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李苗苗:徐平与东风的“和文化”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李苗苗
2015年05月07日 11:29:11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李苗苗

作者:李苗苗

核心提示:从25岁踏进东风的大门,到坐阵东风“掌门人”的高位,其间工作岗位虽然多有变动,但徐平胸中怀有的依然是“东风人”普遍拥有的那颗“造车追梦”之心。

凤凰汽车评论 2015年5月7日,徐平阔别了他工作33年的湖北东风公司,来到吉林长春,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时光倒流十年,2005年6月27日,中组部领导在东风汽车公司干部大会上宣布: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任命徐平同志为东风公司总经理。而此前一个月,原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调任为湖北省武汉市委书记。

光阴荏苒,徐平掌舵的十年间,东风公司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东风公司的媒体人,感触良多,而突出的特点就是东风公司的“和文化”。

2015年3月2日上午,挂上东风“双飞燕”logo的东风风神L60在神龙汽车武汉一厂正式下线,以东风风神L60为起点,东风汽车开始勾画“合资企业反哺自主品牌”的全新战略图景。合资企业不再局限于为自主品牌提供技术平台支,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东风与PSA的全球战略联盟合作,东风公司开创了合资自主新路径,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互补优势资源。

这款车的下线,是东风“和文化”结出的硕果。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对此解释说:“纵览东风45年的发展历程,在造车追梦、攻坚克难中形成的‘和’文化,已深深熔铸在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今天东风海纳百川、砺行致远的不竭动力。”

徐平所说的“和文化”,是以“和”字为龙头,内涵包括“和衷共济,和悦共生”等和之内涵、和之理念、和之行动、和之口号四部分,终极目标指向的则都是“人、车、自然与社会的和谐”。

我与徐平打交道多年,对他的行事风格并不陌生,深知此人做人做事,一向低调,只有重大决策需要“一把手”出面时他才会站到台前。可见这一次发布的“和文化战略”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一)

徐平:安徽巢湖人,1957年1月出生。1977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他就考上了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发电及电力系统专业。1982年 2月被分配到二汽 (1992年9月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热电厂技术科,然后从科员起步,一步一个脚印,一干就是15年。

15年间,徐平先后担任过热电厂生产办副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副总工程师、厂值班主任、副厂长、厂长,其间不仅于1987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还获得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并获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当他在热电厂工作满16年,在厂长的位子上也干了两年之后,人生命运再一次出现转机,他被选为东风汽车公司的工会主席……

从25岁踏进东风的大门,到坐阵东风“掌门人”的高位,徐平的晋升可谓是一步一个台阶,其间工作岗位虽然多有变动,33年来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东风”,胸中怀有的依然是“东风人”普遍拥有的那颗“造车追梦”之心。

更为重要的是,徐平的个人成长经历,几乎是与东风的成长、发展、壮大同步前行。尤其是他们五零后这一代人,不仅亲历了祖国母亲的含辛茹苦和电闪雷鸣,见证了中国经济从计划到市场的无缝对接,中国文化的缺位与守望、凋敝与中兴,而且见证了几代“东风人”为了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在造车追梦、攻坚克难中付出的青春与汗水,见证了东风汽车的从小到大、从弱到强……33年虽说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一个有文化的人来说,还将伴随着一段漫长的心路历程!

在我眼中,徐平身上的知识分子的儒雅之气,远胜于意志型领导的钢牙铁骨之风。正如某位学者所说,一个人有无文化,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行举止中,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这也应该是他们必备的素质之一。

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自从徐平出任东风“掌门人”10年来,整个东风公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

按照时间顺序,稍加梳理,就会看到这一特征在东风公司所有业绩中的“折射效应”:

2005年12月6日,就在徐平执掌东风大权的半年之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H股,并于当月13日实施了超额配售,总股本达86.16亿人民币,其中东风汽车公司持股57.60亿元人民币,占66.86%;H股28.55亿元人民币,占33.14%。由此,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东风汽车公司主要的资本运作平台,囊括了东风汽车公司旗下主要的资产及附属公司。

这一成就的取得,其间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换作某些单位一把手早就高调出场了,徐平却十分淡定,东风公司除了正常的消息报道,几乎看不到对他领导有方的专题新闻。

2007年1月18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第50万辆轿车下线,徐平带着他的一班人出席了剪彩仪式。这又是一件值得“东风人”额手称庆的事,至少说明徐平领导的东风汽车公司仍在稳步前行,业绩不降反升的事实足以证明他“领导有方”。

四天后,东风汽车公司“2007年工作会议”在武汉隆重召开。会议对2006年工作进行总结,对2007年工作进行部署。徐平的发言简明扼要,他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中期事业计划,优化事业结构,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盈利性增长,促进各个方向事业和谐发展,迈上百万辆级经营规模。”

在谈到2007年的公司党委工作时,他特别强调“要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任务,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和谐发展理念,加强‘四好’班子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东风党建品牌价值,为东风事业持续成长提供强大的组织、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有心人一定会注意到,他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摆放到加强“四好”班子建设之后的突出位置上绝非偶然。

会议期间,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专门向大会发来慰问信,对东风汽车公司2006年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勉励“东风人”在2007年再创佳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无疑,李荣融的慰问信,既是对全体“东风人”的鼓励,也是对徐平领衔东风以来的工作肯定与褒奖。

