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集体产能放量 打价格战强势复苏
作者:林燃
核心提示:近年来,日系在华进行密集的产能扩张。一方面,2013年汇率高企的日元以及快速增长的中国车市,无形中都加速了日系车企在华的本土化进程。另一方面,自钓鱼岛事件爆发以后,棒喝顿...
凤凰汽车评论 过去一年,“复苏”成为日系的主旋律。2013年,丰田在华销量91.75万辆,同比增长9%,2014年丰田计划在中国销售110万辆汽车。本田2013年在华销量同比增长26%,超过了75万辆的既定目标。2013年全年,日产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了127万辆汽车,同比提升17%,和调整后的目标值一致,高于最初125万辆的目标。该数字为该公司在华全年销量新高,预示着彻底的摆脱了政治阴影带来的市场影响。对于日系而言,笔者综合分析了汇率、产能、战略三方面因素之后认为,未来三年,日系将具备更低的成本优势和更好的盈利能力,继续“强势复苏”,日系也将打响业内的价格战。
日元走低带来更低成本
众所周知,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国家。汽车出口在中日贸易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而日系车企的盈利能力与日元走势密切相关。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出口汽车可以盈利的汇率节点是85日元左右这个范围,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低于85日元,大多数日本汽车制造商出口将无法盈利。
逻辑不言自明,日元贬值,日系车企的出口动力越强,成本压力更小;日元升值,日系车企的出口动力越低,成本压力更大。以丰田为例,尽管2011年日本的地震重创了丰田公司,然而这也不及强势日元的摧毁力来的猛烈,由于当年日元升值,丰田2011年财年的运营盈利将剧降2500亿日元(33亿美元),而丰田因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损失为1600亿日元,日系车企对日元汇率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眼下,日系车企正在迎来近三年最好的时光。自2007年8月份以来到2012年中,几年时间,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52%,加之日本大地震、泰国洪水、钓鱼岛危机,“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均缺失的日系车企,正在享受“日元贬值”这份或许“稍纵即逝”的“美好”。日元在2013年呈现大幅贬值走势,其对美元年跌幅达22%;日元对人民币在2013年亦出现暴跌,年跌幅达20.91%。
2013年日本汇市主要是受到“三驾马车”的驱动:“安倍经济学”、欧洲复苏局势以及美联储缩减QE。
日元贬值在2014年是主基调。在日本经济不景气,日本面临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安倍晋三在预备竞选日本首相时,便提出了通过降低汇率方式促进经济。“安倍经济学”计划日本央行大幅度增加货币基础至约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50%的水平,即从2012年的139万亿日元增加至2014年底的200万亿日元。未来两年内,货币基础将以每月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1%的速度膨胀,如果届时未能达到通货膨胀目标,这样的做法还将延续下去。也就是说,无论如何,2014年的日元流动性都将继续增强。
新年伊始,美联储同样为日系车企带来了利好消息。从2014年1月起,每月购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元进入到一个“阶段性走强”的时期。QE简单理解就是“印钱”,缩减QE就意味着美元流动性减少,流动性减少也就意味着货币相对升值,对日元而言就意味着贬值。数据表明,从2013年3月开始,日本制造业PMI指数跃上临界点后,连续9个月保持正值。该指数从2013年3月的50.4上升至11月的55.1,是2010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将继续升值,盈利能力更强的日系车企“走出去”的推力更强,汇率市场也为日系车企带来的成本优势,这是未来日系降价的论据之一。
日系集体进入产能放量期
近年来,日系在华进行密集的产能扩张。一方面,2013年汇率高企的日元以及快速增长的中国车市,无形中都加速了日系车企在华的本土化进程。另一方面,自钓鱼岛事件爆发以后,棒喝顿悟的日系开始在华反思和救赎,日系的本土化也进入到集体加速度爆发阶段。各日系巨头都将产能变现时间锁定在2015年或2016年。未来三年,日系将集体迎来的密集放量期。
到2015年,丰田在华产能将突破160万辆,当前丰田在华产能在92万辆左右。目前丰田在华,一汽丰田共有4个工厂,总产能为46万辆。丰越新工厂投产后,一汽丰田的总产能将达到56万辆。根据一汽丰田高层透露,2014年,一汽丰田的产能或突破70万辆,2015年,产能或达到100万辆以上。广汽丰田近年来也从20万辆产能提升到36万辆,2015年广汽丰田总产能将提高至60万辆/年。
2016年,本田在华总产能将达到120万辆,今年本田在华总产能将突破100万辆。2015年东风本田第二工厂将完成12万辆到24万辆的能扩。届时,双工厂产能将达到50万辆以上。2014年、2015年东风本田将挑战35万辆以上和50万辆以上的年产销目标。广汽本田第三工厂将于2015年建成投产,首期产能12万辆。同时,第三工厂已正式启动24万能扩,将于2016年建成年产24万辆规模的整车生产线。届时,广汽本田产能将达到72万辆。
