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陈光祖:一汽、东风可不可合并重组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陈光祖
2015年05月19日 09:50:43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陈光祖

作者:陈光祖

核心提示:前几天记者问我:对一汽东风合并的传言有什么看法?我简单回答“合好,合难”。再想一下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史上,面临着结构性整合、重组特别的重大事件。

凤凰汽车评论 前几天记者问我:对一汽东风合并的传言有什么看法?我简单回答“合好,合难”。再想一下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史上,面临着结构性整合、重组特别的重大事件,如是让更多汽车人来共同认真的去思考和探索,所以有了这篇文稿。

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东风(当时称二汽),那时还处在“文革”年代,不会有别人帮助,全靠的自己努力,实在是一项非常艰难的重大工程。首先是一汽全力支援了东风的建设,从产品研发、人力支援、工地建设、生产准备、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投入力量,仅从一汽调住东风的人员就约2万人,许多是东北人,舍得远离故土,跑到南方偏辟的山沟去奋战,可以说一汽是支援东风建设的主导力量,当然还有上海、湖北、江苏等地,几乎全国不少地方都出力,帮助了东风的建厂工作。

当年东风建设是采用了“包建,聚宝”的方式,“包建”是利用原厂的一套办法,基本上是仿效的搬过去,目的是为了快;而“聚宝”则是仿中有创,如当时加工发动机几个平面的工艺,就设计了大型的多面拉床,复杂的拉刀也是自己生产的,这在当时也是国际上先进的东西,但我们那时的工厂设计都是单一化、固定式的流水生产线,一条流水线就只生产一种产品,不像现在这样能自动化进行品种调整加工,这样当产品更新时,设备就只能闲置了。我记得在本世纪初到东风时,去老发动机厂看,当进入阴暗的老厂房,在那台大型多面拉床面前,看到的全是一片灰尘,我用手指在床上摸一下,一手全是黑的,这是我们传统生产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所以创新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努力标准,但在那个年代各种条件和思维都没有跟上,十堰也处于十分艰难的日子,那个百货大楼盖了好几年无力投入运营。

前两年,我又去了一趟东风,用了七天时间,从武汉、十堰到襄樊参观,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东风,新型工厂、新型产品、新型装备,东风无论是轿车还是卡车、客车都是一轮轮新车型投入市场,市场份额年年上涨,一个“互联网+”时代正在东风加速推进。

而一汽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长子,六十多年来的历练,促使自己具备丰满的发展潜力,一汽和东风在历史渊源上像是同根生的兄弟一样,存在着不少协同合作的基因,需要的是去更好的挖掘。

合起来利多弊少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成为全球汽车产销最好的国家,而且将在较长时段持续的保持下去,这几乎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找不到可与之类比的例子。但我们在自主汽车发展问题上却存在着逆向发展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和滞后,核心技术多缺失毛病,这根本在于产业组织结构和创新机制上问题,如果不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深度改革的话,光抓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只是抓表面而没有抓到根,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像海水的波浪一样,起伏不定、难以扎根,汽车产业可能处于一种“中等收入陷阱”中,也可以说就像上面讲的那台大型发动机拉床一样,对传统制造业没有进行创新,不得不陷入风险的泥坑中。

我们设想如果一汽、东风合并起来,是真正的合起来,那么对中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将是一次重大的整合、优化行动,不合则两者在市场利害关系上必然是“内斗”,无奈的“窝里斗”,合了则变为一种巨大的合力,实实在在的显示出合在一起的新生力量,而且是不可估量的,前景更是无限风光的。对应对汽车产业4.0时代的到来,迎接全球化汽车产业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都会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将再出现具有一个先进水平的跨国汽车集团,来应对全世界汽车高度化竞争和合作的新挑战。

对一汽、东风合并问题,社会上也有众多议论,不少人士主张是不合为好,因为在中国汽车产业中合并问题太难,还是不合为好。我们想国家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年代,倒逼体制要求加大落实改革力度,努力促使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这样就要敢于顶住合并的难点,不能因困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敢于突破各个地方,部门利益的藩篱,敢于化解现有体制和机制上障碍,按照“四个全面”理念指引,一定会把一汽、东风合并问题搞好的。

我们设想为做好合并工作,可采取“三先二后”步骤来解决。“三先”是研发机构、新能源产业化和对外机构这三方面先合起来,在相对独立的状况下,先合起来进行运作,这对加强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水平和投放市场力度,对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运行,对外机构的统一行动,加大对外力度,力争对汽车产品出口,建设对外合作新项目,对外收购,对外融资等工作都是有利的。“二后”,即企业原有制造业的实体,全功能的管理和运作,以及企业原有上下游供应商产业链的整合,这个工作量很大,难度不小。所以可先组成一个“战略运行小组”来进行研究,提出操作流程和步骤,经过充分研讨和安排,保证合并的成功率和减少操作上风险是必须的。而“战略运行小组”是在两大企业合并的高层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工作。

一汽、东风合并是符合新常态经济下运行规则,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符合进一步对大国企改造的规则的。这样政府在合并工作中应起到决定性决策作用,这是在汽车产业处于特定时期必要的举措,政府应该在原则上指导,全程的政策上支持和引导是完全必要的。

引领兼并新潮流

通过一汽、东风的合并,这不仅仅是这两家大国企自身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重大事例,引领中国汽车产业更多的企业,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进行有效的重组、整合和优化结构问题。而恰恰我们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对外合作易,对内合作难。而一汽、东风合并会有力打破这种传统落后思维,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行兼并新流潮的到来。

当前,我们汽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厂商多数处于小型化,小规模营销状况,很缺乏高度集团化,跨国化企业太少了,这样必然存在着缺乏大集团企业的引领,而众多小型化企业各自为战,处于同质、重复、分散状态,这样整体性实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创新协同能力也无法搞上去。

从国际上跨国汽车企业发展史看,兼并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经验,这个经验我们要吸取,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复苏年代,对内要加强兼并,对外要努力做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投资者”方向努力,从“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跨越性行动中,更多的有国际合作项目上发挥效应,这对于我们汽车传统结构的转型升级,让中国汽车产业重塑生机,带来的对汽车强国梦的推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陈光祖先生早年曾在一汽工作,并担任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汽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总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政府顾问。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