平稳省心,但汽车本质上就是新科技的载体,是人类克服自身局限、扩大工作生活面、降低距离带来的不便的一种体现,更是人类梦想和激情的一种永恒追求的体现,把汽车做为速度和激情载体的人大有人在。
看看家电和手机,就会看到中国汽车的明天。这一天不会太远,五年足够。
合理的竞争才是社会进步的必需。想要当老大,不是把别人拉下来,也不是阴暗地盼着别人完蛋就可以实现的,向先进者学习并努力苦干才是王道。这又让人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场闹剧:有人造谣说涡轮增压会起火,还引出了某位逝去老总的故事。如果只是无知者的乱说倒也罢了,如果是某个企业的授意的话,就太让人看不起了。逝者已逝,他虽然不能辩白,但是真实情况却不容人随意更改:开到了180迈的车撞上大货车而起火燃烧,就算是自然吸气的车,请问谁敢保证不起火?!
大众也不是谁想让它倒就可以倒掉的。至少最近几年,看不到大众倒台的可能。自主品牌虽然已经看到曙光,但是道路既阻且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北京小客车配置指标:改进中失之粗暴
2016-01-13 08:48:50
谁想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2014-12-31 11:25:34
谁想大众倒掉?能得到利益吗?
2014-12-31 10:04:45
孙晓红:观致——一张白纸才好画新图
2014-11-11 18:27:01
孙晓红:自主的降维打击与“中国创造”
2014-10-23 18:03:52
自主品牌上探下巩固 收复失地希望几何
2014-10-14 16:09:47
孙晓红:推广新能源车不妨从"试婚"开始
2014-09-09 10:42:57
孙晓红:不再市场换技术 是否行得通
2014-08-18 12:25:02
孙晓红:经销商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
2014-08-14 10:59:39
豪车反暴利 法规和文化观念都要改进
2014-07-30 09:18:28
孙晓红:充电接口之争 能否换个思路?
2014-07-21 09:33:20
孙晓红:世界杯为自主品牌高声喝彩
2014-07-15 10:17:33
孙晓红:风雨不断 长城为何不说话?
2014-06-26 07:26:32
孙晓红:万向造电动车更需要专业精神
2014-05-28 09:35:10
孙晓红:充电站放开 电价该如何执行?
2014-05-26 08:36:26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