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良:大众借品牌上升期强化定价权
作者:余建良
核心提示:对德国大众汽车而言,这确实是其在中国最好的时代,甚至毫不逊于那个捷达和桑塔纳统领南北市场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随着高7的上市...
对德国大众汽车而言,这确实是其在中国最好的时代,甚至毫不逊于那个捷达和桑塔纳统领南北市场的时代。基于这样的市场背景,随着高7的上市,大众对定价权的巩固无疑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2日晚,当胡咏通过4位原高尔夫车主手上的高7车模扫描二维码公布价格时,会场除了后面厂方人员的掌声外,几乎没有与会媒体人员鼓掌,而记得在新速腾发布会上公布价格之时,多少还有一点来自媒体同仁的掌声,这样两种情境一对比,便可知道,高7的价格确定定的有些高了,而且相比新速腾,12.19~18.29万元的价格区间确实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媒体的预料。
而且,此前宣传甚多的一些高科技配置,比如ACC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系统以及GPS导航系统等也只是选装而已,尤其是后悬梁换成了扭力梁(这是一些潜在消费者的心病所在),一些论坛对此是泡沫横飞。其实反观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这两年上市的几款新车,我们都可以看到官方定价在明显往上提,尽管不乏舆论挞伐,但这两家合资企业所推的新车无一例外都在市场上得到了热销。
这是一个品牌处在上升期所具备的市场号召力,要不然也很难有一个品牌可以承受得了类似“DSG事件”这样的打击。
全新速腾上市时,由于没有使用性能更好的多连杆后独立悬挂,而是采用成本低廉、结构稳定的扭力梁,诸如“减配”、“偷工减料”以及“对中国消费的地域歧视”等批评声便不绝于耳,但今年前11个月,速腾的销量就已经完成了25万辆,领跑所在的细分市场,而且这一成绩是在DSG阴影没有完全散去的背景下取得的。为什么在有多款竞品,价格不低,负面报道未绝等等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下,新速腾还是可以实现冲冠?这可以归因于一汽大众的网络布局到位,营销功力见长,但最根本的还是大众这个品牌这几年所积累的市场影响力还在进一步的释放。
今年6月,上海大众的朗行价格甫一公布,也是受到媒体以及论坛里网友的狂喷,11.59~16.39万元的价格让一些消费者直摇头,有些甚至表示宁愿买高尔夫也不考虑朗行,而事实上朗行上市第三个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所以,当一个市场基础非常雄厚,且处在强力上升期的品牌,似乎没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阻止它的新品不热销。就像苹果,尽管被央视曝光,一些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质量和售后也满腹牢骚,尤其是价格高企不下,但也无法阻止更多的消费者涌向它。
当然,对于正处在这样一个上升期的品牌,可以说强化自己的定价权完全符合一家企业的商业逻辑。拥有定价权,不仅可以在成本上升情况下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其实更可以在成本下降的同时提高价格,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这些年,无论一汽大众还是上海大众,经管层每年要面对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降本”。就我所知,上海大众各部门就曾一直开展座谈会,就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这一话题进行了学习讨论,细化到了如何节约水电煤等能源,以及如何降低设备的损耗等,为了尽可能降本,前几年上海大众几大工厂车间原本使用73W双灯控照灯具,灯下照度为500LUX的照明系统被换了下来,新的照明系统在保持原来照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单台功耗只需46W,比原系统降低37%。此外对供应商的成本削减就更不用提了。而大众从2007年开始研发的MQB平台,目的就是通过模块化提高不同车型之间的零部件通用性,从而缩短开发制造时间和降低成本。高7是国内首款出自MQB平台的车型,其制造成本相比高6肯定大有降低,但其售价却还高出,大众强化定价权的目的昭然于世。
当然,客观说,大众如果只是一味减配,品牌力再强也会自损元气。对于这一点,大众应该清楚不过。就如新速腾的热销,与其在空间、安全和舒适方面的提升分不开,而高7基于MQB平台打造,车身质量比第6代高尔夫减轻了65kg,其电子配置、内饰做工以及车辆整体的操控性相比高6都有明显提升,高尔夫加价提车的现象恐还将继续。
这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奈何?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余建良:汽车圈的偏执狂能不能生存?
2014-06-27 09:19:48
余建良:CS75未一炮打响长安升势未减
2014-06-19 09:47:02
东风自主品牌4月销量点评:风神显疲态
2014-05-28 09:51:39
一汽自主品牌4月销量点评:冰火两重天
2014-05-26 10:22:31
余建良:体育是豪赌 体育营销何尝不是
2014-02-19 11:22:23
余建良:让市场决定车企合资股比放开
2014-01-20 11:05:05
回归本源 “技术本田”能否以技术制胜
2013-12-09 17:25:27
余建良:叫板ABB,克莱斯勒胜算如何?
2013-09-25 06:17:36
余建良:一汽朝鲜建厂背后商业逻辑解析
2013-09-13 13:41:58
特斯拉将卷土重来 雪佛兰VOLT怎么办?
2013-08-07 09:57:57
吉利汽车李书福:从“草莽”到业界翘楚
2013-07-14 11:46:21
余建良:打车APP险成炮灰 眼光还要放远
2013-06-06 09:18:12
余建良:凯迪拉克在中国还有没有机会?
2013-05-23 06:25:59
余建良:刘金良履新将追赶比亚迪步伐
2013-05-16 22:29:35
余建良:中国区换人 英菲尼迪挣扎求生
2013-04-28 22:57:37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