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李苗苗:汽车人之夜感悟 伟大出自平凡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李苗苗
2014年04月29日 10:59:1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苗苗

作者:李苗苗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汽车人之夜办了四届了,这一届最令我难忘。4月20日晚的的情景仍然像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闪现——上午彩排,深情悠扬的音乐响起...

凤凰汽车评论  “汽车人之夜”办了四届了,这一届最令我难忘。4月20日晚的的情景仍然像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闪现——上午彩排,深情悠扬的音乐响起,大屏幕上100幅一线员工的图片与事迹徐徐而过,在场的很多人都禁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下午3点左右,来自全国车企的25名获奖一线员工陆陆续续到了,他们很多人都是全家来京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骄傲。晚上6点多钟,准备了300个座位的会场,已到嘉宾400多名,竟一座难求。84岁的何光远部长,身患白血病(平时从不在人多场所出现)的邵奇惠部长等老领导早早就到了,几乎所有的车企老总都是从车展现场聚集到此,大家一个目的:为普通一线员工喝彩!

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汽车人》杂志团队走进车企,走进普通工人的内心世界,采访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此我把这届“汽车人之夜”主题定为“伟大出自平凡”。

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平凡?俄国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托尔斯泰说:“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伟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并不玄奥。我们关注平凡,尊重平凡,是因为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中国的道家学说认为,世界在你尚未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是零;当你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它就是一。而当你走近它,逐渐了解并发现它的本质时,它就会变成“一生二,二生三,以至无穷”。

具体到汽车行业的汽车人来说,不管白领还是蓝领,高管还是一线工人,都与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整体,无论是荣辱还是兴衰,命运都是紧密相连,谁也离不开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彼此尊重、互相礼让、同舟共济。官民之间、上下级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

说到这儿,我就想替我们汽车工业的一线工人们多说几句。他们中不仅有我们的父老兄弟,有我们的同学战友,有我们的朋友,而且,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事业的基石,是任何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的坚实的大地。人与人,事业与事业,不仅彼此之间血肉相连,与之连带的一切规划、设计、制度、管理,都与之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骨肉关系。往大里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没有谁可以例外;往小里说,一家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名员工都是家庭的成员。企业迈出的每一步都与一线工人的付出与所得息息相关,他们的存在价值甚至要远远高于我们这些所谓的高管或白领。

走进一线,走进工人的内心世界,把他们视为亲人,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才是管理学的真谛。看一名高管的才能高低或是否称职,只有在见到一线工人的满意微笑时,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智商和情商以外的错误,以为我们只要坐在高管的位子上,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无所不会。其实,这种自说自话,自吹自擂,自高自大,自鸣得意的行为,是一种最愚蠢的行为。没有工人,哪来的我们?!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直至成为当今世界第一产销大国,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广大一线工人的付出,他们在荣誉的光环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我们有没有想过,伟大与平凡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当然,由于认知上的不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是明显的。有的企业,虽然并未公开声称,他们懂得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什么是伟大与平凡的辩证关系,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工人在一线上虽然辛苦,却安之若素。用工人们的话说就是“谁谁的待遇如何,谁谁的待遇又如何”,这种情理之中的比较,不为别的,就因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连接的却是一线工人们的吃喝拉撒喜怒哀乐,连接着他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他们一家老小的各种梦想是远还是近。凡是后劲十足、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都会把一线工人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之所以会走向衰败,就是因为他们在有意或无意之间,疏忽了一线工人的切身利益,以及他们原本具有的丰富情感和复杂多样的心理需求,在一些最不该犯错的地方犯了错误。

现在,中国梦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那么,我们汽车工业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们实现中国梦又是为了什么?严格说,振兴中华与一家企业的目标追求,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都是为了做强做大,而最终的目标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

作为企业的当家人,我们搞管理,搞经营,最终的目的还不是为了让我们的员工都过上好日子?想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懂得伟大出自平凡,懂得事无巨细,人无优劣。形式上可以花样翻新、千差万别,本质上却不能丢了目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人的因素第一,这是一切成败得失的关键。我们的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策划者、操控者,都需要深刻领会“伟大出自平凡”的哲学意蕴,清楚地知道“舍本求末”的危害。

