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信:法系车目前的繁荣能维持多久?
作者:王国信
核心提示:五月份的销量已经公布有十多天,情况不是很好,六月份的情况也不会好太多,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惨淡的上半年。不过今年上半年,法系车的表现还算是抢眼。
凤凰汽车评论 五月份的销量已经公布有十多天,情况不是很好,六月份的情况也不会好太多,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惨淡的上半年——“相对”指的是和前几年的高增长相对比。在上半年的惨淡之中,一些企业的表现还是不错,包括了法系车。
今年5月(目前最新的数据只更新到五月)仅日系销量实现正增长,其他派系销量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跌。德、美、韩、法系品牌5月销量均下滑。其中,德系品牌虽然在外资品牌中销量依然最高,但同比下滑9.8%至307,594辆,仅比日系车高出1.77万辆。美系和韩系品牌销量分别实现18.44万辆和12.90万辆,分别下滑9.4%和9.8%。而法系品牌5月销售6.28万辆,同比持平略降,微降0.7%。
不只是五月,在今年上半年,法系车表现也算是抢眼。今年以来,法系车的整体增幅达到了9.5%,实现了近一成的增长。远超过同期车市整体增幅,也跑赢了大部分合资企业。但是,如果放长远一点来看,法系车却是这几大车系中处境比较危险的——“危险”是指后续的增长动力目前还看不到。
从外资主要派系来看,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主要有五大派系,包括德系车(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美系车(通用、福特)、韩系车(现代、起亚)、日系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以及法系车(标致、雪铁龙、雷诺),当然,还有英国车、意大利车,这些派系市场份额太小,就暂不统计为大派系去。那么,为什么说法系车处境并不好?
法系车目前在中国主要是有标致、雪铁龙、雷诺以及DS几大品牌构成,说穿了就是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雷诺集团两家公司。雷诺的销量基数比较小,对整个法系车的影响不会很大。去年雷诺在中国市场销售了34067辆汽车。雷诺2013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实行国产,第一年的成绩单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在成绩的背后,却有来自经销商的消息显示,雷诺去年部分销量是通过经销商压库完成的。此外,在雷诺的中国销售渠道中,价格倒挂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对于在中国第二次本地化生产的雷诺来说,不是好消息。
决定法系车表现的主要是标致雪铁龙。标致雪铁龙在中国有两家合资公司,一家是与东风合资的神龙汽车,一家是长安PSA,前者包括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两大品牌,后者主要生产DS品牌车型,DS是标致雪铁龙的高端品牌。
DS在经历了今年初的人事大变动之后,今年似乎要大干一场,但从目前来看,新管理层要想在销量上实现“大逆袭”的可能并不大。其中的种种原因除了新品牌的艰难起步,还包括内部的梳理。而雪铁龙和标致品牌呢?这两个品牌此前一直处在内耗之中,两个品牌互相打架。在2013年进行差异化竞争之后,有所好转,但两者的问题并不是不存在。
首先,雪铁龙品牌定位下降,标致定位提高。拥有更大客户基础的雪铁龙发展突然陷入断档,2013年开始,标致品牌在中国开始反超雪铁龙的销量,并将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标致品牌的提升得益于产品的迅速引入以及技术的改变。此前在中国市场,标致的4AT已经成为技术落后的标志,尽管法国人并不这么认为。
在大量新产品的支撑下,包括3008、408、308等都获得了不错的成功。今年上市308S也还算是勉强。但要看到的是,标致的成功在一个很恰当的时间窗口,一个是前两年汽车消费还处于火爆阶段,车市整体增长超过10%;其二是SUV消费的方兴未艾,3008等产品抢先入市,也获得先机。但这样的好日子是不是可以持续呢?
支撑汽车公司销量上升的三个最关键因素——产品、服务和品牌。依靠大量成熟可靠的产品铺垫,一些产品可以实现市场的逆袭,福特在中国就是一个例子,标致也是其中一个例子。另外就是服务的提升。在众多的汽车厂家中,依靠服务聚拢人气的可能算是雷克萨斯,一个终身保养就可以秒杀所有理由。而品牌呢,就是在没有产品和服务对销量增长的支撑下,完成销量的提升,比如大众。
这三个因素标致雪铁龙在中国是不是符合?在产品上,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的产品规划都做到今年底。从2016年开始,两家公司要引入什么产品?我们还不知道。是不是在今年下半年要公布什么新的规划?如果没有,靠着目前的产品布局打天下就很难了。另一方面,与产品息息相关的是技术。标致雪铁龙后期有什么特别的技术吗?有,空气混合动力。听名字很厉害,但是要投入使用,似乎还比较遥远。服务这一条,东风标致之前有过升蓝计划,东风雪铁龙有过龙腾C计划,都是有针对服务的内容,但是除了店面升级,经销商网络扩大之外,其他的方面变化似乎不是特别大。
而在品牌上,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是要想依靠品牌的号召力实现销量的增长,而不是去夯实基础,我认为这还不是十分靠谱的事情。
长话短说,回归文章的开头,法系车在中国的繁荣还能维持多久?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太难。如果在下半年,标致雪铁龙不拿出一个有力度的未来方案,法系车的未来于我看来并不乐观。而对于雷诺和DS,也只能是边走边看了。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因噎废食? 民生电动车新政走向隐忧
2017-01-07 15:44:44
上汽集团半年报:自主板块制约利润提升
2015-08-31 11:46:22
汽车经销商的4S模式已遇“终结者”?
2015-07-07 11:48:20
王国信:下半年进口车市场状况或更恶劣
2015-07-07 10:18:35
5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逆袭 拐点到了?
2015-06-11 17:55:08
一汽东风大换防是汽车反腐败的延续
2015-05-06 08:28:19
新能源汽车“混补贴”的好日子成过去
2015-05-04 11:37:07
车展连连看:汽车智能化已在拐角处
2015-04-18 09:40:40
不要高估“电动车不限行”政策的作用
2015-04-07 10:34:25
选择性打假:3.15晚会前的速腾广告
2015-03-17 10:11:33
总理报告三提尾气治理 监管难点仍未破
2015-03-06 13:42:06
京"放开"沪"收紧":新能源在妥协中进步
2015-02-04 09:47:05
2015车市预测:自主品牌结构调整将继续
2015-01-26 10:22:59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