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资股比之争:合资不是自主的天敌
作者:张志勇
核心提示:不管如何,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是大势所趋,但是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并不一定就能够让曾经拥有合资公司的国有汽车企业真正发展起来。要让国有汽车企业实现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从国...
凤凰汽车评论 日前,工信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汽车合资股比将进一步放开。这是中国国家部委中第二个明确表示要将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政策进行放开的主管部门。
而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书面声明称,反对中国放开合资股比政策限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则在另外一个场合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合资股比政策的改革。
目前,中国对于外资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建立整车制造企业,要求这些跨国公司必须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同时要求中方在合资公司中所占股比不得低于50%。
从中国汽车产业实施改革开放起,合资公司就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甚至是全部形态,而且在许多合资公司中,跨国公司所占到的比重根本就不到50%。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容量的逐渐提升,跨国公司开始认识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也因此,跨国公司才开始加大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视程度,对于合资公司的政策也啧有怨言。
合资公司目前的形态从一开始讲,其实更多的是跨国公司的选择,并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中国的一项正式政策。
正是由于这样的合资政策,中国许多大型的国有汽车企业才开始在合资公司的带动下走上了经营坦途,合资公司一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部。在某种程度上,合资公司也被看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当时的上海牌汽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应该就是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的一个真实写照。
不过,1990年代末期开始,一些民营与地方国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开始萌芽,并在后来逐渐崛起。自主品牌的概念开始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关注焦点。
这些自主品牌的初期发展虽然并没有受到合资公司的竞争压力,但是却反过来给合资公司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压力。
当品牌意识越来越浓厚的时候,汽车产业界对于合资公司的认识就开始呈现多元化。合资公司形式上虽然是中外双方共同持股的企业,但是却培育出来越来越强大的外资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合资公司的中方对于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特别是当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抗与竞争越来越明显与激烈时,合资公司中的中方的作用就愈显尴尬。
一方面,中方依赖合资公司不断获得红利来支持自己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中国却也在客观上帮助提升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从而又使得自己的自主品牌面临越来越强大的外资品牌的竞争。更为甚者,合资公司的巨大发展,让国有企业很容易陷入忽视自主品牌的危局,而陶醉在不断提高的红利之中。
因为合资公司的存在,一些汽车企业因此成为了世界500强,但是却往往面临的是企业集团内部外资品牌的不断强大与自主品牌的长期弱势的割裂。
这正是合资公司被批评为阻碍自主品牌发展的负面作用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合资公司真的是自主品牌疲弱的真正原因吗?或者换一个角度可以这样诘问:是否一旦放开合资公司的股比,中国的自主品牌就能够一帆风顺地强大起来呢?
相信所有的人都不会同意上面这个结论,合资公司固然造成部分汽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惰性,但是自主品牌羸弱的现状却与合资公司并没有根本的关系。
相反,合资公司的存在其实是在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这种屏障保护了自主品牌免于外资品牌的过度冲击。
如果没有合资公司的存在,外资品牌以独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话,那么外资品牌的汽车价格就将下降许多,这将直接威胁到以低价为主要优势之一的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存在与发展。
合资公司与跨国独资公司两种形态,哪种对于自主品牌的发展更有威胁呢?无疑是后面一种。
因此,放开合资公司股比限制,即必须考虑好自主品牌将面临的外资品牌更大的威胁。
其实,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合资公司如果能够成为中国引入跨国公司永久的形态,这才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最好的发展方向。因为,合资公司的存在,保证了中国汽车企业源源不断获得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后的红利输送。而大量的红利正是目前许多中国汽车企业得以发展自主品牌的坚强后盾。
目前,这种形态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原因其实不是来自于内部的需要,而是外部的压力。中国改革开放正在进入越来越深入的范围与区域,中国与欧美等国家或者地区正在谈判投资等方面的协定。
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强大,中国需要将投资引入欧美市场。同时,中国则需要回应欧美等市场的压力,放开一些对于欧美投资的限制。
放开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限制正是这一大的国际经济合作背景之下的政策考量。
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是大势所趋,但是却不可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实现。目前的合资公司所面对的市场形势与合作内容多有不同,放开合资公司的股比限制必然是一个逐渐的、多元化的、开放式的过程。
而合资公司的存在也许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中多元化中外合作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日前东风入股标致雪铁龙之后,神龙公司是否有必要在未来一定要放弃合资公司的限制,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复杂问题。
当然,合资公司的存在,受到伤害最多的不仅仅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利益的限制,那些没有合资公司的许多民营汽车企业则是合资股比限制政策的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合资股比限制政策的存在,让民营汽车企业与拥有合资公司的汽车企业的竞争存在诸多不公平,甚至也妨碍了市场效率与资源的配置优化。这也是为什么民营汽车企业呼吁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放开的最主要原因。
不管如何,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是大势所趋,但是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并不一定就能够让曾经拥有合资公司的国有汽车企业真正发展起来。要让国有汽车企业实现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从国有汽车企业的机制入手,这也正是新一届政府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
一旦放开合资股比限制政策,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大浪淘沙的过程必然残酷,更多的自主品牌将会被淘汰,而也将会有部分自主品牌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这些自主品牌将是支撑中国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购置税优惠实施退坡 有助于汽车市场软着陆
2016-12-15 18:12:30
交通拥堵费征收需要解决好七大问题
2016-05-31 19:23:51
消费者需要的是天天都是“3•15”
2016-03-14 09:53:29
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利益共同体
2015-11-07 11:12:23
北京取消摇号或致新能源销售超30万辆
2015-10-26 17:59:33
大众汽车尾气门再抬高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2015-09-29 09:23:20
停车位经营向私人开放 停车难有望解决?
2015-08-27 00:31:35
中国汽车品牌逆势增长 凸显竞争力提升
2015-08-07 10:49:49
7月库存预警指数微降 市场衰退危险未除
2015-08-06 09:39:41
车企成绩不达标 中国车市酝酿后危机时代
2015-07-30 10:15:44
智能化将成为中外车企未来竞争焦点
2015-07-29 09:47:40
车企高管现离职潮 或成车市危机替罪羊?
2015-07-24 09:48:10
高速公路巨亏不该是收费长期化的理由
2015-07-23 17:16:53
中国十大豪车品牌半年竞争格局分析
2015-07-14 01:07:56
中国汽车市场衰势愈重 将引发系列变局
2015-07-12 15:16:56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