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日系突围路径:加大混合动力国产力度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黄嘉刚
2015年04月29日 11:16:5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黄嘉刚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动力,无疑是本届上海车展上最大的亮点之一。除了已经多次崭露头角的插电混动、纯电动等未来的新动力之外,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缺失的混合动力也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开始见到了曙光。

凤凰汽车评论  动力,无疑是本届上海车展上最大的亮点之一。除了已经多次崭露头角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未来的新动力之外,中国汽车市场上一直缺失的混合动力也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开始见到了曙光。可以明显感觉到,日系品牌正在以混合动力作为突破点,力图在中国市场寻求更高的市场份额。

近几年来,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共识。随着市场份额的降低,日系车也开始逐渐呈现出被市场边缘化的潜在可能性。根据欧洲媒体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约有20%的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会首选大众品牌而非日系车。对于这份数据的可信度笔者不予置评,不过就目前公众对于日系车的认识来看,其结果是具有一定参考性的。

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十几年前,当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打出VVT-i等这样的发动机技术推向中国市场的时候,几乎以“横扫”的方式席卷了整个车市。中级车市场的雅阁凯美瑞以及天籁构成了“黄金三角”,紧凑型车细分市场中花冠和思域也都能够延续辉煌的销量。彼时的大众品牌则是相当的落魄,新车推出一款遇冷一款,Polo叫好不叫座,四代高尔夫几乎卖不出去,开迪几乎就是被大众内部经销商自行消化。但是,几乎就在一瞬间,大众品牌一系列新车的推出迅速扭转了颓势,而且还打造了一个高于市场半个级别的品牌形象。所以,也就是从那一瞬间开始,日系车开始衰退了。

关于日系车的衰退,业界有不少相关的分析。除了中日关系遇冷之外,这一代日系车在几年前开始出现产品特性的缺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德日双方市场态势扭转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大众TSI+DSG动力系统的国产化。

1.4L的油耗,2.0L的动力,这是几年前大众推出1.4T发动机时打出的宣传口号。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增压发动机的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宣传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高尔夫上市以来,1.4T车型的销量就要超过入门的1.6L车型销量。可以说,大众的TSI+DSG战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技术营销案例,而也正是因为技术营销的成功,大众的品牌形象也就被打造成了技术流的形象。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不难发现,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其实对于油耗这个东西是非常在意的。大众技术营销的成功无非也就是因为找到了油耗这个很好的切入点,再辅以德系的车身设计作为亮点进行宣传。

相比之下,在前几年里日系车可真心是乏善可陈,VVT-i技术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翻来覆去的传播之后早就失去了吸引力。一向以不断创新为公司形象的本田甚至接连推出了几款以九代思域为代表的毫无新意的换代车型。更雪上加霜的是,随着大众品牌洗脑式的营销风暴刮过市场,日系车的一些固有特性在消费者的潜意识里就成为了短板,比如说轻快而顺手的开门质感,原本应该是作为人机工程学的范例存在于市场当中的亮点,在市场上就变成了车门不厚重的反例。在多方面的原因下,日系车的衰退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这也有日系车本身的原因在里面,日本人的刻板就和当年拼刺刀就一定要退掉子弹一样,在应对市场的反应方面日系车也是慢半拍。这不,当TSI+DSG已经以席卷之势扫过中国汽车市场的时候,日系车这个时候才想起要在中国推出混合动力来。

和中国持续火热的市场表现截然相反的是,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可是一直处于冰封期,这与各式新车全球同步上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混合动力系统太过于先进不适合中国市场吗?很显然不是,混合动力系统还真不见得就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自1997年第一代普锐斯上市以来,以丰田为代表的混合动力系统已经经过了快二十年的发展,而且,混合动力车型在日本市场已然占据了热销车型的前三。

混合动力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位置也非常的尴尬,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混合动力车型并不能够算作是新能源车型,只能按照节能车型的标准进行补贴,于是1.8L的普锐斯也就不在节能车型的范畴当中,尴尬位置可见一斑。但是,政策的引导并不见得会影响市场,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迟迟不能有所动作其实也和日系企业的不作为脱不开干系。

从产业结构的发展布局来看,中国的汽车产业最缺的就是混合动力国产化的这一环。无论是普锐斯也好,还是混合动力的凯美瑞也罢,这些车型的核心功能部件混合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均是通过进口进入国内的,这也直接导致了混合动力车型价格的居高不下。价格居高不下当然导致了市场遇冷,也从而使得中国国内的混合动力车型市场要落后于世界市场的整体水平。其实大众的TSI+DSG战略之所以能够取得全面的成功,也和其国产化有着极大的关系。

那么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市场沉寂了这么多年其实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既然政策不让混合动力车型去趟新能源车市场的浑水,那倒不如让混合动力车型去抢传统内燃机车型的饭碗。这个市场的容量可是要比刚刚兴起的新能源车市场大得多了。而且,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比起来,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先进性是远非前者可同日而语的。这对于技术营销为王的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一大利好。所以,混合动力车型要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缺的就是一个国产化的大面积铺开。

那么就市场而言,消费者会买日系车的账吗?笔者觉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价格。多年来混合动力在市场的遇冷无形中也提升了混合动力的高科技形象,如果一旦价格下来了,这种高科技的形象就会马上转变为切实的购买力,就像当年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一样。试想一下,如果十一二万就能够买到一辆百公里油耗不到3L的普锐斯,你会下手吗?

而且,从市场的竞争来看,大众品牌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动力车型已经在同级别车型中比日系传统动力车型高上了半级。那么,这半级的价格差就为混合动力车型的价格留出了空间,只要是与同级别的德系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价格持平,那么日系混合动力车型的性价比优势就会彻底凸显出来。

随着一系列日系混合动力车型的投产,恐怕又将掀起一轮汽车市场里的德日技术大战。鹿死谁手还不好说,但是无论哪方取胜,最终带来的都是汽车整体排放水平的降低,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大利好。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