2015年到2016年,雷诺-日产在华产能将达到200万辆左右,当前日产在华年产能大约为120万辆。2012年,东风日产花都工厂整车的产能将达到60万辆。东风日产大连工厂计划2014年投产,一期产能形成15万辆/年,最终将建成年产30万辆规模的整车工厂。
未来三年,日系三大巨头的集体放量,将带来成本更优的规模效应,这是未来日系降价的论据之二。
模块化缩减单车成本
就在6年前,当大众首席执行官文德恩誓言到2018年取代丰田,当时几乎没人当真。如今这家德国汽车品牌,正在借助以模块化为支撑的多品牌战略,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是表现的风生水起,这让挣扎在泥淖中的日系车企为之侧目。对汽车巨头而言,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模块化的好处显而易见,降低成本、方便研发、快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而在2016年之前,日系三大巨头也将进入到“模块化”时代。
丰田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模块化架构,它在概念上类似于大众MQB平台。丰田内部人士透露,该模块化架构被称之为丰田新全球架构(TNGA),这种灵活的模块化架构将支撑丰田旗下绝大多数车型。新一代普锐斯或将成为该平台的首款车型。目前丰田还没有透露TNGA全新模块化架构的核心信息以及适用范围。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从雅力士到凯美瑞车型都将基于该平台打造,同时,丰田RAV4、雷克萨斯等车型也都将出自TNGA平台。我们还了解到,将于2015年推出的新一代普锐斯或将成为TNGA平台的首款车型。此外,雷克萨斯CT200h的继任者也将采用这个全新平台。
2016年前,本田将推出一个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将衍生出雅阁、思域以及CR-V三款车型,并且这三款车型零部件共通率将达到40%(每辆车零部件大约在3万个),而成本支出可有效降低30%。
与丰田、本田两年后才能看到的“模块化生产”相比,日产和马自达走的更为激进和超前。2013年,日产发布了全新研发的CMF模块化平台,基于该平台的全新奇骏已于去年上市。CMF平台是最新的日产Power 88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根据计划,日产将在2016年前推出51款新车以及90项全新的技术,在全球取得8%的市场份额,并实现8%的可持续性经营利润率。全新CMF模块化平台可帮助日产将通用零部件应用于160万辆汽车,而目前通用零部件只覆盖了5-20万辆汽车。CMF平台能支持从传统轿车到SUV车型的开发。
2013年上市的CX-5,已经成为马自达第一款模块化设计的SUV车型。马自达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来让更多车型共享开发平台,从而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并且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CX-5将以马自达的BK平台为蓝本进行开发,导入模块化的设计,这个模块化平台最终定名还没有确定,在马自达的内部序列中被称之为BL平台(同样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布局形式)。BL平台除了供应CX-5使用之外,下一代马自达6就将沿用这个平台进行开发。
模块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不言自明,这是未来日系降价的论据之三。
对日系而言,汇率是一个影响巨大,作用明显的“变量”,更低的汇率推动着日系“走出去”,这也意味着日系的“本土化”战略将在明年得到继续深化.如果安倍的经济政策不发生变更,或者美国不施加政治压力,伴随日系的强势复苏的是“更低成本”带来的更强的价格竞争力。而产能的继续放量,模块化战略的有序推进都将进一步拉低日系车企的成本,提升日系的盈利水平,而这,也成为日系“强势复苏”的重要保障。综合来讲,汇率是推动力,既有产能放量是惯性,模块化战略是核心竞争力,三股力量交织到一起,将带来日系未来在华前进的“高速度”。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上半年豪华车增长都是ABB的权力与游戏
2016-07-13 21:29:02
法系口碑不错,但为何不受热捧?
2016-06-29 14:59:17
怎样的"年轻化"思想误区抛弃了60后和70后?
2016-04-01 09:47:19
SUV的盛世危机与MPV布局者“迷”
2016-01-11 09:37:36
双11和马云抢头条 宝马建自家生态圈?
2015-11-13 09:25:37
成都车展谈自主:野蛮生长与力争上游
2015-09-08 10:55:58
豪华品牌半年考 在华面临“道士下山”
2015-07-14 00:40:37
上半年德系盘点:并未衰退 只是受累大盘
2015-07-01 10:08:16
中国车市迎拐点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5-06-23 09:43:17
林燃:WTO让自主品牌成为“狼孩儿”
2015-06-08 17:53:32
林燃:财报看自主 三大“风口”已至
2015-05-25 10:25:35
东风一汽“绯闻”背后的逻辑与现实
2015-05-07 09:56:57
林燃:厂商关系博弈进入“新常态”?
2015-04-02 10:25:11
林燃:北汽徳奔开启车企合资3.0时代
2015-03-13 17:16:42
林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光鲜与隐忧
2015-03-03 10:34:28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