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合资品牌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式进化”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郎永强
2014年02月14日 09:41:1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郎永强

作者:郎永强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7亿辆,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

凤凰汽车评论  据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7亿辆,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另据中汽协的统计,2013年中国汽车的累计销售量为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销量首次超过2千万辆大关,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在这样的汽车市场中,中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车风格,也就是所谓“中国式”消费习惯。因此鉴于国内旺盛的汽车购买力,为了追求更好的利润,无论是合资车企还是自主车企,也都要随着市场的需要而做“中国式”的进化。不客气的说,任何高傲的态度或所谓的坚持在中国都会被残酷的现实击碎。放眼望去,即便是多么老牌的豪华车品牌也不能免俗。这就是“中国风”。

其实对于很多国人来说,购买汽车依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所以本着金钱与享受是成正比的心态,消费者们在选择的时候会比较天然的偏向技术更加成熟先进的合资品牌。而在更高的价格区间里面,则会选购进口车。

其实,从销售量看,国产合资车确实是中国乘用车销售量的主角。根据统计,上海大众2013年的累计销售量为1527008辆、一汽-大众2013年的累计销售量为1526288辆、上海通用2013年的累计销售量为1512000辆、北京现代的销售量为1009631辆、东风日产的销售量为910011辆、长安福特的销售量为682686辆、上通五菱的销售量为596749辆、长城的销售量为584435辆、东风悦达的销售量为540540辆、神龙汽车的销售量为538851辆。以上为中国2013年车企销售排名,很明显大众成为最大赢家,而国产自主品牌除长城外,全被排斥在前十位之外,这令人深感惋惜。

解析大众品牌在中国的成功,与其与时俱进的“中国式”进化有着直接关系。比如奥迪在国内首先刮起的“加长风”,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2013年仅奥迪A6L的销售量就达到了15.3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5.3%。遥想当年,刚刚入华的奔驰宝马并不把奥迪当做正面对手,更是不屑与“奥迪的加长版”,但是残酷的市场现实还是最终迫使奔驰宝马“乖乖的”跟在奥迪身后搞起了“加长”,特别是一直以操控见长的宝马,也不得不“牺牲”操控性追求“高大全”,不过加长后的奔驰宝马收到不小的收益,2013年宝马5系在国内的销售量达到12.67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7.5%,赚得盆满钵满的宝马自然高兴的合不拢嘴。奥迪推出的加长版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要,随后而来的任何一家豪华车品牌都要步入这个后尘,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中国风”只能遵守不能改变。

以上是奥迪在拿捏国人的心态,还有上海大众也对国人的消费习惯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专门为中国人进行产品开发。或者相对来说,一汽-大众比较注重原汁原味,而上海大众则更多的突出创新因素。

从发展过程来看,上海大众起步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可拼爹的资本,因此也没有多少思想上的包袱。这样一来,他们更愿意通过引进再消化吸收再自主开发来解决产品问题。

早期,上汽用合作开发的方式与德国大众联合开发出了“桑塔纳2000”和“帕萨特”车型,这些车型通过加长以及造型素的优化等赢得了市场的好评。然后从“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海大众开始了自主开发的探索,由此诞生“Passat领驭”、“Passat新领驭”和“Lavida ”家族。

在这些产品里面,“Lavida ”算是上海大众坚持自主路线大功告成的范例。从朗逸开始,上海大众用自主研发的方式实现了德国品质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相互融合。这样一来,体现在设计语言方面“Lavida ”家族中无论新朗逸、朗行朗境、朗逸蓝驱技术版、新朗逸运动版还是朗行运动版都不会有丝毫的怪异感觉。这些欧洲品牌的“中国定制”为上海大众贡献了源源销量也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据统计,朗逸2013年的累计销售量高达37.4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1.7%,这就是合资品牌在中国式进化过程中收到的巨大收益。

可以说,在销量日渐饱和的情况下,中国式进化是合资车企能够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如果只是一味的引进车型来支撑产品体系或者用减配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的投机方式并不有利于品牌的可持续成长。

现在消费者的心态开始日渐成熟,他们会给企业们提出更高的产品要求,要想让消费者掏钱,吃老本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企业去进一步的洞察客户需求,有针对性的改进甚至创造产品进而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在国内进行“中国式”的进化尤为关键,不管哪一种品牌,专门为中国人做的“私人定制”汽车,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合资  中国  本土  品牌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人文作家、专栏作家、独立汽车评论员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