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品牌文化拖累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黄嘉刚
2015年07月02日 10:03:4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黄嘉刚

作者:黄嘉刚

核心提示:眼下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自然要承担起走出去的重任。汽车产业要走出去,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我们还缺点什么呢?

凤凰汽车评论 眼下,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自然要承担起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重任。毋庸置疑的,从国内市场走向国外市场的总体规划就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内向型产业向外向型产业的一个信号。那么,汽车产业要走出去,要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我们的汽车工业还缺点什么呢?

我们首先缺产品。中国国内市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产业也云集了世界上最多的汽车品牌进驻,这对于迅速提升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是有带动作用的,但是,这种极为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也从另一个侧面影响到了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实事求是的讲,从中国的汽车市场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到现在的十余年间,中国的本土品牌发展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无论是产品本身的产品力还是对于前沿技术的主导性方面,相比于国外产品还的确有些差距。

其次我们缺核心技术。合资造车的模式没有给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带来梦寐以求的平台和发动机技术,倒是把市场丢了个干干净净。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本土汽车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抓紧了核心技术的研发,但是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而言还是有那么几年的差距,至少前瞻性还差点意思。

难道这就是全部?或者说这就是限制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的短板?难道仅仅就是这些就足以拉开中国汽车企业和跨国汽车企业的差距?很显然这是一个否定的答案。这几年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速度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前提下中国品牌汽车与跨国品牌汽车之间的差距也在迅速的缩小。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在技术上追平国际先进水平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在笔者看来,如果中国品牌的汽车和国外品牌的汽车就仅仅在这些硬件条件上存在差异的话那这事还就好办了。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要从内向走向外向,最难办的并非是技术上的硬实力,而是品牌文化这种软实力。

中国的汽车企业普遍比较忽视品牌形象的建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先来说几款车子的名字,看看还会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豪情、美日、风云、世纪星、塞弗。会不会对这几款车的名字感到那么一点陌生?或者说会有那么一点感到历史比较久远?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再来列举一组车名,雅阁威驰赛欧凯越、CR-V。当发现这几款车的名字时会不会觉得很熟悉呢?如果笔者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上文列举的这十款车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在中国实现投产的,是不是就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中国汽车企业是有多么不注重品牌形象的建设了。

对,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本土品牌汽车企业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里几乎没有老老实实的把车型换代当做一件大事来做的。基本就是推出一款热销车之后就一直要干到在市场彻底消亡为止。然后再另起炉灶重新上马一款新车,再重新起个名字就扔到市场上销售了,似乎有点竭泽而渔的意思。过去如此,现在还是如此,不信可以翻开现在各中国品牌企业的主销车型来看,哪个不是把SUV当成了重中之重。不注重车型的传承,这是不注重品牌文化建设的表现之一。

那么既然说到了SUV,那么笔者再来说几款车型,看看有没有人可以把它们分清楚。X40、X50、X60、X80、X5、X6、X7、X8、DX7、AX7、GX7。来来来,能把这些X和各自品牌和整车外观对应起来的请举手。好,作为对比,笔者再来说几个,陆地巡洋舰、普拉多卡罗拉高尔夫、帕萨特思域奥德赛途锐。看到这些车名能够和车辆本身的形象和品牌对应起来的又请举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陷入了这么一个数字化的怪圈,看似很有逻辑的通过数字把车系区分开来了,但是总的来看却发现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脸盲怪圈。如果不说企业名称的话,谁知道X5到底是陆风的还是宝马的。

前几天笔者把中国的汽车企业官方网站和国外的汽车企业官方网站做了一番对比,发现中国的汽车企业官方网站都比较雷同。一进官网首先跃入眼帘的基本都是主打车型的巨幅动画,然后基本就是清一色的宣传各自的新车性能有多么厉害,各式各样的公关广告语里好多字笔者都只能看一半。如果要在官网上找到那么一点实实在在的车型性能介绍,只有清一色的优势宣传,要看数据,只有生硬的配置表。那么要找一点实实在在的无水印的新车实拍图片,对不起,官网暂不提供。如果要求更苛刻一点,找一个历史车型的官方图片和车型介绍,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甚至要找到一篇稍微平和一点的新闻报道也是难上加难。说实话,中国的汽车企业官网更多是像一个巨型的广告牌。

而相比之下,国外车企的官网则显得可读性与可看性更强。以丰田的日本官网为例,首先页面设计非常简洁,即便是不懂日语也完全可以通过首页下方的车型图标找到相应的车型类别。找到某一款车型进入详细的车型页面之后,首先有详细而平和的车型性能介绍以及市场定位。然后有接下来有车辆的经销店信息、价格、油耗,税额、能够享受的政策等等。最让笔者感到意外的是竟然还有雷达图,除了车辆的性能取向直观易读之外,车辆的短板也同样清晰可见。这就完全有别于国内汽车企业官网那种广告式的新车介绍,可读性大为加强。要找到新车的图片,在官网上同样可以找到不同类型的图片,甚至包括车辆的三视图。历史车型在同一页面下都可以找到,除了官方图片之外,性能参数、内部代码、投产时间都有详细的描述。当作一个丰田的科普网站进行浏览都不为过。这样的官网设计,其实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车企对自家车型与品牌的自信,也是品牌文化的一种呈现。

当然,像品牌文化这种“软实力”是需要车企的“硬实力”来做支撑的,而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汽车要实现走出去,必须在品牌文化和产品力两个方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自主汽车事业的发展就像一轮长跑,我们这群人是这其中的领跑,可能到最后我们无法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但是有我们的存在后来者必将会把自主汽车事业推向顶峰。前进吧,勇敢的米哈伊。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