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黄嘉刚:汽车专业人才都到哪里去了?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黄嘉刚
2014年10月08日 10:12:28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黄嘉刚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时间,作为学长的我自然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密集的接到了学弟学妹们关于求职和企业选择的建议。...

凤凰汽车评论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时间,作为学长的我自然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密集的接到了学弟学妹们关于求职和企业选择的建议。但是,这个过程却令我感到万分的为难,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话,我给出的建议似乎都在违背着自己固有的想法。

很简单,这些即将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现在面临的选择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么,在学习了专业而系统的汽车知识之后,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们又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呢?

与学弟学妹们的交谈是开心和愉悦的,因为在这种对话中能够看到当年的自己满怀理想的样子。但是这个过程又是令人困惑的,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已经不再相同。我本想陈述年轻人应该投身自主,为自主汽车事业添砖加瓦,但是面对学弟学妹们对于薪酬方面的疑惑,我抛出的观点真是有些太过于阳春白雪了。在现在的舆论环境引导下,大家关心的更多的是能赚到多少钱,至于年轻人应该献身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对于这些本应该充满理想的年轻人而言,只能是大而空的官话和套话。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人的选择就有什么问题。换个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个人而言,薪酬的高低可以最简单也最直观的反应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存在感。更何况,要在现在的社会中生存,没有足够的薪水如何去面对高昂的房价和生活的压力。所以当一汽大众抛出一个月27薪的薪水时,没有人会无视这种巨大的差异,这其中也包括我这样成天呼喊着要献身自主事业的大愤青。对于我的学弟学妹们而言,一汽大众自然也就成为了最理想的工作。和一汽大众一样以高薪吸引着众多毕业生目光的合资企业不在少数,在汽车专业人才稀缺的这个时代,东风日产长安福特、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等企业抛出的条件都让这些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患上了严重的选择综合症。

另一方面,目前的舆论导向也是导致毕业生优先选择合资企业的一个重大诱因。在现在的舆论导向下,无论是偶像电视剧也好,还是励志电影也罢,无处不充斥着外企白领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小资产阶级生活情调。同事间的交谈必须要带上几个英文单词,办公室里还要有几个高鼻子大眼睛的老外,飞个美国就跟上公交车一样容易,晚饭一般是牛排三到七分熟的烛光晚餐,卧室还有大面积落地窗的大洋房。合资汽车企业对于刚刚走出学校的毕业生看来,好像还真就是那么个氛围,至少交谈带英文,有几个高鼻子老外是可以实现的。更何况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所呈现出来的市场占有率以及高品质的产品也在另一个方面印证着企业的活力。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确就要寒酸得多。光是宣讲会的规模和HR的行头就要比合资企业的差了好几个档次。还依稀记得我当年找工作时候的情景,某家自主汽车企业来进行校园宣讲的HR大哥们竟然把面试地点选在了下榻的酒店房间,进屋之后甚至还能看见床头上挂着的袜子。与之相对应的,某家国内知名的合资企业的HR则在面试环节完全呈现出了《杜拉拉升职记》中职业人自信从容的形象,干净的会议室,统一的着装。在企业形象展示的这一局里,自主品牌就输了。还有产品方面,自主企业大多扎根于低端产品,低质低价的印象几乎是深入人心。这无形中也给了毕业生一种廉价企业的形象。

最重要的还是薪水。相比于合资企业动辄就开出的一个月27薪,自主企业的薪水几乎都很难摆上台面。特别是在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数月下跌的情况下,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家企业能够足额的发放员工奖金。虽然我们都在高呼自主企业强才是中国汽车强,只有在自主汽车这里才能够实现中国自主汽车梦这样的口号,但是在现实面前,大部分人还是会去选择让万恶的资本主义来剥削自己的剩余价值。

当然,这些合资企业的高薪水也伴随着高的录取条件,英语六级几乎是大部分合资企业的入门门槛,再然后就是按照专业成绩、个人素质把入围的学生们筛选一遍。几轮校园招聘会下来,成绩好的、综合素质高的基本都被合资企业收入囊中。在这种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留给自主品牌的人才好像也就寥寥无几了。

在人才的运用方面,合资企业又与自主企业有什么差别呢。合资企业大多不涉及研发,即使是涉及研发的部分,也多由外方主导完成。在合资企业的核心研发板块,很少能够见到中方人员的身影。那么,这些曾经在学校中的佼佼者到了合资企业都干什么去了呢?以我的同学们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从事了销售工作和生产线的管理工作,一部分在质量保证领域和生产物流领域。也就是说,在合资企业的架构下,优秀的毕业生们正在围绕着汽车生产这一下游领域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汽车产业只出工程师但匮乏设计师的最大症结所在,也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自主品牌坐拥世界顶级的生产工艺但是产品却不见起色的重要原因。合资三十年,合资企业为我们培养出了大批的生产工艺和销售的人才,但是却毁了一大批原本应该成为出色设计师的汽车人才。

倒是那些被合资企业筛出去的汽车类毕业生现在扛起了自主品牌设计的大旗,这就好像多年前大家讲的一个笑话一样,清华北大的天之骄子最终都成了美国公民,建设祖国还得靠我们这些考不上清华北大的。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反思一个问题,自主品牌为什么吸引不到优秀的毕业生人才,难道仅仅是因为薪水的原因吗?恐怕不然。我们的高校在传递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到底有没有给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还有就是我们的自主企业,是不是也应该自查一下,是否存在着搞万能干部、搞层层汇报、搞领导单一决策制的那一套糟粕体系呢?是不是真正的给年轻的设计师们营造了一个拥有设计师权利,能够施展拳脚的舞台和空间呢?是不是真正的为设计师们搭建了一条技术岗位的上升通道呢?是不是真正的给予了技术干部足够的尊重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讲自主品牌缺技术、缺创新,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优秀的汽车设计师,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和人才生长的土壤。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又在糟践着这些原本可以成为优秀设计师的人才,这种可怕的现象正在一步一步的蚕食着自主品牌厚积薄发的道路。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