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新上市的车型到底该买不该买?
作者:吴江
核心提示:新车型上市,到底该买不该买?我相信很多买车的人都面临这种情况,通俗点来讲,小白鼠到底要不要做?好不好做?面对这种问题,真的是仁者见...
新车型上市,到底该买不该买?
我相信很多买车的人都面临这种情况,通俗点来讲,小白鼠到底要不要做?好不好做?
面对这种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早买早享受;也有人说:小白鼠还是要不做了,等车型成熟了之后再买。
现阶段,在中国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每个厂商推新车的速度与以前相比,存在天壤之别,以往一个车型卖上个五六年,那是常有的事情,如捷达、宝来、赛欧等等。
但现在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国外合资车企每年引进的新产品也与日俱增,国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能与世界发达国家汽车水平旗鼓相当,再加上国内自主车企研发实力不断增强,每个细分市场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车。
其实不光是新车,汽车新品牌也层出不穷,就连做发动机的潍柴动力也开始造汽车了,这还不说之前一系列的合资自主品牌,如启辰、理念、宝骏、思铭等,最近又有北汽幻速,华晨宝马之诺等等新品牌依次上市,本次成都车展,奇瑞商用车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所谓互联网品牌凯翼汽车,号称自己不生产车,只做研发设计,制造整个都外包。
车企品牌越来越多,车型越来越多,给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但要如何真正成为消费者愿意选择的品牌和产品,有些观念需要梳理清楚。
新品牌,新产品上市,需要解决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对于新产品和新品牌的信任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后续工作就免谈
新产品质量越好还是越差?
对于此,也普遍存在两种心态,一种认为新产品在刚开始的时候生产的时候,材料和工序都是最认真,最好的,这是因为这种观点,很多人都觉得现在造车的质量都不如以前的,确实也存在这种情况,特别是合资品牌的车型,很多车型在最刚开始的时候,供应商材料选择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采购的,包括发动机、变速箱等这种最能体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零部件,刚开始的新产品为了保证产品市场美誉度,所以在材料上也不遗余力,所以有人就认为买新产品越早买越好。
另外一种心态就是认为新产品越早产品质量越差,他们的观点就是因为新产品对于市场来说是新产品,对于厂商来说也是新产品,包括制造工艺、装备水平都参差不齐,小毛病不断,最好是等改款车上市之后再买,确实,按照这种逻辑分析,等改款车上市之后再买最符合消费者的边际效应,终归到底,对于中国制造工艺水平的不信任才会导致这种消费心态的存在,但其实现阶段,汽车制造工艺已经完全自动化程度很高了,产品质量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早晚而有区别,更多的是跟早期车型设计参数有关。
优惠是越小还是越大?
越早买,优惠力度越大还是越小,这个问题也不存在绝对的答案,对于那些不畅销的车型,确实价格越卖越便宜;但是对于市场上一直畅销的车型,价格却越长越高,首当其冲的就是大众、五菱车,加价对于经销商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毕竟现在是一个供需信息不对等的社会,如果供过于求,那么市场上就会降价促销,如果供不应求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水涨船高,就跟我们买菜那是一样的道理。
相反,新车或者新品牌,在刚开始卖的时候,因为不知道销量情况如何,所以价格制定符合产品的基本属性,不能太高,太高担心定价失策;而且也会制定相应的市场政策,禁止在产品上市初期加价销售,这样,产品在上市初期价格比较稳定,但随着市场上,对于该产品的接受程度变化,经销商就会不自觉的调整售价,毕竟他手中的车型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有更多的人需要这个产品,自然就会加价。
所以买车越早买,优惠越大或者越小都不一定,关键是看你对于这个车型,未来销售前景的预判,如果你觉得这个车卖得好,就早点买,如果这车卖不好,那么你不妨等着它降价。
获得服务是越好还是越差?
新产品在上市初期,因为厂商对于市场的判断还不清晰,所以在服务水平上面应该是越早越好,特别是对于首批用户,大部分厂商都非常重视,对于越早购车的这批用户来说,厂商一般都会格外重视,都会有各种机会参加厂商组织的各种活动,我就听说某品牌的第一个用户,厂商为了宣传他,先后带着他去了马尔代夫和英国,这么一算,你的车钱早就在你的旅游花费中赚了回来。
经济学中也存在一个马太效应,就是资源越多的人,获得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反资源越少的人,不光得不到,而且还要给你拿走,所以对于首批购车用户,汽车厂商会越来越重视,但后续购车的用户,相对来说,得到的关注也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说,越早购车的用户获得越多的厂商关注。
综上所述,新品牌、产品在上市初期购买,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的收益是越多的,这还不算上中国消费者最在乎的面子因素,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早买早享受就是这么一种心态,很多城镇消费者,购车就喜欢选择市面上还没有出现的产品,成为开第一批车的人,享受那种万人瞩目的风光,这也许就是部分中国人买车的初衷吧,你说呢?
专栏介绍
近期更新
霸气登陆印尼 上汽通用五菱国际化版图又进一步
2017-07-12 12:01:07
“领导者的困惑”——上汽通用五菱转型之变
2017-05-12 12:02:12
五菱宝骏为何官降?
