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正迎来市场化发展的春天
作者:陈光祖
核心提示:(三)发展软性制造业当代现代化电动汽车产业的呈现,可能是新兴制造业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代表作,这不仅仅是汽车的动力革命,而可能会对汽车这个特定的产品会重新下定义。可以说在不久经济危机苏发后,全球汽车产业...
(三)发展软性制造业
当代现代化电动汽车产业的呈现,可能是新兴制造业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代表作,这不仅仅是汽车的动力革命,而可能会对“汽车”这个特定的产品会重新下定义。可以说在不久经济危机苏发后,全球汽车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会出现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以杰里夫。李夫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和西门子公司为代表的《工业4.0时代的到来》风暴般的浪潮袭击,最本质的问题,是要摆脱传统落后的劳力劳动,以高度化的脑力劳动来取代,作为全球社会发展的主流力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怎么能把电动汽车产业搞得更好?我们认为要推行一种软性制造业体制。
从传统汽车制造业来说,是以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工厂为中心,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四大工艺”的工厂,即冲压、焊接、油漆、总装为代表,构成的汽车制造业形象,而研发,营销、服务、网络等部门都附属于制造工厂周围来运转,在企业的外部环境分为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上游产业主要是钢铁、化工、塑料、轮胎等产业,都是独立存在的,不属于汽车产业范畴,只是负责不断提供汽车制造的原材料;下游产业主要是指零部件供应商,为汽车厂商提供成千上万的各种零部件,多是按汽厂商要求,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有的汽车厂商为不断降低成本,采用“货比三家”的采购方式,谁便宜就买谁的,零部件企业缺乏自主性、创新性的话语权,这种状态已延续了几十年,但现在在国内这种现象还时有发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在经销上采用“4S”店,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多采用多层次承包发展,4S店投入很大,而车型更新太快,日子不好过把一些损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归根到底是汽车的服务业不发达。在电动汽车制造上营销运作还在不断探索中,近年出现比亚迪、江淮、吉利、北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广汽等比较优秀的电动汽车基地,仍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没有可能到大规模生产,软性制造的生产体系。
什么是软性制造业呢?按IBM说法是:基于增加产品牌力出发,构建无形的企业发展机制,即肉眼看不到的,也就是说诸如解决问题时是靠“知识”、“科学”、“技术”等智能资产,以“嵌入式软件”以及实体抽象性产品模型和基础架构,实行解决方案服务。这里要说明的软性制造与传统的硬性制造有着本质的区别。软件制造商的研发中心为核心,这是新时代国际汽车产业新型分工的结果,过去那种“大而全”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发展要求,于是把自己的组织结构简化,而把力量集中在研发能力提升上。如通用汽车公司最高时有过90万人,太庞大了,现在约40万人,于是把大量自制的零部件部分推出去,成立德尔福公司;福特公司同样也把零部件推出去,成立伟士通公司;中国一汽也把零部件推出去,成立“富奥”等零部件公司;东风汽车也把零部件推出去,成立东风零部件工业公司;上汽集团原零部件企业多早已自立,有独立法人,但他们提出让零部件公司“中性化”,不再专门为自己集团服务要面向市场,面向全球,这是全球汽车走向社会化一种表现。
