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3•15”能为汽车“去库存”做些什么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MiVo
2016年03月15日 10:15:51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MiVo

作者:MiVo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每年的3•15都紧跟两会的步伐,可以看成是当年经济走向的一个指引。今年的3•15同样如此,受到今年宏观经济指导的影...

凤凰汽车评论 每年的3•15都紧跟两会的步伐,可以看成是当年经济走向的一个指引。今年的3•15同样如此,受到今年宏观经济指导的影响。对汽车行业而言,3•15又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么传递两会对汽车行业的态度呢?

回顾以往,3•15对汽车行业的态度令不少人产生质疑。尤其是想到前些年的曝光名单中,总会有一些大家认为必然出现的厂商缺席。事实上,阴谋论对事情的解决并没有什么帮助。我们不妨从宏观经济规划的角度,往深处思考一下,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可能更有益处。

不拖车企“去库存”的后腿?

拿今年的两会来说,从各方的表态可以看出,国家对汽车行业采取了“鼓励消费”、“汽车经济维稳”的态度。而刚刚过去的2015年,恰是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开始放缓增长的一年。由于前些年车市的火爆,国家和地方都对车企产能的扩张大为支持。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思维进入到相对理性的阶段,巨大的产能反而成了“累赘”。一方面,卖车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生产车,造成了难以消化的库存。因而,无论对国家、地方,还是车企而言,去产能、去库存都是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对汽车行业的“要求”过于“严苛”,势必会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这显然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不是各方想看到的。

并且,往往在3•15前夕,会有各种各样关于汽车质量问题的“曝光”。这其中固然有不少是实事求是,但同样还有不少人借机来“敲打”车企,对其恶意曝光、抹黑。这则更伤害了车企发展的积极性。

要保护,还是要袒护?

因此,适当“保护”车企,显然会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偏袒”,并且,3•15毕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必须要摆出舆论监督的态度,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车企进行曝光。从短期来看,这可能会“影响”到汽车行业“去库存”的任务;但从长远来看,真要想解决库存问题,汽车行业就必须要保证产品、服务的品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使用。

客观来讲,的确有一些车企,当产品、服务出现问题时,会先从“公关”入手,希望媒体尽量少曝光、不曝光。然而,这些车企却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根本,没弄明白到底是“产品问题”,还是“公关问题”。比如,断轴、行驶过程中动力“消失”等问题,显然更多是产品质量的问题,即便“公关”到位,让监督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问题却并没有解决。对该车企、乃至整个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而言,这显然是饮鸩止渴。

因而,如若真是为了汽车行业着想,媒体、相关部门等监督机构,自然不能刻意抹黑,但也断不能“袒护”车企,甚至包庇真正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

说到底,短期内,为了让汽车行业“去库存”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以3•15为代表的监督机构,应当为其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切不可以为抓住了车企的“软肋”来谋利。而从更长远来看,3•15又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及时纠正车企的问题,让其在正轨发展。这么多年来,不少人对3•15表示不满,但这么一看,人家也有自己的难处啊!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混迹汽车主机厂、媒体圈多年,现扎根于汽车行业,洞烛世事却棱角依旧。喜独饮月下,以汉书佐酒,更恋上美酒配咖啡,使红袖添香。有同好者,不妨一起小酌一杯。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