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的“悲剧”:不好玩的汽车行业重组
作者:林燃
核心提示:不是每一个被兼并的企业都像一汽夏利这样有一个值得依靠的合资伙伴,很少有被兼并的企业会像一汽夏利这样,至今还幸运的活着,尽管目前它的自主事业是持续亏损的。
凤凰汽车评论 哈飞的悲剧,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国有车企兼并重组的现状和影响。
三月的春风并未到达遥远的黑龙江,哈飞汽车迎来了新一轮的大裁员,员工由目前的5000人中裁减1200人。哈飞汽车员工规模原本为6000多人,去年陆续裁了1000人。今年2月21日召开的“二届四次职代会”上,做出新一轮裁员决定,鼓励员工走出去。在此之前,亏损严重的哈飞汽车已经按照哈尔滨市最低工资标准900/月给员工发放工资。普通员工每月只能领到800元工资,但并不是每月按时发放。有哈飞员工对外透露,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按时领到工资。
哈飞汽车已经徘徊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根据目前信息,哈飞汽车此次大裁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经营困难,资金流近乎断裂,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几乎全部停滞。减员成为哈飞汽车“止血”的手段之一,其他还包括强化集中工作、关停生产线和办公间、减少员工通勤费等。
据悉,减员1200人预计可降低2000万元的人力成本。2010年,哈飞汽车人力成本是“3亿多一点”,2013年2.7亿元;2014年计划继续下降15%。两轮减员之后,哈飞汽车员工总数将由6000多人降至3700~3800人,累计减少近四成。另外也有消息称中国长安安排哈飞今后为长安福特代工或合作,但长安福特提出只要2500人。
政治意志是始作俑者
无论是母公司的蓬勃发展,还是改投北汽门下昌河的再度重组,哈飞的境遇让现实充满了讥讽。
对今天的哈飞而言,极具讽刺的有两件事,一件是母公司长安汽车2013年漂亮的成绩单:2013年长安汽车产销汽车212万辆,同比增长21%,实现销售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42.6%。另一件则是异姓兄弟昌河被北汽兼并:北汽将持有江西昌河70%股份,到2017年末计划累计投资约130亿元,整车产能50万辆,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不管是哈飞,还是昌河,它们的命运因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息息相关。《规划》中指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这一政策的逻辑非常明了:通过行政手段力量,推动车企间兼并重组,以此实现规模效应,进而做大做强国有自主事业。这种政治意志牵引的重组势必导向这样两种局面:不良资产被打包整合给优势资产的包袱,优势资产被打包整合给政治意志强势资产的附属,哈飞和长安的组合是前者,夏利和一汽的组合则是后者。
长安悲催接盘
早在中国长安重组哈飞汽车之前,哈飞就已经资不抵债,成为烫手山芋了。
2009年4月,中航科工同意中航汽车出售所持有的哈汽集团100%股权和所持有的昌河铃木10%权益,上述权益的总对价为1.104亿元,将由中航汽车以现金形式支付。单从账面上看,截至2008年底,哈汽集团的非流动资产约为32亿元,流动资产约为20.83亿元,但由于其流动负债高达59.06亿元,旗下主要汽车业务持股74.81%的哈飞汽车的净负债值也高达6.72亿,因此此次中航科工转让哈汽集团几乎是一次“大甩手”,价格仅为100万元。
2009年,哈飞汽车账面亏损为4.7亿元。在国家层面的介入下,哈飞汽车是作为包袱,被丢给中国长安。中国长安入主哈飞汽车,其主要战略举动可归纳为“三取两予”。“三取”是拿走了哈飞汽车与标致雪铁龙集团接近尾声的合资项目、深圳生产基地和赛豹电动车项目;“两予”是一是输血支持,提供资金补充运营资金,偿还银行贷款。2011年3月,中国长安融资15亿,为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输血的金额高达7.5亿,二是车型支持,2010年长安汽车就与哈飞汽车签署的《关于技术许可、技术服务及生产协作的框架协议》,向哈飞输入了长安之星S460,悦翔V3(代工)等车型。
但现实是残酷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9月30日,哈飞汽车总资产41亿元,总负债61亿元,净资产高达-20亿元;2012年,哈飞汽车资产总额为30.2亿,净资产为-46.1亿。与惨淡的财务状况相映衬的则是哈飞汽车不忍直视的销售成绩:2009年销量为22万辆;2011年销量减少至7.19万辆;到了2013年,哈飞汽车全年生产整车10.45万辆,营业收入34.67亿元,实现年初设定的控亏目标,同比减亏1.1亿元,但仍然亏损6.5亿元。2014年,哈飞汽车的目标是产销汽车11.7万辆,同比减亏2000万元。这意味着徐留平“两三年扭转”的计划落空。
反观哈飞,作为中国长安北方市场的桥头堡,悲情的哈飞也在长安的体系内也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合适定位,正在迅速朝着代工厂的方向发展,有望从2015年代工长安福特嘉年华。
1 2 |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上半年豪华车增长都是ABB的权力与游戏
2016-07-13 21:29:02
法系口碑不错,但为何不受热捧?
2016-06-29 14:59:17
怎样的"年轻化"思想误区抛弃了60后和70后?
2016-04-01 09:47:19
SUV的盛世危机与MPV布局者“迷”
2016-01-11 09:37:36
双11和马云抢头条 宝马建自家生态圈?
2015-11-13 09:25:37
成都车展谈自主:野蛮生长与力争上游
2015-09-08 10:55:58
豪华品牌半年考 在华面临“道士下山”
2015-07-14 00:40:37
上半年德系盘点:并未衰退 只是受累大盘
2015-07-01 10:08:16
中国车市迎拐点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5-06-23 09:43:17
林燃:WTO让自主品牌成为“狼孩儿”
2015-06-08 17:53:32
林燃:财报看自主 三大“风口”已至
2015-05-25 10:25:35
东风一汽“绯闻”背后的逻辑与现实
2015-05-07 09:56:57
林燃:厂商关系博弈进入“新常态”?
2015-04-02 10:25:11
林燃:北汽徳奔开启车企合资3.0时代
2015-03-13 17:16:42
林燃: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光鲜与隐忧
2015-03-03 10:34:28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