这样汽车厂商要以研发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创新功能和核心竞争力这包括电动汽车在内。在目前,以至以后,国际汽车厂商不在以制造汽车来赚钱,制造汽车的利润已越来越少,少到最后汽车只成为一个载体,而赚钱是靠大力发展服务业来实现的。如现在的福特公司靠汽车制造与服务利益的对比已达到了3:7,即7成靠服务业来赚钱,在市场上汽车多数靠降价、促销、极少的用增加装置提些价,但过一段时间还得降价。而上下游产业要交叉发展,实现扁平化组织格局,这就是新型汽车产业结构变化一种大趋势。今后汽车厂商重点是抓好产品研发和服务,而制造工厂则多数远程化了,就是那里有市场就到那里去办工厂,中国由于汽车市场巨大,成为全球汽车工厂的中心,即世界制造中心,几乎没有一个跨国汽车公司不到中国来合作办厂,同样我们的吉利、长城、奇端、长安等公司也纷纷到俄罗斯 、印度、伊朗、巴西、阿根延等地去办汽车工厂,而且参与到国际汽车产业重组的浪潮中,而汽车厂商在新分工形势下,实行国际化和本土化采购比重也扩大,自己制造的比重也越来越少,这像苹果一样,只管研发推出最新型,最能吸引市场的新产品,而自己几乎什么也不干,如中国成为苹果很重要的加工基地之一,前两年我在常熟参观富士通工厂,工人穿黄衣服,一下班时几乎一条街全占满了,据说有5000多人。就是说今后汽车厂商越来变得越小了,越来越精干,而至走向虚拟化,而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发展,实行高精尖专业化生产,达到国际稀有水平。如我在德国博世公司访问时,在高压共轧生产线上,我看喷油咀上精细的小弹簧,我问专家这是谁生产的,他回答,现在发动机高速转动近达1万转/分,博世不会生产这种精密弹簧,我们是向瑞士采购的,是专门为我们生产这种圆柱弹簧的。而在我们汽车界有些人士眼光里圆柱弹簧还不会生产,简直是笑话,这就是给我们进行国际化分工合作很典型例启示,一定要搞好专业化,走高精尖路子,把零部件核心技术搞上去的必要性。
以研发为中心,不是简单的设立技术中心,增加人员,装备和领导问题,中心的任务是十分繁重,要有核心力量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竞争水平上,就要形成创造中心,这是走向汽车强国的最紧要环节。可见研发中心建设是一种体系,一种系统工程,我仅就研发中心结构问题上讲两点看法: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化开发技术。实行数字化技术开发,不是为科技而科技,因为数字化开发可大量节省研发时间,时间是竞争力最宝贵表现,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研发质量,并且通过异地协同,促进开发上协同联合。这里特别讲一下,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进步,研发走向高水平的虚现实技术上(VR)。现在跨国汽车公司已经较多应用虚技现实技术来研发汽车,以至虚拟制造、数字工厂等,大大的加快了汽车研发全产业链成果,几乎是对一种新型汽车研发达到一步到位,快的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实现汽车原型方案的设计,但这需要的是超大数据库,大模块技术,虚拟现实专业研发场地和装备。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通过,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设计者要载上头盔、手套、立体眼镜、立体耳机,利用手控机进行汽车设计,就像看3D电影一样的把汽车设计出来,人们在沉浸,想像、幻影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可操控设计过程。我曾经在通用、雷诺、福特实际参与操作实验中感受过。现在上汽车集团的泛亚汽车研究院也设立了这种虚似现实设计的实验室,我也参观过,但一些数据、软件需要通用汽车公司的远程支撑,还不是完整的。
一是研发形成一种很具特色的独立的产业体系。这不仅是跨国汽车公司设置研发中心,而是围绕这些中心形成巨大的汽车专业化研发产业体系。这些专业化研发体系企业,有大的,如千把人,有小的二、三个人,它们为汽车专业化研发进行软件、实验、数字建模、产品验证、产品数字化试验、建设专业产品数字化数据库、质量研发、网络服务沟通等等业务,将设计与制造技术市场化,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这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现在在底特律地区有成千上万这种中小型 研发性企业,我们要根据专业要求,地行广泛深入的合作、重组,以至收购,对于我们发展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有很大帮助,就像方向集团收购A123和菲斯卡尔一样,可以使自已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提升自主的研发能力,而不是光顾着去卖便宜的房地产,你在黑人区卖几幢最便宜的房子,你敢住吗?
