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黄嘉刚:中国汽车市场是技术营销的胜利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黄嘉刚
2014年05月21日 09:53:21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黄嘉刚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举个例子,涡轮增压技术在大众TSI到来之前几乎无人知晓,但是随着铺天盖地的TSI+DSG黄金组合的宣传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涡轮增压动力的技术文章大量见诸报端的时候,涡轮增压动力...

凤凰汽车评论  还记得在很多年以前听到过这样一个关于汽车营销方面的论点,日本车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造什么,德国车是我们造了什么就让消费者接受什么。前者我先姑且称之为市场营销,与之对应的后者为技术营销。在中国汽车市场还刚刚起步的年代很难在二者间分出伯仲,但是随着汽车市场的成熟和市场选择的存在,以大众集团为代表的技术营销开始显示出引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这个大环境的趋势。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张全新明锐供应商分布的宣传图片被好友纷纷转发,虽然转发这张图片的好友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第一次听到这张图表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供应商名称,但是这种高密度的转发却呈现出了群众围观的效果。所以在这点上,我不得不佩服大众这种高端的思路。事实上,零部件行业是存在着垄断效应的,除了几家全面的大型零部件供应商外很多供应商都是专业搞某个部分的专家,这些企业占据着零部件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也就是说,那些没有像明锐一样宣传供应商品牌的车型实际上也都有可能采用了相同品牌的部件。在业界人士看来,采用某个供应商品牌的零件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更何况同一供应商品牌旗下的产品还有个高低之分,而且对于整车而言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匹配技术,光从采用大牌供应商这一点并不能判断出整车到底如何。对于这样的宣传,业界的设计师好友们大多也都是一笑了之。

但是我们在一笑了之的时候却忽视掉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一则广告所要面对的受众群体其实并非是天天和汽车打交道的汽车设计师,而是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潜在汽车消费者,庞大的主流受众群体实际上对汽车是不甚了解的,极其小众我们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有了这一则广告就可以让潜在的消费者有话可说,有课题可研究,人性天生的求知欲会促使潜在消费者去了解这款产品。再配合上品牌文化建设,这些潜在消费者就会从一开始的不明觉厉逐渐转变为忠实粉丝。对,技术营销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给不懂车的广大消费者以话题。话题一出,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思维的碰撞必然带来争论的火花,在这种不断的碰撞中潜在消费者的群体便急剧扩大,最终带来的必然就是车型的热销。

举个例子,涡轮增压技术在大众TSI到来之前几乎无人知晓,但是随着铺天盖地的TSI+DSG黄金组合的宣传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涡轮增压动力的技术文章大量见诸报端的时候,涡轮增压动力就成为了消费者们在闲暇时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久而久之,涡轮增压就从当初的无人问津变成了炙手可热。要知道汽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技术和缸内直喷技术其实并非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也正是因为大众的这一轮铺垫,涡轮增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现今市场上高科技含量的代名词。在这一点上技术营销的作用功不可没。

当然,仅仅抛出这么一个话题还远远不够维持市场的热度,为话题加料又是技术营销的另一个重要保证。怎么加料,大众汽车给出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把一些内部代号作为宣传材料的一部分灌输给消费者,比如EA888发动机,PQ35底盘,RNS315导航系统等等,还有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斯柯达新明锐的供应商分布。有了技术词汇的铺垫,但凡是对大众车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对此如数家珍。面对如此高密度的技术词汇,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在谈及大众车的时候都会纷纷运用,因为这种感觉看起来会显得更专业和更饱满。对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些技术的潜在消费者而言,听到这些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专业词汇虽然不明白但是也会觉得很高端,顿时便不明觉厉。简单点说,消费者或者说潜在消费者们在讨论这款车或者技术的时候便做到了有谈资,有谈资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话题,更多的话题让知名度随之提升,知名度的提升也就间接拥有了口碑。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口碑的力量比任何一个市场都要重要,在新车亮相伊始就积累了大量的关注度和话题,一传十,十传百,这款车想不好卖都难。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有了技术式营销的长期以往的地毯式轰炸,品牌的技术形象便得到了提升。老实说,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依旧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消费者购车时的盲从和跟风现象依旧占据着市场的主流。也就是在这种特殊前提下,技术营销所造成的这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很容易给人以一个相当不错的印象,至少这家企业厚道的形象就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脑海中浮现。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以大众为代表的技术式营销基本都集中在原汁原味的大众车上,而这些原汁原味的大众车又基本都处于各自细分市场的高端位置。至于那些通过本土化开发而来的大众车型则靠大众高端车型的口碑和满足市场需求的亮点来吸引消费者的驻足。高端车型的技术宣传所打造的品牌形象成为了吸引潜在消费者进店的第一要素,一旦潜在消费者进店之后通过品牌序列车型的梯度配置完全可以为消费者挑到一款心仪的车型。举个例子,消费者因为速腾的高科技形象进店赏车,但是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拥有,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靠谱的销售顾问的话,那么旁边的新捷达就会被爱屋及乌的选中。

另一个方面,还是以大众为例,完全根据中国市场打造而来的大众车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只不过疏于没有技术方面的亮点,有了高端车型的技术营销,入门级车型自然也会被贴上技术强大的标签来展示其自身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的一面。所以技术营销的另一个胜利在于能够拉动品牌入门车型的上量。入门车型对于品牌而言就如同金字塔的底层,只有底层足够宽大顶端才能够超上发展。

可以看出,在尚处于蓬勃发展期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技术营销对于大部分即将拥有第一辆私家车的潜在消费者而言是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首先这些潜在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对汽车的固有概念,甚至大部分人连最基本的汽车构造都不甚了解,这个时候灌输些汽车构造知识就如同教咿呀学语的孩子说话一样,形成了牢固的固有印象。其次,首次购车的消费者大多数都没有太多的驾车经验,能够开起来就是最大的胜利,至于什么操控品质,动力响应就更是纸上谈兵,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驾驶感觉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确的描述。所以这个时候冠以一个技术流的形象就很容易深入人心。正是因为扎根于中国市场,技术营销才有了广袤的土壤生根发芽,那么自主品牌是不是可以学习一下呢?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技术  营销  汽车  市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