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成绩不达标 中国车市酝酿后危机时代
作者:张志勇
核心提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形势日益衰弱,罕见的市场下滑造成的一个严重结果是,大部分车企都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半年销量目标。
凤凰汽车评论 201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形势日益衰弱,五月、六月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罕见的市场下滑造成的一个严重结果是,大部分汽车厂商都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半年销量目标。
涉及到的汽车企业,不仅包括那些一般的汽车企业,曾经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主流的汽车企业,也普遍遭遇销量尴尬,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调低自己的市场目标,以适应目前的市场节奏。
也许许多人都认为,车企完不成销量目标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自己把目标调低就可以了。然而,问题远远要比想象的严峻的多,因为每一个汽车企业的销量目标的背后,是一连串的汽车产业链条的震颤。
裁员或成必然
一般来说,汽车企业遭遇到市场销量不景气的时候,最先动用的手段就是降价。
2015年上海车展前后,许多主流车企开始推出大量的促销手段,已经说明这些汽车企业先知先觉之后的救市行动。
显然,降价在这次的市场危机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力挽狂澜的效果,减产措施于是就成为第二种选择。福特、宝马都先后开始推出减产措施,另外一些汽车企业也较早实施高温假期,这都是在降价措施失灵之后,期望通过降低生产节奏以适应市场需求下降的局面。
不过,市场的严重程度已经不是降价、减产所能独立应付,裁员就成为必然。
裁员一般并不是从一般员工开始。一些汽车企业的高管因此成为市场销量下滑的“替罪羊”而被迫离职。随后,处于市场一线的员工,将随着汽车市场的继续下滑而被波及。
裁员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却是汽车企业应对危机最后的“杀手锏”。裁员不仅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也可以适应生产下滑而带来的人员闲置。
裁员不仅仅是生产企业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下游环节的经销商在必要的阶段,也必然要裁撤员工的数量。
更加严重的是,大量的配套汽车企业,将因为生产企业的需求减少,而减产、停产,从而使得裁员大规模发生。
裁员的发生虽然能够使得单个汽车企业的压力减小,但是却使得社会压力增加,并减少整个社会的消费收入,最终带来市场支出的减少。
伤害国民经济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成为国家努力保证的目标之一,而汽车产业则是目前最为活跃的支柱产业。
2004-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3.25%的速度增长。2004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突破5千亿元;2006年超过7千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增长幅度40%多。目前虽然是微增长,但是以产销量粗略计算的话,总体规模不容小觑。
而且,汽车产业链条相当长,从上游配套到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公路建设业,从售后服务,到能源工业、交通服务业。
据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上游产业与汽车工业及下游产业的效益比例大约为7:1:10。
同时,汽车产业不仅仅是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度高的行业。2007年,汽车产业自身的200万名制造业职工的就业,拉动了将近1800万名相关产业的职工就业,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6。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直接就业人数为265万人,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
因此,汽车企业销量目标没有达标,如果时间持续过长,伤害到的不仅仅是汽车企业本身,汽车整个产业,以及国民经济都将受到波及。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严峻形势,不可能短期内有所改善。最起码金九银十之前的这几个月,仍然会维持当前的困难局面。
切勿救市
既然汽车产业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那么是否中国政府就应该像2009年那样出现新的救市政策呢?
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增长乏力的危险。因此,中国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版本的政府刺激行动。虽然因此中国汽车市场重新恢复了高速增长,但是却引发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时间错乱,透支了未来市场的消费,并使得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失效,落后的得以保护,优秀的却不能利用危机来扩大自己的优势。
因此,此次中国汽车市场危机,应该是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调整最大的一次,这是市场力量影响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资源配置的必然阶段。
市场力量发展到极致,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就会因祸得福,中国汽车市场也才能在深幅调整之后,重新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
后危机时代
面对危机,中国汽车市场首先会有一波兼并重组的高潮。许多小品牌、小企业将因此而关闭,并寻求重组。这将大大降低汽车产业收购兼并的社会、经济成本,从而快速建立起全新的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将得到重构,厂商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将在危机中受到冲击而瓦解,电商将成为市场经销渠道中必然的一环。
汽车市场的业务重心也将发生根本转变,售后市场将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化汽车的步伐将因此而加快,并迅速蜕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个全新的汽车时代将在危机之后,快速建立起来。这个时代,将更有效率,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更加符合汽车社会发展的未来。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购置税优惠实施退坡 有助于汽车市场软着陆
2016-12-15 18:12:30
交通拥堵费征收需要解决好七大问题
2016-05-31 19:23:51
消费者需要的是天天都是“3•15”
2016-03-14 09:53:29
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利益共同体
2015-11-07 11:12:23
北京取消摇号或致新能源销售超30万辆
2015-10-26 17:59:33
大众汽车尾气门再抬高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2015-09-29 09:23:20
停车位经营向私人开放 停车难有望解决?
2015-08-27 00:31:35
中国汽车品牌逆势增长 凸显竞争力提升
2015-08-07 10:49:49
7月库存预警指数微降 市场衰退危险未除
2015-08-06 09:39:41
智能化将成为中外车企未来竞争焦点
2015-07-29 09:47:40
车企高管现离职潮 或成车市危机替罪羊?
2015-07-24 09:48:10
高速公路巨亏不该是收费长期化的理由
2015-07-23 17:16:53
中国十大豪车品牌半年竞争格局分析
2015-07-14 01:07:56
中国汽车市场衰势愈重 将引发系列变局
2015-07-12 15:16:56
上半年车市分析:日系上升 韩系下降
2015-06-26 10:59:16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