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从博泰放弃造车说起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MiVo
2016年05月12日 14:55:42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MiVo

作者:MiVo

核心提示:这段时间,许多看起来似乎跟汽车行业八竿子都打不着一点关系的企业都在说要造车,尤其是广大互联网公司,好像这年头,造车已经成了一个新的...

凤凰汽车评论 这段时间,许多看起来似乎跟汽车行业“八竿子都打不着一点关系”的企业都在说要造车,尤其是广大互联网公司,好像这年头,造车已经成了一个新的潮流。不过,曾经说过要自己造车的博泰最近却急流勇退了,宣布放弃造车。

博泰的放弃,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造车,并不像这些外行玩家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事实上,造车的准入门槛之高,也只有真的进入这个领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比如博泰,仅仅是向里迈进了一小步,就当机立断宁愿“打脸”也要放弃,足以见得造车的要求之高、压力之大。

第一,技术准入门槛相当高。

造车,首先需要的是技术。虽然对于这些新玩家来说,他们想造的大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传统的燃油车,已经有抄近路的意思:一来可以获得新能源补贴,二来又能避开了我国传统汽车工业的技术短板——内燃机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仍然绕不开整车匹配这个关键的技术问题,所以,技术门槛仍然摆在那儿。

那么,技术应该从哪里来呢?一般来说,技术会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自己长期的基础积累,一种就是直接把别人现成的技术买过来。像博泰这些来自互联网领域的汽车新玩家,既没有传统的汽车技术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给他们从头开始积累,所以没有什么太多的选择。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那就买咯。

第二,汽车人才严重匮乏。

汽车行业人才匮乏,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造车公司在一开始都会重金“抢夺”行业大牛。比如原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原英菲尼迪中国及亚太区总经理吕征宇都加盟了乐视,原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总经理戴雷加盟和谐富腾,甚至博泰的联合创始人就是原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

且不说这些行业高管,普通的汽车人才匮乏也相当严重。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发展方向,新能源技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说现在有些车企员工已经抢手到跳一次槽就直接工资翻倍的程度。所以,这些互联网汽车公司要想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持,必须用大量的资金来争取。

第三,行业准入资质非常严苛。

好不容易买到了造车技术,挖到了优秀的造车人才,一切准备就绪,但是,还有一道最难过的坎横在面前——如何拿到汽车生产资质呢?要知道,国家对生产资质的管控非常严格,即便是按照行业内被称为降低了准入门槛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在企业向发改委提出资质申报之前,也必须通过 15 辆样车检测和工厂认证。

一辆互联网汽车,从概念的发布到整车的落地,按照正规流程来走的话,需要四到五年,这个过程实在太过漫长,所以,许多互联网汽车企业就选择了借壳的方式。据凤凰汽车调查显示,如今互联网汽车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大致分成两种路径,一、寻求国内主机厂合作,借厂投产;二、海外建厂,以进口方式引入国内销售。

总之,资金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造车这件事,无论是技术准入、人才准入还是资质准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资金是否充足。无论是要解决哪一个难点,都必须有资金支持;当然,如果这三个准入门槛都能轻松跨过的话,也会给投资者更大的信心来持续投资。

这样想想,博泰放弃造车的原因也就很好懂了。想必博泰一定是在夸下造车的海口之后,却在某个或某几个准入门槛上遭遇了碰壁,一旦没有及时跨过这道坎,不能给投资者足够的信心,那么这条造车之路就很难继续走下去了。

所以说,虽然现在看来,互联网汽车似乎成为了大势所趋,但是造车这件事,真不是靠互联网企业做几个漂亮的PPT,放几台梦幻的概念车就够了的,造车是实打实的工业。谁会是下一个博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定还会有放弃的下一个。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独立汽车评论员。曾混迹汽车主机厂、媒体圈多年,现扎根于汽车行业,洞烛世事却棱角依旧。喜独饮月下,以汉书佐酒,更恋上美酒配咖啡,使红袖添香。有同好者,不妨一起小酌一杯。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