在2007年接下来的岁月里,东风公司的业绩在平稳中继续上升,鲜花和掌声此起彼伏,每一次都在见证着徐平的“领导有方”:

3月5日,200辆东风天龙重卡出口伊朗发车仪式在湖北十堰青年广场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东风”品牌正式登上了国际舞台;

3月23日,东风公司2007年科技工作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开放合作、自主创新,建设科技领先的和谐东风”。徐平在大会上指出,“在公司跨越百万辆级规模之际,‘东风人’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同心协力,励精图治,把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全面开创东风科技事业的新局面。”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就在于“全面……开创新局面”,因为这是他想借助文化的力量让东风大展宏图的首次意图流露。

4月21日,第12届上海国际车展举行。在众星闪耀、群雄逐鹿的车展上,东风商用车展台以其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匠心独运的展台布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眼球。

时为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不仅亲临东风商用车展台细细端详,还在东风天龙展区盘桓驻足,仔细参观。东风天龙随后以中国商用车领航者的姿态首次亮相,被破例批准以红色文化的革命理念标志将展台从室外移进室内,成为中国车展史上第一家,也是此次车展上唯一一家在展馆内展示的商用车公司。

乘着这股强劲的东风,三个月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了乘用车事业部(2008年8月改称东风乘用车公司),开始全力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

对于“东风人”来说,2007年可谓是一个“丰收链”的起点年份:2007年公司销售汽车113.7万辆;完成营业收入1416.87亿元;2008年,公司业绩再上层楼,销售汽车132.06万辆,同比增长16.12%,是行业增速的2.4倍;实现营业收入1527.13亿元,同时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0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6位;综合市场占有率达14.08%,在细分市场中进一步巩固了中重卡第一、SUV第一、中型客车第一、轻卡第二、轻客第二和轿车第三的市场地位。

三年后,也就是2010年,东风公司销售汽车已经达到261.5万辆,同比增长37.8%,实现营业收入2691.5955亿元,净利润7.2亿美元,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位,世界500强第182位。公司的各项业绩都在齐头并进,呈现出“叠床架屋”连续翻番的崭新局面。

对于徐平来说,这些看起来颇为枯燥的数字凝聚着全体“东风人”的辛劳和智慧,饱含着他对东风明天的满心期许。

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但说出的话却是掷地有声,正像他在接受中组部任命时所表态的那样:东风公司今后要坚持四个“不动摇”:

一、坚持“融入发展,合作竞争”的既定战略方向不动摇。继续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光把握企业前进的方向,巩固和深化多元国际合作格局,加速推进集团事业计划的展开,不断致力于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建设,为把东风建设成为“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而不懈努力。

二、坚持“做强做大,优先做强”的发展策略不动摇。在提升企业经营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加快经营规模发展步伐,尽快制定符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和东风公司实际的“十一五”规划,不断培育和提升东风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不动摇。在巩固公司现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内部改革,不断以中央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指导企业的改革实践,使东风始终走在企业改革的前列。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动摇。注重企业和职工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企业发展进步建立在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之上,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四个不动摇”看上去有点像官话套话,但从徐平的口中说出,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因为,他平时从不讲大话、官话、套话,也就不会有“废话”,特别是在他正式接手东风公司“一把手”的那一刻,从他口中说出的“四个不动摇”,说明他不仅抱定了让东风腾飞的坚定信念,而且打好了怎么干的“腹稿”,有了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正因为如此,他才当着东风公司全体干部的面郑重承诺:“在新的工作中,将与班子成员一起,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树立目标文化,强化执行力,把心思用在实干上,将精力放在落实上,不断将东风积累的战略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的胜势,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将战略蓝图变为发展现实。”

别看这段话不长,其中依然暗含着深意。显然,“目标文化”是指已经被列入东风公司文化战略的“和文化”,说明那时他就已经看到了这一步棋;“把心思用在实干上,将精力放在落实上”则坦露出他的管理思路和办事风格。后来的大量实践证明,讷言敏行、说少做多的徐平在知识、品德和气质上都不愧是一个“有文化的人”。

(二)

尽管徐平出任东风公司一把手以来,一直远离媒体,我还是从“东风人”经历的一波又一波的惊喜中,捕捉到“一把手”的分量轻重。因为,高度重视“和文化”在推动东风公司发展中的价值依托和精神作用,理应是“目标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把手”的文化价值存在自然也蕴含其中。

所以,我最想看的是他如何带领东风团队树立“目标文化”,又是怎样借助文化的力量,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我很想确认徐平在前面所说的“目标文化”与后来正式提出的“和文化”是不是一回事,因为高度重视“和文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依托和精神作用,理应是徐平“目标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它来加大生产中包括科技、知识、技能和信息在内的文化因素的介入,可以有效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高扬“和文化”旗帜营造出来的特定生产环境和运作方式,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丰厚的文化储备,用文化赋值来提高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可信,而且可行。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李苗苗,重庆人,大学中文专业、新闻与大众传播研究生。现任中国商报社副社长、《中国商界·领袖》杂志社社长、《汽车人》杂志社社长、《中国商报·汽车导报》主编、首都女记者协会理事。1987年从事经济领域新闻报道至今,20多年来采写了大量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经济新闻奖。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约评论员。爱好声乐和体育,1992年全国新闻界歌唱比赛美声组获奖选手、1994年获首都新闻界歌唱比赛金奖。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