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哪个自主品牌能够率先突破美国市场?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张志勇
2015年01月15日 10:00:5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张志勇

作者:张志勇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2349.19万辆,较上年同期的2198万辆增长6.9%,连续...

凤凰汽车评论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4年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2349.19万辆,较上年同期的2198万辆增长6.9%,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第一。

与此截然相反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下降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7.44万辆,同比下降17.4%,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不是第一年下降,自从2009年中国政府相关汽车产业刺激政策退出之后,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就开始显露增长疲态。

然而,必须值得注意的是,整体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中已经暗含着锐意增长的势头。2014年12月,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较上月继续提升,当月共销售84.86万辆,环比增长16.88%,同比增长10.3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7%,占有率比上月提升0.27个百分点。

显然,自主品牌经过最近几年的战略调整,产品品质明显有了提高,技术与性能也有明显改善,自主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主导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核心。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新一波进军美国市场的势头又开始热络起来。中国自主品牌进入美国市场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进入?哪些品牌又能够率先进入?倒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前些日子,英国金融时报登载了一篇文章《沃尔沃将在美推出中国产轿车》。文章中提到,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计划从中国成都向美国出口一款内部较宽敞、轴距较长版本的S60轿车。虽然有人淡化其中的中国色彩,特别是沃尔沃为中国人所拥有的因素,但是,一旦沃尔沃成功出口了产品,那就是标志着中国人的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的突破。

其实,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并不排外,只要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过硬,价格又具有竞争力,美国人为什么不买呢?

另外一家更具有中国色彩的广汽传祺品牌,日前正在美国参加北美车展。广汽传祺的负责人表示,未来广汽传祺一是要在俄罗斯建立工厂,二是要在2017年进入美国市场。尽管俄罗斯市场风云变幻,但是相比进入美国市场而言,难度显然要小很多。

此前,也曾有一些中国自主品牌宣布要进入欧洲或者美国市场,但是却都虎头蛇尾。其实,这恰恰是自主品牌缺乏信心以及战略部署失当的象征。进入美国市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人自己在遭遇一些困难之后有了畏难情绪。其实,失败恰恰是成功的开始,不尝试失败,怎么能够通过失败来改进自己的产品以及管理呢?通过失败找到原因才是最可贵的。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自主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与品质明显不匹配,其中的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受到过去的影响而难以在短时期内获得认可。而如果在美国市场获得销售突破,那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国内市场品牌形象的提升。这可能是比美国市场的进入更为重要的事件。

作为最近几年一直在SUV市场风头强劲的长城汽车,可能被许多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长城汽车也曾经表示过进入美国市场的希望。在2013年,长城汽车实现75万多辆的销售成绩中,海外市场的贡献度高达10%。不过,欧美日等发达市场仍然是长城汽车的软肋。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就表示,计划于2015年前后挺进美国市场,并考虑在美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除了沃尔沃、传祺、长城以外,另外一家中国自主品牌的比亚迪,其实算是已经在美国市场有所突破。不仅被中国人膜拜,同样被美国人膜拜的巴菲特入股比亚迪本身,就让比亚迪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而且,就像巴菲特钟情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之外,比亚迪进入美国市场最有条件的肯定是新能源汽车。曾经有一家美国汽车媒体报道称,比亚迪汽车计划在2015年底进入美国市场,先期会上市四款车型。

不管如何,且行且停、波折不断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2015年必然在美国乘用车市场会有小的突破。而经过5年的筹备、发展,2020年前后,将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美国市场大发展的起点。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行业评论员、专栏作家。现从事汽车公关、咨询、培训、汽车产业园区规划、论坛等。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