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3·15:降成本莫把“口碑”降掉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其实降成本项目从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论证是有益的。但是凡事终归得有个度,一旦降成本项目越过了消费者利益这条红线,那降成本就成为了...
凤凰汽车评论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已经成为了除春晚以外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节目。今年315晚会播出之后所有整车企业都长舒一口气。内燃观光车替所有汽车企业挡了一刀。那是不是这就意味着中国国内的汽车企业就真没有问题了呢?很显然没有,315之后杭州举办的问题车车展又把毒大奔、福特断轴漏油的问题再次提到面上。所以说问题是存在的,而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车企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密不可分。
所有的质量问题说来都很简单,利益至上。对于企业来说,利润永远是第一位的,形成利润的公式简单到小学生都能算明白,产出减掉投入就是利润。在汽车产品售价进一步降低,产出变少的情况下,要保证利润率就只有减少投入,所谓开源节流。这时候应运而生的降成本项目就成为了所有企业都要抓紧的一根救命稻草。
一般来说,降低成本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将成本降低,通过技术提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降低人员工资、提高设备性能或批量化生产的方法降成本降低。对应于汽车领域就是改善工艺流程、提高自动化程度、模具摊销。这些积极而有益的降成本方案的确为企业带来了好的一面。但是在成本压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又开发出了一个极富特色的降成本项目,从设计入手,通过更改现有车型的设计和改变材料构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于一款已经研发成功的车型来说,再从设计方面降低单件成本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空间。
当这些降成本的指标通过设计分摊到新车上之后,就分为了消费者能看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比如现在的大众Polo相比于那辆四眼版本的Polo就少了发动机液压顶杆、后轮盘刹、电池保护套。高尔夫七就去繁从简的去掉了独立悬挂,猎豹飞腾从超选四驱变成了电子四驱等等。老实说,这些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看得见的降成本项目影响的仅仅整车的质感,和质量的变化并没有太大关系。
下面我们来说说看不见的。那就是通过弱化结构件强度并取消部分工艺和相关零件的降成本。这些项目的变化足以累积爆发出一次严重的质量问题。
要实现这些方面的降成本在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比如座椅可以把内部骨架取消防锈工艺,背板式的骨架基体可以变成框架式的骨架基体,真皮座椅可以进一步减少真皮的包裹范围。底盘连接件可以取消掉保护胶套,油封可以用密封胶代替,底盘铸件取消一次热处理工艺或者降低强度标准也不是不可以。后防撞梁可以取消,车身钣金上取消掉一个两个的小加强板也不会造成重大影响。行人碰撞保护用的腿部支撑板,泡沫缓冲块也是可以缺失的。喇叭可以从十五万次的寿命变成五万次,音响系统可以从大功率输出变成低功率输出等等等等。
根据中国汽车质量网的一系列质量问题投诉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消费者投诉量占比最高的部分基本都集中在新车上市后的四到五年时间内。而这个时候正好是一款新车销量爬坡,价格降低的阶段。带来高投诉率的原因除了保有量提升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恐怕也和设计上的降成本不无关系。
其实降成本项目从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来看都是无可厚非的,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论证是有益的。但是凡事终归得有个度,一旦降成本项目越过了消费者利益这条红线,那降成本就成为了洪水猛兽。在目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存在着很大的盲从性并缺失有力的监管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企业在自身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之间产生矛盾时就只能通过道德层面来进行约束。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其扯淡的命题,唯利是图是所有企业的共性。在缺失监管机制的前提下,过度的降成本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滴的吞噬着整车的质量,侵害着消费者的最终利益。借用予墨老师的一个观点,加强监管制度,从法律层面上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才能让车企在降成本的道路上自己自觉,才能够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近期更新
闲聊英国脱欧对中国车市的影响
2016-06-24 16:02:28
聊聊汉腾 恐怕不需要这么一个品牌了吧
2016-05-11 09:25:00
处理方式很重要 换思路看汽车质量问题
2016-03-11 11:05:10
两会成风向标 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6-03-07 10:08:59
新能源车配额增加 产品目录也应该跟进
2016-01-13 09:06:32
展望2016 混合动力将迎来普及“春天”
2015-12-29 15:34:00
上海大众更名:看放下架子的大众和上汽
2015-12-13 09:43:04
治理雾霾 车辆共享机制将得到推广
2015-12-08 10:28:04
雾霾来袭 其实我们更应该推广混合动力
2015-12-02 09:57:55
恒大夺冠光环正在被失信蒙上阴影
2015-11-23 10:51:48
汽车行业腐败制约中国品牌发展
2015-11-03 09:44:39
出租车和专车之争:最终还是合二为一了
2015-10-17 10:52:59
维修信息公开 4S店体系短期内不会重构
2015-10-17 09:44:45
大众造假门事件或为混合动力提供机会
2015-09-29 12:00:11
看成都车展:西部市场的地域化影响力
2015-09-04 10:30:4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