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中国品牌应打造拳头产品应对市场压力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郎永强
2015年12月21日 10:26:4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郎永强

作者:郎永强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中国品牌车企(即自主车企)虽然发展迅猛、进步不小,但是多年来一直遭受着合资车企的下压力,发展状态颇为堪忧。而自今年以来...

凤凰汽车评论 中国品牌车企(即自主车企)虽然发展迅猛、进步不小,但是多年来一直遭受着合资车企的下压力,发展状态颇为堪忧。而自今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转变,很多行业都面临着较为艰难的转变和升级,GDP增速放缓、股市动荡不安、部分工厂关闭、工人下岗,这都影响到了汽车的销量增长,已经高速发展了十四年的中国车市也在今年迎来了急刹车。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乘用车产销1460.63万辆和1454.78万辆,同比仅微增长1.49%和2.75%。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自主车企绝对不能未强先衰,因此国务院决定救市。10月1日一项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随颁布并实施,政府出手救车市,其实正说明了车市的发展确实步入了艰难的状态,而作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则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技术水平,中国品牌车企都相对处于弱势。但中国车市结束爆发式增长转而进入微增长甚至低迷是必然会出现的市场现象。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亿辆(或说1.8亿辆)即可认为饱和,而据交管部门的统计,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汽车驾驶员已达3亿人。一旦中国车市登顶,蛋糕的大小即被确定,那么竞争必然升级,合资车企可以利用品牌力适当降价增强竞争力,而中国品牌车企呢?又该怎样化解市场危机呢?

就目前来看,中国品牌车企将面对的市场考验是前所未有的,而应对这种压力的方法,笔者认为应做足两点:

一、全力打造拳头产品,打响品牌影响力,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然后再图大业。不少中国品牌车企为了尽快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会急于将手里的资金换成长长的产品线,此法极为不妥。奇瑞吉利等车企也都有过失败的教训,奇瑞甚至发展过一大串子品牌,结果顾此失彼、产品力反倒越来越弱。所以笔者建议中国品牌车企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一款足以畅销的拳头产品,才是当务之急!待到该车型家喻户晓之后,再衍生新车型,逐步获得市场认可,方是良策。

查看那些称雄国际车坛的跨国车企,虽然他们的产品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是其支撑大厦的车型就是那么几款而已,若无拳头产品,产品线再长都不可能在市场上有大的斩获。而且产品线太长,所带来的研发重叠、资金压力、内部竞争压力,都很难调节,顾此失彼则会全线溃败。

二、车企始终要以销量为重,切勿盲目冲击所谓的“高端”。冲击高端往往会引发自断销量的悲剧,和“自残”有什么区别?良好的销售业绩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一个高端汽车品牌的生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而国内没有一家车企有过这样深刻的历史沉淀,所以不要一味的盯着要走向什么“高端化”,说得俗气一点,对于目前的自主车企而言,赚钱才是第一位的。高端品牌的建立是在有相当强的财力基础及技术能力之后,才能实现的,绝非头脑一热就能做出所谓的高端豪华汽车,辉腾的尴尬就是例证。

总而言之一句话,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当前中国品牌车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要知道,丰田是在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商之后,才推出高端豪华品牌的,而且价格也仅是同级竞争产品的一半。因此,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销量、增加市场份额是未来五十年内自主车企都应做好的唯一的一件事。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人文作家、专栏作家、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