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选择官降 是为错“买单”吗?
作者:撄宁
核心提示:在推进国产化的进程中,捷豹路虎正在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合资双方争夺话语权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以及首款国产车型揽胜极光定价失误。
凤凰汽车评论 上周,捷豹路虎“无意”之中占据了汽车新闻的头条。7月1日,捷豹路虎中国销售公司庆祝成立五周年当天,路虎中国宣布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高博完成在华5年任期,即将前往欧洲担任捷豹路虎欧洲业务总裁。
也许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企业人事调整,但在中国市场遇冷,捷豹路虎在华销量持续下滑的节点,高博的离任不免令人浮想联翩。而最近一段时间不够漂亮的销量数字,也多少让高博的履历变得有点不好看。
不可否认,过去5年,捷豹路虎在华表现十分出色,而高博的成绩也有目共睹。2011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为4.21万辆,同比增长61%;2012年销量为7.33万辆,同比增长71.4%;2013年达到9.52万辆,同比提升29.8%;2014年,捷豹路虎销量为12.2万辆,同比攀升28.1%,成为继奥迪、宝马、奔驰之外,又一个在华销量超过10万辆的豪华车品牌,并成功跻身中国豪华车品牌销量前四。
然而,从去年12月开始,捷豹路虎在华销量增速明显放缓。截止到今年5月,已连续6个月出现了销量同比下滑。其间,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极光在今年2月1日上市,但并未给捷豹路虎在华增量做出明显贡献。数据显示,今年1—5月捷豹路虎在华累计销量为39204辆,同比下滑23%。
在今年中国车市增速明显放缓的环境下,豪华品牌集体遇冷。就此看来,捷豹路虎出现销量下滑似乎也变得“情有可原”。不过,这或许只能算的上导致其销量滑坡的外因之一,真正的原因还是出自其内部。在推进国产化的进程中,捷豹路虎正在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合资双方争夺话语权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以及首款国产车型揽胜极光定价失误。
捷豹路虎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两个问题。高博的离职就被业内看作是捷豹路虎拉开在华深度整合大幕的开端。据了解,捷豹路虎有意将更多决策权交予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IMSS)。长久以来,捷豹路虎在中国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奇瑞捷豹路虎和捷豹路虎中国分别向捷豹路虎全球不同部门汇报工作,双方共同成立IMSS也处于多头管理之下,并且没有决策权。而IMSS前任总裁则需要陆逸向前任捷豹路虎大中华区总裁高博、奇瑞捷豹路虎总裁百润和常务副总裁朱国华三方汇报工作。处于多方交叉管理之下的IMSS,想要发挥其被赋予的营销作用,实非易事。而如此“混乱”管控之下的捷豹路虎,受制于多方利益博弈,在推进整体在华业务时,想来难度也不会小。
对于所有合资企业来说,这种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内耗,都是横亘在其国产化道路上最大的难题。这种案例也屡见不鲜——进口奔驰与国产奔驰的同门相残,陈国章出走东风雷诺调赴北美,英菲尼迪国产化坚持“一个品牌,一个团队,一个渠道”的强势销售策略,都是合资双方争夺权力和渠道分配的反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捷豹路虎也在努力减少内耗。
与此同时,捷豹路虎也已尝到了国产揽胜极光“定价失败”的苦果。在宣布高博离任后两天,奇瑞捷豹路虎官方宣布下调其首款国产车型揽胜极光的售价,降幅达3—5万元,这距离其今年2月1日上市刚好5个月。在此之前,国产揽胜极光的终端市场价格的优惠幅度已达10万元以上。已出现大幅优惠,现金优惠幅度达10万元以上。
对于首款国产车型来说,车型的选择以及定价是否精准,都将直接影响其入市是否能够成功,“第一炮”能否打响,以及后续车型是否也能顺利推进。如果定价过高,车型缺少性价比优势,将会失去竞争力,最终还是要通过降价促销,会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定价过低,则会影响车型价格区间。而自国产揽胜极光宣布售价之时起,对其定价过高的质疑声便从未断过。而今终端价格优惠已达10万元,以及如今捷豹路虎选择“官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定价确实有误。
既然犯了错,就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事实上,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次“买错”,对于捷豹路虎益处多多,因为如果能够清晰分析错误的原因,反省自我并作出改进,会更清楚如何走好接下来的路。国产化的进程中,即使是如今顺风顺水的南北大众也曾经历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捷豹路虎所面对的内部“争权夺利”,以及定价失误,在其他跨国品牌的国产化道路上也同样存在。尤其是合资公司双方对权力和渠道资源分配的争抢,是每个合资车企前行时都会遇到但也必须解决的难题。捷豹路虎对IMSS及国产极光售价的调整,已经表明了其改进的决心和勇气。下一步,就看捷豹路虎如何从失败之中吸取经验教训,减少失误,加速推进国产化进程。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天津爆炸事故或将冲击平行进口车市场
2015-08-24 10:11:13
半年业绩出炉 上市车企两极分化加剧
2015-08-03 10:12:53
车企半年考:日系和自主成绩表现突出
2015-07-13 14:22:45
西部地区成车企新战场 自主品牌占优
2015-06-15 08:38:11
官降效果未达预期 下半年车市难言乐观
2015-06-08 09:40:54
撄宁:车企官方降价应谨慎 受益者有限
2015-05-15 10:52:49
撄宁:车企不能依靠降价“除病根”
2015-04-30 11:00:27
汽车后市场成资本追逐热点 未到变局时
2015-04-13 11:26:57
不限行还不够 完善充电才能助推新能源
2015-04-07 10:20:47
自主品牌借SUV能否“逆势向上”?
2015-03-30 10:58:20
撄宁:只有3.15才能让车企惶恐高效吗?
2015-03-17 10:11:3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