电动汽车也是汽车,它首先是汽车,然后是动力的改善,它既需要传统汽车科技的改善,如轻量化,减少各种阻力消耗,安全措施等等,如特斯拉一大传统改善是风阻系数降到0.2,即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目前国际国内轿车只达到0.3~0.4之间,这样在高速行驶时,可以很大的省“油”。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一样,如果遇上7-8级逆风,根本骑不动,甚至推着走都很难。现在各跨国汽车公司都设置风洞试验室,投入相当巨大,我们前两年中国首个风洞试验室在上海同济大学建起来了,可见汽车传统技术还要不少可改进地方。可以说特斯拉的影响力还是处在一个小量生产阶段,如果特斯拉生产上百万辆,上千万辆的汽车厂商,它就没那么容易的天天在这样那样的改来改去,吹来吹去。所以汽车是要从一个产业体系来考察,我这里不是贬低特斯拉的先进行为和优良产品,而是从汽车整体发展规律来思考,特斯拉还是一个初级参与者,它还没有吃过大规模生产汽车的苦头。所以“小米”说他也会搞电动汽车,搞是可以的,但形成大规模化生产不是容易的。就像当年李书福刚干汽车时,像汽车狂人一样,的说:汽车不是一个坐椅加上四个轮子吧,现在的李书福已成为国际汽车名人,他对推动吉利汽车走向国际化的难度有充分新的理解,他敢于把沃而沃轿车给卖下来,无论他的战略思考和行动策略都上升到国际汽车企业家高级水平,我听他说现在造汽车太难了,但吉利有决心走出去,吉利电动汽车,甲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和市场步伐都是很扎实的,李书福再也不当汽车“疯人”了。现在的汽车狂人可能轮上比亚迪的王传福,应当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干得很不错,但王传福的“狂人”话语却少了。
我讲这些是因汽车是世界上一致性很强的产品,还有严格的国际法规,又有严格的国际市场势力的考验,你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搞不出品牌,特别是电动汽车,人家是不买的,不用的,就像手机一样,如果现在还是2G的,只有当处理货,至少要4G,不久5G也出现了,不断研发,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特别是电动汽车还是个新事物,还没有好的形成专业的电动汽车研发创新能力,没有出现好的企业范式,没有很好走向市场,走向百姓家庭,但我们想信有中国人的聪明,有“百人会”的高人努力,建设好以研发创新为主导的,以软制造业为基础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体系,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我只作为汽车老人说些看法,不对地方请指正。
专栏介绍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陈光祖先生早年曾在一汽工作,并担任过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汽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美国华鼎汽车技术贸易公司总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总经理、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政府顾问。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近期更新
最重要的是把鲁冠球办民营企业的常青树精神传承下去
2017-11-08 18:14:47
第一座智能高层车库在温州投入运行
2017-08-21 23:26:27
陈光祖:MES·当代车企管理领域里的一颗明珠
2017-08-03 17:50:25
泛数字化·让新常态下汽车产品转型升级跳起来
2017-03-23 10:23:44
陈光祖:实践 实践 再实践 创新 创新 再创新
2016-12-26 17:37:09
陈光祖:一汽东风合并重组的战略效应高于铁
2016-09-07 18:04:06
陈光祖:"十三•五"是汽车产业全新规划
2016-01-18 18:20:49
落实“十三•五”规划改变汽车产业命运
2015-12-14 14:56:50
陈光祖:绷紧军民融合发展核心技术的弦
2015-08-28 00:23:38
陈光祖:掘金紧凑型MPV市场的蓝海策略
2015-08-28 00:14:20
陈光祖:知豆汽车•微而妙•行而善
2015-08-03 11:42:20
陈光祖:一汽、东风可不可合并重组
2015-05-19 09:50:43
陈光祖:汽车强国梦成为牵挂人心的乡愁
2015-04-28 10:00:27
“互联网+汽车”新常态:谈硅谷与车谷
2015-04-28 09:41:58
陈光祖:推行启停系统有助节能减排
2015-03-09 09:46:5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