毛泽东曾经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他的这句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因为他懂得伟大出自平凡的道理。否则,人民喊他万岁时,他也不会喊出“人民万岁”!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共识基础之上。

我不想在这里细数我们的一线工人,都做了哪些值得炫耀的业绩,都出了哪些英模。我只想说,作为工人阶级整体,无论他们中存在着怎样的禀赋差异、文化差异、技能差异、性格差异、命运差异,都是我们的事业赖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都需要我们用平视而不是俯视的眼光,去看待和善待他们。如此作为,才有可能在正能量和负能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出路。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理应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在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方面,在伟大与平凡之间,我们是否存在着的反思和纠正的余地?是否人为设置过这样或那样的障碍?我们绝不能再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更不能以虚假的承诺来编织美丽的谎言,以足以致命的“砂锅捣蒜”行为,毁了毁了整个事业。

当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走到“深水区”,用习总的话说就是,“中国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现在该啃‘硬骨头’了。”在我看来,今后我们要啃的最大最硬的骨头,并不是如何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如何完成传统工业的升级换代,而是要在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增设一处“人本”坐标,在人性化管理上取得革命性突破:这个突破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让我们的一线工人们,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所有的工人在内,高昂起尊贵的头颅,还他们应有的尊严和正当的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焕发出中国汽车工人应有的创造性活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产车不如进口车”的被动局面。我们不仅要在生产环境、生活待遇、岗位设置、技能量化、指标分配等等方面,彻底改善一线工人的生存质量,而且要在管理理念上高扬起一面“尊重劳动,尊重工人、尊重人格、尊重需求”的人性化大旗,让走在21世纪的中国汽车工人,包括所有的工人阶级,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不断深化的改革,会给中国和他们自己的未来带来美好的期待。

还工人以尊严,还劳动以光荣,这就是我们今后要啃的最大最硬的“骨头”。这也是伟大出自平凡的最浅显的道理。我相信,不管现在一线工人的处境如何,只要管理者的观念能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并早日行动起来,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有错必纠,所有的企业都会重获商机,再振雄风。因为,最大最好的机会,就在中国工人阶级手里,他们是国家的基石,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顶梁柱。正像泰戈尔所说:“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说到这里,我想重提一下当年的“铁人”王进喜。这名大庆油田的劳模,当年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工业学大庆的灵魂人物,一个仍不过时的亮点就是他的精神。“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种夸张的比喻,虽然有它失当的一面,但其中所流动着的那股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而今却没有过时。

罗曼罗兰说:“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在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当年的物质条件那么差,为什么王进喜的底气却那么足,追根究底,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就是那时的中国在价值观上的定位,不是从上到下,而是从下到上,全社会都有着一个明晰的共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由此派生的所有振聋发聩的口号,体现的都是这样的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的一个最朴素的内核,就是“把人当人”。当然,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形成伟大的人物。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鼻息相通,使命相联。我们的改革,无论改什么和怎么改,都不应该把这么重要的治国理念给改没了。总之,伟大出自平凡,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治国方略和治厂理念。中国汽车要实现强国梦,就要从现在做起,尊重每一个汽车人,真正关爱一线的每一个员工,还管理以人性,还工人以尊严,还分配以公平,还社会以正气。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谨以此文献给可敬可爱的、战斗在平凡岗位上的最美汽车人!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李苗苗,重庆人,大学中文专业、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生。现任中国商报社副社长、《中国商界·领袖》杂志社社长、《汽车人》杂志社社长、《中国商报·汽车导报》主编、首都女记者协会理事。1987年从事经济领域新闻报道至今,20多年来采写了大量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经济新闻奖。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约评论员。爱好声乐和体育,1992年全国新闻界歌唱比赛美声组获奖选手、1994年获首都新闻界歌唱比赛金奖。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