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新:不做大众小弟 斯柯达应自立门户
作者:易新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提到斯柯达,消费者第一印象就是大众的小弟。表面上看起来,是斯柯达沾了大众的光,因为大众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强势品牌,有这...
凤凰汽车评论 提到斯柯达,消费者第一印象就是大众的“小弟”。表面上看起来,是斯柯达“沾”了大众的光,因为大众在中国市场是一个强势品牌,有这个号称“神车”的大哥罩着,斯柯达应该会“借势”青云直上,但这个被业界普遍看好的品牌,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斯柯达缺乏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从品牌隶属关系上来说,两者是亲兄弟,是平行的,都隶属于大众集团。但在中国市场,斯柯达自身的品牌形象却被弱化、淡化,一直被认为是大众的子品牌。而实际上,斯柯达是个独立品牌,而且作为全球汽车业的元老,斯柯达的历史比宝马、奔驰、丰田还要悠久,比大众汽车早诞生30多年,在全球范围尤其是欧洲国家有许多忠实的粉丝。只不过在中国市场由于处在大众体系下,斯柯达品牌被塑造成了大众的“小弟”,其自身的品牌基因被消磨殆尽,其品牌文化没能被消费者所熟知和认识,缺乏核心竞争力。
其次,顾及大哥牺牲自己
斯柯达自1991年被大众汽车收购之后,就与大众汽车共享研发平台:斯柯达明锐和速腾共享PQ35平台,晶锐(Fabia)来自POLO的开发平台,昊锐(Superb,改款即速派)来自于帕萨特的开发平台。也就是说,斯柯达车型的平台开发成本,并不比大众车系低多少。平台一样、生产管理一样,也就是说,上海大众和斯柯达的先天资质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在市场上销售时,为避免与同平台开发出的大众车型发生同质化、同价竞争,斯柯达产品却不得不自降身价,以与大众车系拉开价格差,区分于大众车系。这就好比两兄弟是双胞胎,本来两人成绩差不多,但弟弟为了衬托哥哥的形象,不得不故意考低分。弟弟为了哥哥做出了牺牲,但在外人看来,却是弟弟不如哥哥。
再者,同门相争斯柯达夹缝生存
尽管大众和斯柯达是亲兄弟,但实际上大众品牌是大众集团的亲生儿子,是嫡系,而斯柯达则是大众的养子。在这种情况下,大众自然而然会把优势资源向大众品牌倾斜。这就使得本来在中国市场就是后来者的斯柯达品牌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在人力资源、渠道、营销、售后服务方面都处于劣势,斯柯达自然就会拼不过大哥“大众”了。
要消除这一病因,对斯柯达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独立。
正如斯柯达品牌全球掌舵人范安德在日内瓦车展上所言:斯柯达品牌要“找准地位”,斯柯达品牌应该更富有激情、更自信,更年轻。斯柯达不同于大众,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是独立的。
据斯柯达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目前的计划,到2015年,斯柯达将完成全新设计语言在全系车型上的更新换代。也就是说,斯柯达将更加突出自己的品牌DNA,不再依附于大众品牌,辨识度更高,斯柯达是斯柯达,大众是大众。这对于斯柯达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塑造自己区别于大众的品牌形象,不再被大众的“光芒”所掩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斯柯达的品牌竞争力,提升品牌溢价,不再做出无谓的成本牺牲。
对于斯柯达自身来说,其在中国市场耘多年,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资本。从产品角度来说,斯柯达品牌已经具备了五款车型,足以支撑其品牌独立,而且斯柯达计划从2014年~2016年,平均每半年推出一款全新或改款车型。产品-系列更加丰富,也意味斯柯达旗下车型将达十款之多,比上海大众旗下车型还要多,足够其“成家立业”。
从营销角度来说,斯柯达在中国市场销售已经突破123万辆,渠道和营销力都足以支撑其品牌独立,而且,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与大众品牌近年来负面缠身不同的是,斯柯达品牌几无负面新闻。
对于大众品牌来说,斯柯达品牌的独立也是件双赢的好事。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家不分不发。意即儿女长大了,只有组成自己独立的小家庭,大家庭才可能兴旺发达。对于大众与斯柯达而言,同样如此。品牌独立之后,一方面,斯柯达品牌将会彻底破除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阻力,迎来更好的发展,这是大众集团所希望看到的。另一方面,大众和斯柯达的品牌区隔将会更加明显,两者可以攻占不同的市场,即使有竞争也是良性竞争,相互补台而不是拆台。
所以,斯柯达本来就不是大众的小弟,也没必要再做大众的小弟。对于斯柯达来说,是时候自立门户,真正独立起来了。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黄标车淘汰关键是要解决车主的痛点
2015-10-23 13:44:43
政策救市,春药?毒药?还是麻药?
2015-09-30 09:52:13
车展连连看:揭示车市未来三大趋势
2015-04-23 10:01:54
易新:中高级车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
2015-02-28 10:37:37
易新:全球汽车销量第一背后的龙虎斗
2015-01-23 09:16:41
数据分析 汽车品牌赞助综艺节目哪家强
2014-10-23 17:44:25
入门级豪华SUV进入战国时代 鹿死谁手
2014-09-26 10:40:00
易新:反垄断能给普通消费者带来什么?
2014-09-12 10:57:10
易新:车企营销大战 谁是真正的赢家
2014-07-24 09:57:19
易新:自主品牌如何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2014-06-22 10:44:34
那些被“联姻”的车企你们过得好吗?
2014-06-13 10:04:54
易新:日系车在中国难以跨越政治鸿沟
2014-06-04 10:16:08
易新:习近平谈新能源 给车企定心丸
2014-05-29 09:47:30
易新:胡茂元的三大得意与三大遗憾
2014-05-27 11:01:09
易新:推行国四不力应该打谁的“板子”
2014-05-20 09:29:22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