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行业专栏

首页>行业> 正文

没有这三大基础设施,汽车电商就是扯淡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余德进
2016年11月03日 12:04:04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余德进

作者:余德进

核心提示:凤凰汽车评论 玩得转汽车电商,必须从基础设施抓起。路政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网络,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备的国家才能...

凤凰汽车评论 玩得转汽车电商,必须从基础设施抓起。

路政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网络,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完备的国家才能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先进的科技,文明的素质。基础设施就像操作系统,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很多事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根本运转不起来。

随着汽车电商概念的风起,垂直媒体、门户电商、主机厂、经销商集团都蜂拥而至,希望夺得电商入口地位,然而风风火火一年后,随着传统渠道给予的巨大阻力以及部分资本力量的撤出,一些汽车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裁员转型,大有天凉好个秋之势。

汽车电商是未来必然趋势,但是要玩得转汽车电商,必须从基础设施抓起。汽车电商事业运转的基础设施是哪些呢?笔者认为,其有三大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平台、线上保真交易平台、物流交付平台。三个基础平台在用户购买逻辑中处于先后顺序,具体来看:

1、金融服务平台

汽车消费作为低频高额消费,似乎天生就是与传统电商绝缘的,普通用户在线上付首款线下交付尾款的销售方式只能把低频高额改造成低频低额,以给用户交易安全感。而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就能更进一步的将汽车消费改造为高频低额的消费习惯,更加贴合传统电商的用户购买行为。

首先,所有进入汽车电商的车系产品全部金融化,可以享受有平台提供的金融服务,低首付零利率,降低用户的购车门槛。

而后,因为用户需要每月还款,即每月都要与平台合作的金融公司发生联系,这就给平台销售附属商品和服务确定了稳定的定时的用户触点。比如按照用户购买时长推送养护品或者养护服务、联合友商联盟推出旅游产品。

如果没有金融服务平台,汽车电商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用户3-5年才想起汽车电商平台一次,而且万一得到用户差评,汽车电商平台还没有机会挽回用户,形成一个长时间的口碑炸弹。

2、线上保真交易平台

汽车之家的经销商黄页功能就是个初级的线上交易平台,经销商在线上进行报价,用户搜索本地4S店的位置并到店实现交易,之所以初级,是因为黄页上的经销商报价均有较大水分,用户并无法知道真实透明的价格,往往到店还有一大堆的附加服务才能以某价格买到车辆。

线上保真交易平台的关键就是保真,海量的经销商需要在平台上遵守统一的规则,按照真实透明的实价进行报价,其附加的物流费用、精品服务等等也需要实价,同时将本店SKU进行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在线上所见即所得,要么在线上直接支付完成交易,要么在线上形成协议再线下交易。

只有线上保真的平台,才能通过全网比价给予一个车型最贴近市场价值的价格,才能保证经销商的售前利润,同时能够吸引待购车用户在线上了解真实价格和本地货源。

3、物流交付平台

用户在线上下了订单,如果与本地4S店的SKU相吻合,那么没有物流时间,若需要厂家订购或相邻4S店的协议调货,则需要一个可靠、高效的物流网络进行保证。

类似于京东的自建物流,成为用户选择京东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电商平台的自建物流若能够有效把控送货时间,也将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踏板。

这套物流体系需要在全国各个物流枢纽城市布置多个中转仓库,厂家的大板车在中转仓库统一卸车入库,电商平台再按照各个中转仓库覆盖地区的订单情况进行响应匹配,后以中小板车进行快速配送。中转库相当于一个水库,经销商或主机厂可以按照电商平台机器学习预测订单情况提前备货。

这三个基础设施,都需要事前大量资本投入的。就好比我国现在建设的高铁,除了京沪线全部都是亏本运营,造价高昂,但是高铁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扩容所做的贡献是十分长远的。汽车电商中的基础设施:金融平台需要大量的优惠补贴烧进去,交易平台需要大量的推广吸引用户流量,物流体系需要投入真金白银建立中转库和巨大的智能机械移库配货设备(类似于快递分拣机器)以及配送物流体系。这些事业均需要资本力量的持续输血才能铺设完成。

汽车电商要玩转,只有等三个基础设施都初具规模才行。而幻想通过一个轻资产的商业逻辑投入到汽车电商中,轻视资金和硬件资源投入就想干成汽车电商,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声明:本文系凤凰汽车独家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凤凰汽车媒体立场。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现任重庆某科技公司CEO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