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自主应该大胆向外资品牌说不
作者:张志勇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中国自主品牌在2014年12月20日又有了新的动作。广汽传祺当晚宣布自己的一档中高端车型GA6正式上市发售。而11.68万元的起步价...
凤凰汽车评论 中国自主品牌在2014年12月20日又有了新的动作。广汽传祺当晚宣布自己的一档中高端车型GA6正式上市发售。而11.68万元的起步价,让许多圈内的人士大呼值得下手。
其实在此之前,同为自主品牌的吉利汽车也推出一款中高级车吉利博瑞,虽然,吉利汽车没有发布正式的销售价格,但是市场的期待仍然显得非常热络。
目前,中高级车一直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梦寐以求的一道努力争取攀越的门槛,而最近自主品牌的越来越频密地推出中高级车的动作,让人感觉到自主品牌的冲破那种市场高端瓶颈的时刻即将要来临。
不过,有一个现象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自主品牌的声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些汽车企业仍然将自己的产品竞争范围局限在自主品牌阵营之中,不少汽车媒体以及业内人士也只是更加关注到自主品牌阵营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格局与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现象只有被打破,自主品牌才能在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到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我下来讲述一下我个人的理由。
中国自主品牌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确立了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框架,比如,以品质为核心的全球化的零配件配套体系、与合资公司媲美的机器化生产方式、以逆向为参考,以正向为主线的研发模式等等都已经成为自主汽车品牌的“标准配置”。
也正因此,在合资公司渠道下探、价格下探的巨大压力下,自主品牌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市场份额下滑之后开始寻求市场回升,自主品牌在SUV市场上的优势已然完全体现出来,在轿车市场上逐渐在中级车市场露出更多的希望。
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之上,自主品牌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向中高级车市场要市场、要突破。
据大致的统计,自主品牌在中国中高级轿车市场的绝对销售规模仍然过于薄弱,有企业高层表示说,所有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的市场销量全部加起来还不到月销1万辆。如果是这样的水平,自主品牌还不如外资品牌一款车的市场销量。
显然的是,这是消费者基于品牌的选择,但是却忽略了自主品牌产品品质不断向上的发展势头。而品牌形象是基于产品品质与性能长期积累而成,自主品牌要想使得自己的产品品质与性能能够提高到品牌形象一致的程度,这自然需要时间。
不过这个时间过程的长短,并非人力不能干涉。如果自主品牌能够很好地向消费者传达自己的产品品质与性能,就能够更加快速地实现自主品牌品牌形象的提升。
这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1、产品品质必须做到过硬,而且现实产品与承诺一致。自主品牌在过去有过几次的增长高潮,后来为什么出现倒退?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产品品质存在问题。好的产品品质能够推动正向口碑的不断扩大,反之,差的产品品质也能够招致负面口碑的扩散。自主品牌目前的产品品质提升来之不易,自主品牌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状态,保证产品品质与性能不断提升。
2、竞争要向外资品牌要市场,而不是自主品牌自己相竞争。固然,对自主品牌来说,最大的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属于自主品牌阵营的其它汽车企业。但是,如果一味将竞争的范围与视角局限在自主品牌阵营,那么自主品牌的市场销量就远远不能扩大。有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在B级车市场的最近一个月销量也就数千台而已。也就是说,即使你和身边的自主品牌竞争,争夺市场,顶多也就是几百辆的争夺。因此,要扩大自主品牌在中高级市场的产销规模,必须将竞争的目标,标定在合资公司生产的外资品牌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合资公司生产的中高级产品的市场消费者,更多注意到自主品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越来越理性和成熟,只要自主品牌的品质过硬,价格无疑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中高级市场的突破就指日可待。
3、自主品牌需要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自主品牌形象。目前,消费者的选择仍然是以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为区分标准之一,一家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提升无疑会带动整个自主品牌形象的提升,反之,一家自主品牌品牌形象的毁损,将对自主品牌的整体形象带来更大的冲击。
4、从自主品牌实际上的动作来看,特别是那些主流的自主品牌,他们也都纷纷开始明确要向合资公司进行竞争,争夺市场份额。广汽传祺说过,吉利说过,上汽也说过。但是,这种声音还需要再大声,并形成一种普遍的导向,以避免目前仍然有许多媒体与业内人士,一看到自主品牌推出新产品,就开始将其与另外一个自主品牌进行比对孰优孰劣的现象。
无论如何,自主品牌最现实的,最具有市场争夺空间的竞争对手,不是自主品牌的竞争厂商,而是那些合资汽车企业。自主品牌需要大声喊出来,需要让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听到,了解到自主品牌的性价比优势。当然,前提是,自主品牌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品质永远过得硬。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购置税优惠实施退坡 有助于汽车市场软着陆
2016-12-15 18:12:30
交通拥堵费征收需要解决好七大问题
2016-05-31 19:23:51
消费者需要的是天天都是“3•15”
2016-03-14 09:53:29
上汽集团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利益共同体
2015-11-07 11:12:23
北京取消摇号或致新能源销售超30万辆
2015-10-26 17:59:33
大众汽车尾气门再抬高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2015-09-29 09:23:20
停车位经营向私人开放 停车难有望解决?
2015-08-27 00:31:35
中国汽车品牌逆势增长 凸显竞争力提升
2015-08-07 10:49:49
7月库存预警指数微降 市场衰退危险未除
2015-08-06 09:39:41
车企成绩不达标 中国车市酝酿后危机时代
2015-07-30 10:15:44
智能化将成为中外车企未来竞争焦点
2015-07-29 09:47:40
车企高管现离职潮 或成车市危机替罪羊?
2015-07-24 09:48:10
高速公路巨亏不该是收费长期化的理由
2015-07-23 17:16:53
中国十大豪车品牌半年竞争格局分析
2015-07-14 01:07:56
中国汽车市场衰势愈重 将引发系列变局
2015-07-12 15:16:56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