2016-04-24 14:14:09
吴江:国内出租车为什么都得用5座?
2014-12-22 18:15:08
吴江:中国8月MPV排行榜前十大车型分析
2014-09-10 10:55:12
吴江:“十”问上汽通用五菱
2014-09-02 12:59:43
吴江:八大因素决定是否成为中国畅销车
2014-08-26 11:40:05
吴江:2014年哪些汽车召回了?
2014-08-25 12:48:11
“高大上”什么时候成了汽车圈负名词
2014-08-22 10:47:20
吴江:宝骏730对于五菱意味着什么?
2014-07-30 09:36:48
吴江:从五菱老总座驾变化看企业转型
2014-07-08 10:19:39
吴江:上汽通用五菱转型胜算几何?
2014-06-12 10:28:33
吴江:宝骏与启辰 “大小”错位竞争论
2014-05-21 10:30:55
吴江:中国自主车企突围 惟家用MPV不破
2014-03-18 09:28:29
吴江:315为何不会轻易放过汽车企业?
2014-03-14 09:29:43
专栏作家
-
洪永福
专栏作者:洪永福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
-
门外车谭
专栏作者:李安定
汽车行业观察家
-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
-
陈光祖
专栏作者:陈光祖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
-
emilysuny
专栏作者:孙晓红
《汽车观察》副主编
-
吴琼
专栏作者:吴琼
汽车媒体人
-
网罗车音
专栏作者:罗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
张志勇专栏
专栏作者:张志勇
汽车营销咨询顾问
-
君临车市
专栏作者:周丽君
资深媒体人
-
谦谦君子瞳睛看车
专栏作者:佟子谦
-
四海车谈
专栏作者:四海一车
-
晖常车市
专栏作者:苏晖
资深汽车营销工程师
-
车市强音
专栏作者:郎永强
独立评论员
-
吴迎秋专栏
专栏作者:吴迎秋
汽车媒体人
-
车界纵论
专栏作者:余建良
汽车媒体人
-
车市欣声
专栏作者:张欣
汽车行业研究员
-
球辉车谈
专栏作者:贺球辉
独立评论员
-
周哥谈车
专栏作者:周磊
汽车行业评论员
-
肖波
专栏作者:肖波
汽车媒体人
-
少华车评
专栏作者:黄少华
汽车媒体人
-
桃然之父
专栏作者:张少华
汽车独立评论员
-
予墨Auto
专栏作者:汪军艇
汽车独立评论员
-
晨词蓝调
专栏作者:高德起
独立评论员
-
冯冲
专栏作者:冯冲
汽车财经评论员
-
予善观车
专栏作者:骆予
独立评论员
-
易新专栏
专栏作者:易新
独立汽车评论员
-
陈志杰专栏
专栏作者:陈志杰
汽车媒体人
-
程晓东专栏
专栏作者:程晓东
首席汽车分析师
-
行者吴江
专栏作者:吴江
独立评论员
-
丹东晓程
专栏作者:丹东晓程
资深汽车评论员
-
关云山专栏
专栏作者:关云山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底特律丁华杰
专栏作者:丁华杰
汽车独立撰稿人
-
凌然
专栏作者:凌然
独立评论员
-
罗兰
专栏作者:罗兰
独立评论员
-
概说新语
专栏作者:王概
独立评论员
-
李苗苗专栏
专栏作者:李苗苗
资深媒体人
-
MiVo
专栏作者:MiVo
独立汽车评论员
-
芜下阿蒙
专栏作者:芜下阿蒙
独立汽车评论员
-
宇星评车
专栏作者:张宇星
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
-
风之谷
专栏作者:风之谷
独立评论员
-
蒋律师说
专栏作者:蒋苏华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汽车产业观察
专栏作者:陈希
中国买车网CEO
-
余德进随笔
专栏作者:余德进
中国著名人文经济学家和知名汽车评论人
-
静水流深
专栏作者:魏东升
汽车杂志社记者
-
林燃说车
专栏作者:林燃
汽车评论员
-
费墨车话
专栏作者:黄嘉刚
行业评论员
-
笑寒松
专栏作者:笑寒松
-
方向车道
专栏作者:方向
资深评论员
-
马瀚明专栏
专栏作者:马瀚明
-
庄智渊专栏
专栏作者:庄智渊
-
裴达军专栏
专栏作者:车市裴聊
-
博车闻
专栏作者:李文博
-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
专栏作者:童济仁
-
夏至观车
专栏作者:夏至
-
梅卿沁雪专栏
专栏作者:梅卿沁雪
-
田永春专栏
专栏作者:田永春
-
晓角昂扬
专栏作者:曹晓昂
汽车媒体人
-
国信看车
专栏作者:王国信
汽车行业媒体人
-
王逸轩专栏
专栏作者:王逸轩
-
老胡聊车
专栏作者:胡四海
汽车评论员
-
撄宁车道
专栏作者:撄宁
汽车评论员
-
思想财视界
专栏作者:陈思
财经媒体人
-
李昆生
专栏作者:李昆生
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